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30-40(第20/25页)

才一挥而就。如此贤才,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这年头,大家都极其喜欢互通书信,写诗词唱和,就类似于现代的朋友圈那般普遍。

    因此,童启这词刚写出来,潘阆便立马抄写了一份,分享给了徐常侍。

    不少京城内的大儒也有收到,均是喜爱非常。

    甚至还有人抄写到那扇面上,百般安利给其他人。

    在童启还未知晓的情况下,他的诗名已响彻整个大奉朝。

    皇帝乍然听到潘阆的名字,依旧不太喜欢。

    可冲着手中的好文字,也不愿多说什么了,只感叹道。

    “唉,这华夏书院的山长的确是个有大才的,既具文人的风骨,又有着一心为朝廷的心,即便有时候说话促狭,可那也是因为年轻气盛,不懂事,若天下皆是这般贤才,我也不必再焦虑百年之后的事情了。对了,听闻他手下第一批的学生们皆已中了府试?最快的话,站到我面前,也得是后年了吧……”

    一旁的徐常侍低头称是,“乡试和会试皆是三年两届,怎么也得到后年了。”

    “可惜啊,朕苦等贤才,也不知何时才能看到这童山长的影子了,但愿他的学生们争点气,莫败坏了老师留下的好名声才是。”

    徐常侍跟随着赔笑两下,见皇上眼中感慨,不由心神一动。

    看来他这好友潘阆的确是走对了路。

    以如今皇上对他的态度,即便是入朝为官,只怕也难以建树,倒不如去那什么华夏书院当先生,若有朝一日,这书院一举飞黄腾达,教出个好徒弟来,不也就如同那龙胜书院一般。

    挺直了腰杆么?

    届时什么罪名之类的,想来也很容易赦免了。

    他默默给自家好友争取着印象分,深藏功与名。

    暗地里,则推波助澜,给童启在文坛上的地位,再次加了一把大火。

    第39章 第39章(加更)招募赞助

    作为文坛之中的后起之秀,童启的声名鹊起,很快便引起了不少

    人的注意。

    其中,便有上次答应了蹴鞠大赛的龙胜书院斋长,冯子川。

    他将在州府中见到童启,且答应了对方提议的蹴鞠赛一事,告知给了山长宗广济。

    对方喜不自胜。

    宗广济出身自鲁地大儒仕宦之家,乃前朝有名的宗家之后。光是族中当过官的,便有上百人!

    族内老少皆读过书,识过字,盛时,据说就连他们手底下的奴婢、侍从们也各个诵读《诗经》,做得一手好文章!

    可传到宗广济这一代,声名已有些摇摇欲坠。

    他祖父是龙胜书院第一届山长,酷爱教人读书识字,可宗广济本人,却是个比起文来更爱武的。

    从小便梦想学习自己的偶像李白,仗剑走天涯,奈何被俗世所牵绊,这才不得不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当了山长。

    实际上,他平日里很少管书院内的事,都是由各斋长、教授一起商量着负责,唯一喜欢的便是蹴鞠,经常带着书院里的学生、教授们去踢一场,大汗淋漓,畅快无比。

    可惜自当今圣上隐隐透出一些重文轻武的风声后,踢蹴鞠的人慢慢就少了很多。

    再加上不少学生嫌弃脏兮兮、汗津津的,影响文人风度。

    如今想凑齐一个队,已经是非常困难。

    没想到华夏书院的山长竟也会喜欢,还要搞什么蹴鞠大赛,他顿时有种寻到了久违知己的感觉!

    当下,便恨不得连书也不教了,亲自带队去伊川赴约。

    冯子川忙将人给拦了下来,道,“话不是如此说,山长您这次带队前去,可不能只是为了踢蹴鞠一事啊,更有的,还得想办法摸清这家书院背后的路数。”

    “路数?”宗广济一脸茫然。

    “没错,您想想看,他不过一个十一岁的孩童,充其量也只是个秀才,却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将华夏书院打出名声,成长到如今跟我们差不多的地位,这背后说是没有人,又怎么可能呢?如今许翰林在朝廷内,正缺一个往上走的功绩,若能将这书院收为三皇子名下……届时增添了人才势力不说,倘有一日,对方得登大宝,我们岂不是鸡犬升天?”

    宗广济惊了一跳,狠狠皱起眉头,怒斥道。

    “你这话说的奇怪,许翰林需要功绩,跟我们又有何关系?他是咱们的学生不假,可出了书院,自有自己的造化,你不要乱插手其中!尤其是皇储争位,岂是我们可以置喙的?况且这世界上也万万没有拿别人的东西当做人情送出去的说法!不然传出去,我们宗家的面子以后往哪里放,岂不是要说我倚老卖老,欺负小辈?”

    他言辞拒绝了这提议,冯子川眉头微皱,可也并没有再劝。

    他私下里偷偷找到山长的徒弟柳川,嘱咐道。

    “你是知道的,我一心为了咱们书院。那许翰林对于我们何等重要?他若闯上去了,以后你们的科举之路,不也就顺畅许多?山长仁慈宽厚不假,可这世上多的是心软善良而死于非命的人!三皇子手下人才济济,今日可以看重我们龙胜,他日,也同样可以看重文昌。我们需要的,是一件难以磨灭的功绩,以保证书院千秋万代的根基!还有什么,是会比从龙之功,更稳固的呢?”

    柳川被说的心头火热,顿时答应了下来,“您放心,我一定不负师命!”

    原本他便和这华夏书院有着私仇,府试硬生生被挤到了第四不说,就连原本说好的亲事,也因此吹掉了。

    这次新仇旧恨加一起,不让对方出出血,怎么能行?

    宗广济不知道暗地里发生的事情,点了几个蹴鞠好手后,便带着自己的徒弟们以游学的名义,前往了伊川县,参加蹴鞠比赛。

    柏将军那边同样也收到了帖子,他在完成救灾任务后,便回到了京城。

    整日里喝酒无聊,站在金銮殿上看文臣们吵架,陡然见到还有这样好玩的事情,怎么可能错过?

    索性当即点了人,告假离开。

    童启担忧着来的人太多,山上的宿舍楼会住不下,于是和沧澜村村长童家岙商量,让新来的宾客们都住在村子里。

    每家每户想办法腾出几个房间来,供他们居住,费用就按照县城里客栈的价钱,统一结算,至于三餐,则不必管,书院里自会负责。

    村长连忙推拒道,“不过几个房间而已,怎么用得着收钱?”

    自书院建在这里之后,又是给棉花种子,免费教导,又是买学田,经营灌溉的,整个村子里,就没有少过进项!

    如今村民个个富了起来,哪个不感激童小子?

    光是今年建房子娶媳妇的便有十几个,不过帮着招待一些客人而已,有什么可麻烦的?

    “亲兄弟明算账,该给的还是得给。”

    顺利解决完食宿的问题,童启开始思考招募赞助商的事。

    这么大一个盛事,怎么可能让他一个人掏钱呢?

    不往里赚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