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生我可就制霸乒乓了[九零]》 150-160(第17/18页)
练。
阿水虽然在整个利雅得周期主要以个人发展为主,但是以前毕竟也是朱淇的铁杆陪练,再加上中间也跟朱淇、宋临州两个人打过几次混双实战,一上手就能开始训练。
结果练着练着,不知道怎么回事,中华队旁边总是围满了一群围观的群众。
里面有一些穿着别的国家队服的球员,以及那些国家的教练们,还有一些是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头上还套着阿拉伯人标志性的头套。
他们把朱淇四个人外面围成了一个挡板,自动建立起一面人墙,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朱淇和宋临州,随着他们两个人的步伐挪动而晃来晃去。
朱淇原本在全神贯注的训练拉球,中间休息的时候正准备去放包的地方拿水瓶,一回头发现身前身后被堆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愣住了。
怎么这么多人?
他们都堆在这儿干嘛啊?
训练馆对所有运动员开放,暂时还不按照国家分开,是为了留给一些运动员热身和训练。
因为很多核心配合的技战术会被外协看到,所以国乒队的教练组们为了防止战术泄露,让国乒队在训练馆里训练的时候大部分也是以一些基本功为主,顶多练一练发球或者步伐走位。
要说技术,其实也练不了多少,反正在家里该练的都练了。
主打一个为了尽快适应场地,让心态更稳。
秦小八也练了半天,还想把上衣撸到胸部露出腹部散热,结果一看四周这么多人只能忍着又把上衣束在裤子里。
国家队的空调只有两台而且还很老旧,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维修。
他们平时训练热得不行了,就会脱上衣,但后来因为央视记者经常来队里采访,任心华觉得影响不好就不让他们光膀子了。
男生就只能把上衣支起来,然后在胸部的位置系个结。
主打一个世界上如果只剩最后一片树叶也会被中国人盖在肚脐眼上的逆向思维。
肚脐眼露出来等于散热。
几个人热得不行了,只能坐在旁边光扇扇子。
“他们老看咱们训练干嘛啊?”阿水喝了口水,汗水一颗颗顺着脸颊滚落,领口都被汗水浸湿。
“不知道,我看还有长着外国脸的人带摄影机过来。”秦小八也跟着喝了口水,然后拧上瓶盖。“这又不是比赛,有啥好看的?搞不懂。”
“估计是想来看看我们的状态吧。”宋临州脖子上挂着毛巾,用毛巾角擦了擦头发。“露露和卡里布他们回去之后,发展得很不错,这两年在他们那边的赛事里打得特别好,世排也一直在前十徘徊,所以可能很多外协也想要来学习一下吧。”
露露当年在国家队“留学”的时候,就初展天赋。
朱淇虽然觉得自己属于努力和天赋对半分的,但偶尔也觉得好像自己确实天赋占比更高一点,也算是国内外公认的天赋流选手。
但当初看到露露在国家队的训练时才感觉,其实真正的天赋流是会让人绝望的。
露露出生于巴基斯坦,毕竟和印度挨着,很多习俗和思想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她能以女性身份站在世界赛场上,就已经突破了很多阻碍,所以在国家队训练的时候也非常珍惜。
几乎每次朱淇训练的时候露露都会在旁边跟着看,也许一些中文听不懂但是她会自己回去消化。
朱淇有几次看到露露颇为努力,就简单指点几句还教了她的超底线发球。
超底线急速奔走式一直都是发球里面最高难度的,当初朱淇练的时候,差不多练了三个月才能保证成功率,不会发球自杀。后来又练了很久,差不多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一年左右,才能让每一次发球都可以保证压网非常低、质量非常高。
秦小八练得时间更久,从他9岁开始练,12岁的时候才达到朱淇练了一年的效果。
但当时露露每天抽两个小时来练发球,不到半年就能打出质量很高的发球。
当时猫猫还笑着说是朱淇教得好,但实际上朱淇自己知道那是露露自己的手感天赋在里面。
天赋这种东西真的很难说。
就像平时讲一道数学题,有的人必须要分步骤讲解得异常详细,都不一定能看懂。但有的人只要说一遍就能明白,然后自己去解题。
朱淇没怎么看中东这边的比赛,但世排的变动倒是一直关注,露露基本上在中东的比赛一场都没输过,这次世运会和莫斯科世运会比肯定也今非昔比了。
可能是看到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很多也想要提升自己家乒乓球技术的外协队伍,就过来看看中华队的训练。
人群里面还有几张眼熟的面孔,基本上都是之前经常碰面的对手和各自教练。
见朱淇训练的时候中间休息,有几个还过来一副想要跟朱淇探讨几句的意思,主打一个笑脸相迎。
朱淇看着一张张大白脸,冲着自己龇着牙乐,就只是礼貌性地回应了几个单词。
这个时候她最喜欢装听不懂英文了,不然还得跟这群人脸贴脸聊一堆有的没得。
很多老外还特别喜欢用特别夸张的表情说话,听说是因为他们那边的人觉得活泼、外向才会受欢迎,所以每次说话的时候就喜欢把表情都表达在外面。而对于一些内向、不爱说话、不爱笑的人,也会有一些美式霸凌和排挤。
“真好啊,我姐这算是体育明星了吧?”秦小八挨着桌子,用毛巾擦了擦滴到桌面上的汗水,看着朱淇为了把这群老外送走,开始一个个给他们签名的样子感慨道。“上次去横滨打公开赛也是,日本队那个在原香喊来了一堆记者,对着我姐拍了半天。让她签了二十多个名,才让我姐走。这叫什么来着……哦,国际化效应。”
“大满贯啊,这不是应该的吗?”阿水放好自己的毛巾,准备下一轮训练。
混双的训练有几天,朱淇他们就围观了几天。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混双比赛开始。
朱淇和宋临州的32进16比赛转播现场,体育频道也早早进行了开场白,铺天盖地都是各种体育赛事的宣传。
中国过了千禧年之后发展极快。
之前参加莫斯科世运会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要蹭一些有电视的人家里观看比赛,但今年电视普及度呈火箭式上升,百分之八十的人家里都有一台小电视。
而黑白电视也变成了时代的眼泪,彩色电视机荧幕里虽说很多色彩度不是很高,有的时候出现在屏幕里的人影太多还会花屏,但已经比之前黑白色的观影效果好很多了。
朱淇家里的四个大人也赶了个大早,提前半个小时就备好一切瓜果点心坐在电视机前,准备看比赛。
“现在人人家里都有电视机了,还是往年好啊,一群人凑在一起看多热闹。”舅舅一边晃着蒲扇,一边感慨。
“在家里更自在,看得也更清楚,外面那么热还是在家里吹风扇凉快。”舅妈跟着说。
屏幕里传来悠扬而又标准的普通话,女主持人笑着对全国观众说道:【这一次世运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