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鸳鸯佩》 50-60(第6/16页)
杜从宜吃饭没精打采的,赵诚问:“你的工作忙完了?”
杜从宜心里想,也是,她有那么多需要忙的,哪有功夫情情爱爱。
突然间充满了斗志。
下午睡的太久,晚上就接着开始练习白描铺呈,汪伯言在山水画中,最擅长的就是白描铺呈。
赵诚一晚上就陪着她在书房里练习,一边和她讲:“汪伯言出身汝南,家贫,中第后先是在荆南路永州做官,后来迁至黔州,再到巴州,最后出川去了凤翔府,再入京,他的山水画基础,都来自他走过的名山大川。他大半生为官都在穷乡僻壤的地方,反而京西繁华一带,不曾涉足。最后入了中枢时五十岁,那年也是先帝北上,临时点兵,他义无反顾追随。”
如今,汪伯言已经六十又三。
杜从宜其实对汪伯言的感官并不深刻,第一次拜师见他,只是一个身型不高,甚至有些瘦弱,说话和和气气的老头,后面见了两次,老师对她的作品也是一夸再夸。
除了山水画。
她的其他作品,包括工笔画,汪伯言都很推崇,甚至夫妻两人一起夸,但是一到了山水景色,就成了差生……
她是赵诚安排的拜师,对这个师傅并没有那么深刻的了解,只知道他擅长山水画,所以她跟着他学山水画。
但一个人的作品,受平生经历影响巨大,她见过汪伯言的春水图,那是汪伯言见面送她的。
她听着赵诚讲,重新打开那幅《春水图》,果真能看出来一些,黔南山中的特色,苗人少年,春风吹柳,溪水畔的行人……
赵诚:“正月马球赛风波,张相公被罢*7.7.z.l相,东南派激烈弹劾汪相公,因为他当年在河东杀了东南出身的县令张博,因为那人弃城南逃,全城百姓被屠。今年汪相公自请去职,保御营军统领郭奉官复原职,保关西军出身的武将不被弹劾。因为他的去职,保了很多贫苦出身的文官武将。”
他今晚很反常,杜从宜回头问;“你怎么了?”
赵诚只是静静讲,心情其实很平静。
因为接下来的事情,他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他伸手轻轻摸了摸她的耳朵,继续说:“过些日子,汴京城会都知道,汪伯言的小徒弟,极擅长书画,一副《江山图》深得汪伯言真传。”
杜从宜毫无准备,愕然看着他。
赵诚:“从今往后,你的画价值连城。”
不用再去仿别人的画了。
杜从宜小声问:“你疯了?”
她突然出名,到时候连颂那边怎么处,她还没有处好那边的事情,起码要和连颂打声招呼。
赵诚见她像吓着了,笑起来,但也没解释。
两人各怀心思,一夜无话。
大考之后,雨过天晴,汴京城容纳了几万学子,热闹异常,加上大考之后。勾栏瓦舍,酒楼花船客满,昼夜不停。
吟诗作赋,挥洒泼墨,处处都是美谈。
等待放榜的学子们不甘寂寞,成群结队,去参加诗会,去名师府上拜谒,甚至结交京中权贵,亦或者忙着结亲。
总之整个八月底汴京城的热闹达到了巅峰。
赵诚反而闭门不出,连早上点卯都不去了。
问就是会试大考那几日淋了雨,病了。
杜从宜自从听了他的,开始收集汪伯言的画,即便是仿品也不在乎,让连颂全都给她搜集来。
她开始认真练习汪伯言的画法,然后融会贯通再创作。
九月初三,范德上书,排除康渤杀人的可能。
消息一经传开,汴京城顿时像一锅沸腾的水,居然无人认可这个结果。
学子们纷纷上书请愿,开始结伴去太学闹事,去刑部闹事。
事情渐渐就失去了控制,也不再是当初的模样,至于那三个书生的死,甚至都变得不值一提。彻底演变成了,康渤到底该不该杀。
至于书生,究竟是怎么死的,已经没人在乎了。
是不是康渤杀的都甚至不重要了。只是因为新党讲证据,要保康渤,而旧党要反击,要杀了康渤,给新党一个重创。
赵敬访友回来,就被老王爷召进明静堂了,晚上才放出来,接着被赵宗荣召进书房,辰时才放出来。
赵敬从书房出来,就直奔赵诚院子里。
赵诚其实已经知道了,这几天端王府又开始实施出入境管,守门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赵宗荣在这方面出奇的谨慎,出入境管做得非常严格。
要不然他也不会知道赵恒和小弟弟打架把人打哭了。
更不会知道,二房妯娌两个差点揪头发,刘氏将两个儿媳都锁在各自院子里。
听说老三媳妇有孕可是宝贝,但刘婉月娘家未必就不能起来,刘氏也不敢太得罪,所以各打五十大板。
听得人都为刘氏发愁。
赵敬进了院子问:“五弟不在?”
赵诚起初是装病,这两天是真的病了。
裹着外袍问:“大哥来了?”
赵敬:“你这是怎么了?”
“淋了雨,偶感风寒。”
赵敬看着他原来的壮五弟,现在像个病西施,有点费解,但还是安慰他:“要注意身体。”
赵诚:“大哥有事?”
赵敬随着他进书房,一边走一边说;“我刚从外面回来,今日同窗聚会,傍晚时分又有人闹事,东南籍的学子不知被谁鼓动,傍晚开始在太学静坐。眼看是要闹大了。”
赵诚听的好半天都没反应,最后只问:“所以大哥的意思是?”
说实话,赵敬现在心里乱哄哄的,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他甚至这会儿了,还在傻傻认真问他:“康渤到底有没有杀人?”
赵诚则是面无表情:“没有。康渤杀人。”
赵敬确实有些慌,他没有遇过这种事情,今晚闷雷滚滚,风雨将来,御街上的学子依旧不断向北涌,他回来后心里很恐惧。
赵诚见他惶恐,问:“今晚的人多吗?”
赵敬:“我回来之前已经有人结伴去了,很多,究竟有多少,我也不知道。就怕声势浩大,你要不出去看看?”
赵诚又问:“谁最开始闹的?”
赵敬也不清楚。
“等我和几个人出了老师家里,街上就已经有了呼声。我没有去太学,只听说那边已经有人了。”
赵诚紧了紧袍子,见赵敬一脸期望看着他,他肯定是不会蹚这趟浑水的。
“那就是巡检司和衙门的人会主持。你放心吧,再说了鼓动学子闹事,那是杀头的罪过,你以为是说着玩玩的?那些没脑子死的不够多吗?要是真觉得活腻了,就去河东路、河北路,替百姓们去垫金人的马蹄!在汴京城里闹事算什么本事?”
赵敬见他发怒:“这会儿不是生气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