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50-60(第14/16页)
他不好再说什么,只看向张燕:
“将军您看……”
张燕往日随意惯了,却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憨人。
他对许汜刚才那段话十分反感,本就不想理会。
见许汜仍拎不清,满脸谄媚,张燕已极不耐烦:
“不劳许县令。我兄弟二人想叙叙旧,能否请许县令暂避?”
用词虽客气,却喧宾夺主,好似完全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主人。
许汜几乎气了个仰倒,却只能硬生生地忍着,咽下舌尖的血,赔着笑:
“这是自然,兄弟重逢,本就应当好好叙叙旧。我去为将军准备一屋席面,等将军与小兄弟谈完了,我们再饮几杯。”
若非张燕身后有几十万部众,早就将这猖狂的人拿下,乱棍处置了,岂由他在这猖狂?
许汜心中发着狠,咬着牙离去。
为了不让张燕多想,他特意调走了院中的仆从与侍卫,将整个院落完完整整地腾出,交由顾至、张燕二人。
张燕没有说话,顾至也岿然不动。
不知过了多久,张燕忽然拔出佩剑,一剑刺向前方。
剑锋被阳光镀上了一层耀眼的白,卷着剑鸣与杀气,逼近顾至的面门。
顾至退开几步,避开剑锋,如同庭院信步,不疾不徐。
他的神色至始至终没有变化,唯独盯着张燕的眼神凉了几分。
张燕丝毫察觉不到骤然萌发的敌意,归剑入鞘:
“好身手。”
这似乎是赞叹的话,可张燕的脸上分明带着几分讥诮:
“如此身手,竟也能叫曹操掳了去,佩服,佩服。”
顾至难以辨认这句话的深意,就当张燕是站在河道两岸捶胸顿足,发出不明叫唤的某个动物。
啼不住的猿声,只有催眠的功效,不必理会。
见他神色浅淡、无动于衷,张燕收了笑,原本仅有一分的怒意拔高了五六分。
“你可知,戏志才已时日无多?”
猝不及防的一句话,让顾至恍惚一怔。
可随即,他想起左慈的诊断,心下稍定。
虽然不知道张燕的消息从何而来,但张燕显然处于村断网的状态。
他不知道戏志才的近况,更不知道戏志才已经发过一次病,在左慈的治疗下,身体状况已趋于稳定,即使不太康健,至少三五年之内,不会有大的忧患。
对上张燕不善的眼神与隐藏的怒意,顾至若有所悟:
“张将军若是担心阿兄……阿兄前几月已寻到一位神医,病情得到了控制,暂无生命之忧。”
张燕冷笑不止:“你大可不必拿这话哄我。”
顾至不想陷入古怪的自证难题,转身就走。
张燕这才回过神,快步追了上去。
顾至没必要在这种事上骗他,所以……是真的?
从来不知尴尬为何物的黑山军统领第一次生出了尴尬的情绪:
“志才真的好了?”
见顾至越走越快,对他避之不及,他连忙上前:
“顾小兄弟,对不住。”
“将军既然知道我被曹军‘掳走’一事,那么,将军也一定知道我出现在此地的缘由了?”
顾至停下脚步,一瞬不瞬地盯着张燕。
张燕两次归顺“朝廷”的时机都算得十分巧妙,可见此人表面上的冲动率意只是假象,他的眼力与敏锐程度不会输给其他人。
他能知道顾至被曹军“掳走”这件事,就一定能猜出顾至来博平是代表着曹操这一方的立场。
张燕听明白顾至的言下之意,知道自己先前的举动误了他的事,也猜出顾至这么说的缘由。
张燕不由有些无奈。
“你与你的兄长还真的是……专逮着我一个人薅啊。”
旋即,他正了正脸色,为自己澄清。
“我无意占领东郡。此次来到博平,虽是为了利益,却也不会随意插手,干涉战事。”
顾至给这句话做了翻译:张燕本来不想搭理许汜,无奈对方给的太多了,他只好过来看一下,走个过场,等骗到了好处就跑。
虽然做得不厚道,但对于曹操这方而言是一件好事。
顾至倏然道:“将军能否帮我一个忙?”
“我方才误了你的事,是该给予补偿。不过我也说了,我不会随意插手……”
怕顾至没听明白,张燕又强调了一回。
不随意插手,代表他不会帮许汜,也不会帮曹操。
他不会偏帮任何一人。哪怕顾至提出再优越的条件,他也不会动摇。
顾至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既不准备向张燕借兵,也不打算向张燕索求承诺。
他想请托的,只有一件事。
“请将军派人向荀文若转达一句话。”
张燕在东郡听见了许多传闻,自然知道荀文若是谁。
“什么话?”
“是计。”
“什么计?”
顾至一言难尽地看着张燕:
“我让将军转达的那句话只有两个字——‘是计’。”
张燕顿时失语:
“你让我辛苦传达的,就只有这两个字?”
“正是。”顾至颔首。
以文若的敏锐,只需要这两个字,便可起到示警的作用。
不需要书面写信,也不需要凭证。
如果非要加点什么……
“将军如果愿意,也可帮我再转达第二句话。”
“你说。”
“气消了吗?”
“啊?”
张燕懵了半晌,才意识到这“气消了吗”也是顾至想要转达的内容,不禁抚额,
“你们之间的暗号,有够别致的。”
他以为这莫名其妙的两句话是顾至与荀彧约定好的暗号,决计想不到这六个字的真正含义。
“好,我会找人帮你传达。”
张燕收起诸多心思,摊开手掌,
“可有信物?”
“无需信物。”
张燕奇道:“你不给我信物,只传口信,万一荀文若以为是别人假传口信,不肯信怎么办?”
“所以,我让将军为我传达了第二句话。”
顾至站得有些累了,往身后的墙上一靠,
“即使没有第二句也无妨……但有了第二句,文若一定会信。”
不仅会信,可能还会想打他。
张燕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气消了吗”这四个字能取信于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