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作者翻车录: 95、第 95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作者翻车录》 95、第 95 章(第1/2页)

    季洵一边愁,一边等着下一个剧情点,日子过得着实百无聊赖,度日如年,沈修远倒有事干,不是去九苍山就是往凌霄峰,下山也下了几次,连糕点都会自己买了,季洵十分惆怅,再这么下去,成玉不参与剧情了,他在这个故事里,又算什么人呢?

    可季洵没辙,只能看沈修远忙来忙去,石台底下的木片又多了点,他除了继续扮演成玉,还能怎样呢?

    然而事实和季洵所猜想的相去甚远。

    百里浪那日才说了自己师父是余倾,第二天就被沈修远和龙渊联手推进了九苍山的学堂交流学习,玉衡君可劲儿八卦,应该说打听老友消息,听听老友生活如何,再决定有的信物要不要送过去。

    沈修远算是暂时放下了一个包袱,紧接着便抓紧时间往九苍山查阅各峰弟子的调动情况去了。

    九苍山时常会派弟子下山历练,相关人事众多,因而人事记录齐全,不仅历练名单可按月查询,事假病假自成一档,人员变动也有迹可循。沈修远一直记着张浩和他的惊蛰之约,若是当真孤身前往,未免太过被动,与其届时听取一面之词,不如亲身调查。

    首先要查的,就是之前师父物品被盗一事。

    青霜峰鲜有人来访,千山派弟子也少有鸡鸣狗盗之辈,门派当中更几乎无人不惧五长老威名,如何有人胆敢上山偷盗?且偷盗的都是师父常用物品,其余值钱物件分毫未动,只能说这人对师父必然有不良心思。

    但千山派向来教导弟子以正道立身,从前门派大比时,弟子们即便有想打败他沈修远拜入青霜峰的,也在输给他之后歇了心思,与他相处并无二致,唯一不同的……只有张浩。

    一介凡人,毫无根骨,十余年前便一心要拜入青霜峰,即便在九苍山外门十年也没能歇了心思,门派大比时更以凡人之力挑战十余修士,为的依然是拜入青霜峰成玉门下。

    若说嫌疑,自然是此人最大。

    九苍山的文书记录一直开放查阅,但纸张特殊,除了专门负责的弟子,无人可以修改,沈修远查阅了张浩几次外出的时间,除去惯例的历练,就是一次探亲,从门派大比之后开始,结束的时间……似乎在他和温琅从炎山镇回来的时间附近,时间较长;以及另一次事假,从他们出发往玄云书院去后,到论道会结束之前,前往洛城采买,期间不长,但……每一个时间点,都十分可疑。

    沈修远记得很清楚,门派大比之后,张浩离开前曾来青霜峰找过他一次,对师父的态度前后大不一样,从前可以说是隐秘的憧憬,但那时却是怀疑和厌恶,若说原因在于门派大比的失利,那也应该是厌憎他沈修远,怎么会反而对师父心怀不满?

    至于探亲……沈修远翻阅了探亲假所记录的去向,是洛城,洛城与南岭并算不上十分遥远,为何会花去这么长时间,甚至已远远超过了九苍山的规定?

    再来是论道会,张浩离开的时间正在他们出发之后两日,那时青霜峰并未封山,如果是张浩的话,他完全有机会偷盗,但这一点并不充分,可是……

    为什么又是洛城?

    为什么同是洛城,两次花去的时间相差如此巨大?

    而且……在从前的十年当中,张浩一次也没有请假探亲过。

    其中又有何缘由?

    沈修远翻阅了另一本调动记录,张浩在第二次从洛城回来后便申请调往凌霄峰,但凌霄峰与九苍山不同,凡人去了凌霄峰只能做洒扫弟子,张浩为什么要放弃时常外出历练的九苍山?这和他当初一心想拜入长老门下已然相悖!

    古怪,沈修远从前并未细思过张浩,只当普通朋友,相互不必过分过问,却不知道这人身上竟会有如此多的古怪!

    一阵莫名的寒意袭上,沈修远按下对未知的慌张,沉下心来,合上记录册子,边一一放回原位,边回忆着。

    一定有什么东西被他漏了,张浩虽然古怪,但即便是可将自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时候,也并未耍过一回阴招,他们比试堂堂正正,单论剑道,沈修远不觉得张浩会是一个阴毒小人。

    册子被放回,沈修远也离开了这座林中的小阁楼,同负责的弟子打过招呼,便回了青霜峰。

    事关季洵的“非仙非凡”,他不能让多余的人起疑。

    季洵不晓得沈修远在调查,只知道沈修远昨日回来时心情似乎不大好,直接就回了房,也没来找自己讨一杯茶喝,没多久就提着和光又出去了,季洵知道自己这么关注沈修远不大好,但说实在话他也没有别的多少事情可做……如今一颗心又在悬崖边踌躇,只能这般欲盖弥彰地维持现状了。

    翌日,沈修远去了凌霄峰。

    昨日他应邀往凌霄峰去,百里浪想和他们几个再切磋切磋,地点就在从前门派大比的地方,广场宽阔还方便围观,无忧存了一分不能让外人出尽风头的心思,出手也比平日切磋更凌厉些。

    沈修远早被百里浪钦点了不可推诿,这会儿就站在外围一边候场,一边对比百里浪这些日子过去是否精进了。

    他没有忘记张浩的事情还有许多疑点,又遇上相关故地,难免三心二意。

    张浩行踪开始变化正是在门派大比之后,其余时间点不便分析,门派大比却是个极为鲜明的转折点。沈修远站在外围往大殿看去,印象中当时大门敞开,五位长老就坐在大殿门外,旁边悬挂了一副水镜。

    有什么地方不对吗?沈修远回忆许久,也得不到答案,又想起张浩是个凡人,才换了思路换位思考。

    假设当时有一个凡人观战,他站在这里……沈修远无言地在脑海中重现了当年的场景。

    这个凡人能看到广场,能看到擂台上对决的人,但他周围人山人海,真正能看到的只有架高的擂台,和远处的大殿。

    凡人不同于修士,距离过远便不大能看清,目力再好也如此,所以当时的张浩,不论站在人群中的何处,都看不清大殿那边的长老们。

    那还有什么会是变数……

    沈修远一愣,眼睛猛然一亮:不,张浩看清了,他看清了师父。

    沈修远永远也忘不了师父那时向他走来的身影,也忘不了齐光碎裂后那个带有些微草木香气的怀抱。

    若要说变数,便只有这一样了。沈修远闭了闭眼,轻呼出一口气。

    那时的张浩,想必看清了师父的脸。他在收徒大会时无缘得见,门派大比前战时也相距甚远,唯有那时,他第一次看清了师父的脸。

    久远的记忆缓缓浮上,沈修远记起,门派大比后的某一天,张浩曾来问过他:

    “门派大比那日我见到你师父在台上……你师父他,从你第一次见到,就长那个样子吗?我是说他的长相,还有,气质,这么多年有没有什么变化?”

    “并未,师父一直就是如此。”

    “不可能没有!”

    “我是说第一天,你见到他的第一天,十年前他救你的时候,就是这副容貌吗?”

    “总之留个心眼,对你师父也一样,别随便谁对你好一点就老记着知恩图报,有的人……不值得。”

    而在他们前往极北前,张浩还曾对他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