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鸳鸯佩》 60-70(第8/15页)

    就像新闻联播,你肯定不会关心,但非要说让我给你讲一讲,肯定不是因为你突然想要关注新闻联播,多半是冲我这个人来的。

    为什么原因,赵诚真不知道,他只以为杜从宜是之前因为他生气的事,和他敲竹杠。

    杜从宜也被他说蒙了。

    吵架之余,还思考了几秒钟了逻辑,才接着问:“所以,你这么关注这些干什么?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赵诚真被问住了。

    当然是,这不是信息时代最寻常的信息吗?

    偏偏他不能解释。

    “要说关系,我一个守城门的,确实不需要知道,但我是官家赐的出身,朝中事情该知道的还是要知道。不然就太蠢了。”

    杜从宜始终不见他生气,她就知道他还在伪装,根本没有问到让他哑口无言的地步。

    他就像条变色龙一样,抓不住他的现行画,他根本不会认的。

    一个虚伪的男人。

    赵诚见她这么生气:“你真想管生意?那要不让账房直接来找你?”

    杜从宜白他一眼:“你闭嘴吧!”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一句真话没有。

    她这是嫁给车轱辘了?来回糊弄她。

    第066章 姐姐打弟弟

    杜从宜生完气又觉得不值得,就开口说;“我明年过完年就去扬州,然后再去杭州、南京。”

    赵诚还摸不准:“怎么突然就要去了?”

    杜从宜:“一等再等,始终不能出门。但是出门了,其实也就那样,时间过的很快的。”

    我能很快喜欢你,自然也能很快忘了你。

    她已经知道了,她和赵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她只是有见识,但没有积极求上的心态,也缺少历练,缺少经验。

    她讨厌赵诚的讳莫如深,她需要的爱是毫无保留的。

    但赵诚不是,他是个政客,对,就是一个标准的政客。他有很多事情都是谋定而动,很多时候不动声色,从来不会和人分享他的心情,她至今没见过他生气,也没见过他非常开心。他做事情的时候都是冷静的。

    他明明用她的画不知道办了什么事,但转手给她一万贯,让她说不出什么话。

    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就比如带她拜师,也是为了和汪伯言交友。

    汪伯言明明不需要她这个徒弟,但是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手段,汪伯言收了她这个学生。

    但他们师生之间的联系少的可怜。

    她有很多想问的,但是张不开嘴。

    她甚至知道自己不是这样的人,明明以前说什么做什么都直气壮。

    爱情让人患得患失,她不喜欢这种感觉。

    纯纯的队友关系,才是她想要的生活。

    赵诚连着两次和她聊天不得其法。

    这会儿有点琢磨过来了。

    “你不喜欢在家?”

    “也不是,。”

    “那就是不喜欢家里有我。”

    杜从宜:“……”

    赵诚有时候真觉得她很神奇,都这会儿了,都丝毫没有怀疑他。

    不知道她是迟顿,还是单纯只是信任他。

    但是他作为一个丈夫,一个年长的丈夫,还是很负责任的。

    “不喜欢在家,明年出门,就说去看云娘。要是不喜欢我,那没办法,你忍着吧。”

    说完一个鹞子翻身,扑食成功。

    进入十月,天气已经冷了,街上食肆雾气腾腾,行人匆匆,赵诚出门晚,到宋门的时候,关九郎问他:“大人,康渤出来了,说是案子结了。”

    赵诚皱眉,:“什么时候的事?怎么这么突然?”

    关九郎;“昨晚,也不突然了,这都拖了多久了,康大人也是冤枉,平白无故被关这么久,我昨晚看到他,整个人都快废了。”

    赵诚伸手摸着腰间的钱袋子,掂了掂,直接丢给他:“替我去看看他,就说让他安心。我改日请他吃酒。”

    关九郎应了声:“诶!一定给他带到。大人一直惦记着他。”

    他的搭档参将林俊今日也在,见他来了,赶紧说:“大人,城门卫换防,最迟明日就会下令。”

    赵诚:“什么时候通知的?”

    “刚才韩将军给的通知,我正准备去请大人,韩将军打发人来通知,听说他可能要外放,咱们也不知道要换到哪里去。”

    赵诚眯着眼:“我知道了。”

    看来东宫的问题太大了,好端端的,怎么连城门卫都开始换防了?

    郭奉将禁内守的如铁桶一般,除非,东宫病情没好……

    他一转念,又觉得自己想事情太极端,东宫不是容易夭折的小孩子,已经二十几岁了,只要不是犯了欺师灭祖的大罪,有的是别人替他背锅,左不过一个教唆东宫以下犯上的罪责。天家的事情,靠的太近总会被火烧到。

    真是要离这些人远一些,防止到时候雷劈的时候会牵扯到他。

    他把人散出去,到了午时,其他人传回的消息。

    十六门换防,负责城防的总都统变成了郭奉,之前的杨昭去了青州,剩下三个人,韩彦的东六门换防到了北六门,都统不变,依旧归郭奉统领。

    郭奉是官家的人,这么一来,肯定会有人弹劾郭奉的。

    官家这是要干什么?

    是今年冬天北方用兵?还是汴京城里防备谁?

    至于究竟什么心思,赵诚一时半会儿也猜不透。

    十月十九立冬,汴京城第一场雪来的很突然,连着几日。

    等进了十一月,天气才彻底放晴了,关于九月底的太学大案,诡异的无人敢提及,因为东宫病重,官家很久不朝政,两府相公们都胆战心惊,暂时没人敢提起,都耐心等着东宫康健了,然后再算账。

    汴京城难得的安静了,落榜的举子们十分乖顺,害怕太学案牵扯到他们,早早归乡了。

    赵敬这批进士大部分都进了六部衙门观政,只有七八个人进翰林院,赵敬进了枢密院,和章奎成了同僚。

    尤其殿试中,他的《平北策》写的十分朴实,从安民,到基层官员的维护,到和边镇军的结合。和其他人的高论政策不同,他着眼于基层。那位官家大约是非常喜欢这样的实干派。

    赵诚还在联系其他五门的参将和韩彦这个上司作别,汴京城里落榜的学子都已经返乡,留下的也已经都寻到了糊口的差事。

    好似一切又恢复了从前的秩序。

    杜从宜也终于等到北返的来宝,来宝九月底走了,十一月了才回来,杜从宜给的命令很突然,来宝直接南下,他手底下的人不少,回来后直接进了府里见她,将房契和一些收据交给她。

    “这是扬州和南京的铺子,扬州做的是书画行,南京是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