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 140-145(第11/22页)
最轻微的一个,确诊渐冻症至今也才不过半年的时间,病情发展速度也不快,入院的时候看上去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行动速度上要缓慢一些而已。
恢复最快的志愿者也是他。
在手术后的第一个月,他的各种症状都几乎已经消失,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患过绝症的人。
但由于肌肉反应速度评估分数还是略微有些不达标,这才被压到了第二个月。
即便如此,他也是第一批获准出院的志愿者之一。
二期临床志愿者有一百人,能够赶在第一批出院的人数只有四人。
这四人里面,三个人的年龄都在30岁以下,并且没有其他的基础疾病,剩下一个则是刚刚四十出头,还是个健身爱好者。
复健工作是一个极其枯燥乏味的过程,很多患者都会忍不住吐槽它太无聊无趣,又总是会觉得好像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但是现在,首批出院的人都已经摆在了眼前,大家对于康复的期待更大了几分。
送走他们四人以后,住院部十楼就开始变得比以前更加有活力了。
对于医护们来说,原本还会找机会偷一下懒的病人不偷懒了当然是件好事。,
但如果他们试图给自己加练的话……工作量并没有减小呢【微笑】
康复训练的训练量都是计算好了强度的,为的就是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也因此,强度几乎都是顶格设置的,大概在当前患者身体可接受强度的95%左右。
如果有人私下加练的话,不仅不会收获更大的训练效果,反而还有可能导致自己受伤。
因此,医护们不得不开始努力监督这群不安分的患者,尽量不给他们加练的机会。
好在有了第一批患者的例子在,医护们的话在志愿者圈子里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经过多次劝导,外加一个私下加练的志愿者肌肉拉伤不得不暂停康复训练之后,大家终于又消停了下来。
整个九月份,陆陆续续有三十名志愿者获得了出院资格。
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轻症患者,是最后一批手术的人,也是用时最短的一批人。
而随着他们的出院,渐冻症治疗技术的消息也开始向着外界传播。
作为亲身经历者,几乎每一个志愿者都会被人找上门,进行采访或者调查。
他们中有的人是想要亲眼见证治疗效果,好判断接下来怎么做。
有的人则是心怀鬼胎,打着不可言说的主意。
但不管是哪一种,在先后两期、四十位志愿者出院之后,渐冻症被攻克这个消息,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假设。
李成作为一期临床试验、第一个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志愿者,从入院到现在,也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对于自己的康复训练,他始终都格外上心。
家里的老本都被啃光了,包括他老母亲的棺材本。
这半年多的治疗虽然不需要付费,甚至还额外有一个陪护的伙食免费份额,但毕竟家里还有另外三张嘴。
为了能照顾好一家人,张蓉干脆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小屋,暂时安顿老少三人。
平时,老太太白天带着孩子来医院里照顾李成,辅助他完成康复训练,晚上带着孩子回小屋休息。
孩子年龄小,半夜难免哭闹,照顾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成的训练也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做缓冲,所以晚上也不会留在病房里面。
张蓉则是在医院附近找了份保洁的工作,白天工作,晚上在病房住下,顺便帮李成守夜。
工资不高,但也足够一家人在这个物价不算高的地方生活。
活下去是足够了,但无论是张蓉还是老太太,两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
因此,李成迫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尽快地恢复行动能力,重新回到职场上。
那样,一家人都可以过的不那么辛苦了。
还有孩子。
两个孩子现在一个五岁一个三岁,都是应该在幼儿园上学的年纪。
这几年因为他的病情,大儿子一共也就只上了一年半的幼儿园,就只能在家里跟着奶奶。
等到明年开学的时候,孩子就该上小学了,小女儿甚至连幼儿园是什么都还不知道。
他迫切地想要重新挑起这个家的担子,让辛苦了好几年的妻子和母亲好好休息休息,让孩子们有一个和其他人一样的童年。
刚刚做完手术的时候,杨初给李成的初步判断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但是经过详细测定,这个时间预估定在了一年上。
可是急于恢复的李成硬是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肉体抗衡,在第七个月的时候,终于能够独立行动。
医生说,他马上就能出院了,按照这个进度,最多也就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康复训练第九个月刚过去一周,李成各项指标全面达标,获得了出院的资格。
因为早就知道要有这么一天,李成前几个月就开始通过家里的老旧电脑了解行业内情,以及现在的风向标,为自己回归职场做准备。
上个月,李成就开始着手找工作,打算把中间的空档期压缩到最短,尽快回到岗位上工作。
因为做足了准备,所以李成出院后的第四天,就已经站在了新公司的入职会议室里,听着部门里的领导说着欢迎致辞。
对于李成,大家了解并不算多。
他过往的履历很漂亮,但毕竟已经离开职场多年,行业内的新人知道他名字的人都不多。
奈何入职的时候领导专门提了一句他刚刚出院,让同事们多照顾他一下。
这样一来,大家对他的好奇就更深了。
毕竟李成是第一个被这样叮嘱的人,领导平时也不会在意这些小细节,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一点。
等到中午部门组织迎新饭的时候,大家终于忍不住问出了这个问题。
对于李成来说,这段时间的经历可以说是十分难得的回忆了。
病痛的折磨和家人的不离不弃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知道,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临床试验,这个家还能维持多久都是一个未知数。
更别说是像现在一样,朝着更好的方向去了。
因为离开职场太久,李成的月薪降到了两万元。
在这个城市里,两万元也就刚够应对他们一家五口人的日常开销,能够攒下的钱并不多。
即便是租房子,签合同的时候至少也需要押一付一,这就要搭进去一半的工资了。
再加上衣食住行,更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所以张蓉他们并没有立刻啃着李成回来,而是暂时留在了桐山。
那里消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