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100-110(第14/16页)

孤,专心战局。”

    校尉与守兵都知晓轻重,在仓促行了一礼后,即刻投身于战局。

    “敌方已列盾,北侧弓箭手,瞄准角度,射火箭。”

    站在北侧最高处的一排弓箭手当即做好准备,绑上浸油燃火的麻布,向着云梯及附近射箭。

    有几支火箭击中了云梯,却因触碰时间太短,连火星子都没能在上方擦出,就无声落地,被敌方士兵踩灭。

    守城校尉见此,心中焦急,命令弓箭手换普通箭矢,朝着推运云梯的那些士兵射箭。

    那些运送云梯的士兵都穿了重甲,戴着厚重的兜鍪,箭矢即使射在他们身上,也无法立即致命。更遑论他们身侧还有举着盾牌的同伴守着,激射的箭矢有一大半被盾牌挡下,无法近身。

    逐渐不利的局面让守城校尉落下冷汗,而“曹操在场”这件事更加重了他心中的负担,几乎无法冷静思索。

    “城内兵少,不宜出城迎击。”郭嘉忽然冷不丁地开口,

    “若让云梯顺利临城,怕是不妙。”

    守城校尉握刀的手不由一抖,命令士兵:“去找一些礌石……”

    “城中并无工事,能取用的石块不过丁点儿大,怕是派不上用场。”

    贾诩捋须制止,

    “何况,等人搬来石块,这云梯怕是早已被敌军推到城下。”

    更别提底下的敌军人数众多,想要阻止他们登墙,得用多少石头?恐怕都能盖好半间屋子。

    “这……”守城校尉前额的冷汗终于落下,刺进眼中,骤然生疼。

    在这种情况下,临时去烧热水热油也不现实。

    油就不用说了,寻常人家夜间不点灯,做菜都舍不得放油,即使是富庶的人家,因为油脂难以贮存,几乎没有太多的储备。

    至于水……

    顾至盯着下方缓慢靠近的云车。

    柴火烧水的效率远低于煤气,等士兵扛着锅炉上来,把水烧热,敌军早已登上墙头。

    “末将无能,还请主公以个人安危为重,”

    守城校尉怕敌军真的攻上城墙,不得不斟酌着用语,请曹操撤离,

    “若是……请主公尽早离开。”

    曹操没有回复守城校尉,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顾至:

    “明远派人去取的那件‘物什’,可否解眼前之困?”

    越是这种时候,顾至越不能把话说死。他面色沉肃,垂目看向战场,没有任何玩笑搪塞之意:

    “兴许能解,兴许不能。”

    重重火光之下,曹操心绪难定,不免躁动:

    “不知那几人是否可信,何时折返?”

    顾至没有回答前一个问题,只是道:

    “若脚程快,大约还有小半刻钟。”

    城墙上方被粘稠的寂静覆盖。

    曹操盯着逐渐靠近的云梯,眼中光影明灭,动荡不定。

    时间逐渐流转。

    云梯跨过壕沟,绕过拒马,被推到距离城楼不足一丈的位置。

    守城校尉无计可施,盯着眼前的云梯,如临大敌:

    “弓箭手瞄准,其他人改用斧钺,想尽办法破坏、掀翻云梯。”

    布置完这一切,他再次冷汗直下,踌躇地转向曹操:

    “主公,云车已至……”

    若敌军登上城楼,曹操就此遇险,他岂非成了加害主公的祸首?

    曹操蹙眉盯着不远处的云梯,右手搭在剑柄上,迟迟不语。

    见曹操对他的暗示无动于衷,守城校尉只得咬着牙,指挥守卫站在城墙的垛口前,做好对抗的准备。

    在敌军气势如虹的喊杀声中,用来登城的马道附近忽然传来细微的动静。

    曹操猛然看向马道口,在城墙的尽头见到了那几个游侠的身影。

    除了为首的一人抱着一个密封的小坛,其余几人,怀中各抱着一只硕大的陶瓮,每个陶瓮上面都有封盖。

    “幸不辱命。”

    那几个陶瓮似乎极沉,游侠们抬得吃力,一上楼,就小心地将陶瓮放下,只有为首的那人抱着小坛,径直走向顾至。

    在曹操如炬的注视中,顾至接过最前方的那一只小坛,递给守城校尉。

    守城校尉错愕地瞪大眼,并不敢接,只征询地看向曹操。

    曹操用眼神示意他接过,询问顾至:

    “此为何物,当如何使用?”

    “此乃锻石。”

    锻石,石灰也。

    听闻灵帝时期的杨璇曾使用此物,在作战中迷了贼人的眼,以此获胜。距今亦不过十年的光景。

    不需要顾至再做解释,曹操已领会了此物的用法。

    他命令守城校尉做好准备,等敌军开始攀爬云梯,就将坛中的粉末洒下去。

    “慢些洒,注意风向,莫要迷了自己的眼。”

    守城校尉郑重地应下,抱着陶坛站在城垛边,两手收得极紧。

    曹操将目光转向另外几个更加硕大的陶瓮:

    “明远,这些又是何物?”

    第110章 退敌 “曹军到底做了什么?”……

    “此乃‘石漆’。”顾至接过其中一个陶瓮, 打开封盖。

    不明液体在翁中晃荡,在火光下辨不清颜色。

    “石漆?”

    曹操面露疑色,将手伸入瓮中, 以食指沾了少许液体,在指腹间捻了两下。

    触感粘稠,像是某种方膏。

    顾至倾斜瓮身,将瓮中略显粘稠的液体倒在挨着城墙的云梯上。

    “《汉书》记载,‘上郡高奴县, 有洧水,肥可燃[1]’,正是此物。”

    石漆, 正是晋代人对石油的称谓。关于石油的记载, 最早大约可追溯到班固的《汉书》。

    《汉书》中的洧水是并州上郡的河流, 与宛城的洧水不是同一条。

    提起《汉书》, 曹操终于露出恍然之色。

    班兰台的作品,他确实读过。对于《汉书》中的《地理志》,曹操印象颇深, 对这“肥可燃”的水上之物更是记忆深刻。

    年轻的时候,曹操因为一些缘由, 在上郡待过数月, 特地寻过这“可燃”的洧水, 却始终未能找到。

    他便以为这“可燃之水”与《大荒经》一样,大抵是不经之谈,又或者是洧水偶然出现的异象, 难以再见。没想到竟在今夜见到了它的真面目。

    “明远从洧水取了这么几大瓮?”

    这个问题刚问出口,就被曹操否决。

    上郡距离南郡颇远,中间隔了司隶, 顾至这一路又没有携带大件的行囊,这些“可燃之水”绝不是他从上郡或者兖州带来的。

    “只是偶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