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快穿]: 40-55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带着仓库养孩子[快穿]》 40-55(第27/31页)

    家长们一起从火车站出来,拦了几辆车, 到大学附近的宾馆暂时住下。

    赶了一天的车, 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精神,简单在附近的快餐店填饱了肚子, 就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 几家人才一起出发,去给孩子们置办住宿的东西。

    安安的这几个同学,家里条件都不错, 所以也都是轻车简从,只带了平时穿的衣服鞋子上火车。

    至于被褥、脸盆、水桶、刷牙杯之类的东西, 直接来宁安买就行了。

    贵也贵不到哪里去, 何必背来背去, 累得要死。

    宁安的几所大学报道时间都差不多, 所以家长们买完东西, 都把东西搬回了宾馆。

    等第二天吃过早饭后, 才各自坐车,带着各自的孩子和行李, 去各自的大学报道。

    安安考上的是宁安大学,算是当地最好的大学之一。

    学校的环境也很不错, 绿化做的就跟植物园似的,让人看着就放松眼睛。

    进入学校后,初心就全权让安安自己的折腾,她就当个拎行李的人。

    安安也不怯场, 拉着人就喊学长学姐, 后来又碰上迎新的队伍, 才成功的找到了宿舍。

    “妈,你先回去歇着吧,明天你还要赶火车,这些东西我自己整理就行。”

    真要走,初心还是有些舍不得。

    “在学校里别乱花钱,也别不舍得花,该用用该省省,有事就给家里打电话。”

    来之前初心就说过,要给家里安一个电话。

    当然不是在榆树村,而是封市。

    “知道了妈,你就放心吧。”

    安安一边铺床,一边头也不回的应道。

    初心走到门口,想到什么,又折回来。

    “身上钱记得分开放,别都放一个位置,万一丢了,我这边给你现打钱也来不及。”

    安安停下铺床的手,回过身看了看,然后忽然上前拥住了初心。

    “妈,你在家不用担心我,我会想你的。”

    初心眼圈不自觉的变红,以前不是没有过这种送孩子上大学的经历,但安安是不同的。

    安安是她疼了大半夜生下来的,又亲手从小小的婴儿,养育到现在这副亭亭玉立的样子。

    她付出的不仅仅是心血,还有她所有的感情。

    “好了,妈回去了。”

    初心偏过头,轻轻推开安安,头也不回的出了宿舍。

    从宿舍里出来,初心还是回头朝安安宿舍的位置看了一眼。

    由于距离有些远,加上安安的宿舍又在三楼,所以初心没能看到宿舍的窗口前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安安一直目送初心往校外走,直到身后传来笑闹声,才从窗户前离开。

    回到宾馆,其他的家长也回来了。

    初心扫了一圈,基本上眼圈都是红的,她这个大红眼圈也就不显得特别突出了。

    次日,几个家长一同做上了回封市的火车。

    初心没有急着开店,而是回了一趟榆树村。

    余父和余母同样也担忧安安,所以她得回去给老两口安安心。

    原先为了能兼顾安安,初心一直守着一家米粉面馆,也没有时间去开分店。

    现在腾出时间,她也开始专心挣钱了。

    趁这会儿房价便宜,多给安安攒下几套房子,以后拿来收租。

    等安安毕业后,想工作也行,不想工作她也不强求。

    初心只知道安安有一个写作梦,她希望安安以后能过得开心,不用为柴米油盐而发愁。

    初心用积蓄在封市的老城区买了一套房子,一楼用来开早餐店,楼上则用来出租。

    这两年封市的发展虽然缓慢,但能看出改革的动作,老城区拆迁是迟早的事情。

    两家店同时开张后,初心就借口忙不过来,把余父和余母叫到封市来帮忙。

    余父今年已经六十一岁了,余母只比余父小一岁。

    在农村里,这个年纪的老人一般都还在劳作,身体好的七十岁都还下地。

    不过初心不想老两口太劳累,反正现在也不靠家里的地挣钱吃饭,该享福就得享福。

    余父和余母为了进城帮初心的忙,地里的庄稼收完以后,就把地让给隔壁吴婶子家种了。

    等俩人收拾包袱进了城,初心把俩人接到新买的房子里,让老两口住二楼。

    这附近是居民区,还有个广场,早晚都有老头老太太在广场上打太极、下象棋。

    老两口跟着附近的居民在广场上玩了两天,就开始嚷嚷着要回村。

    “这地方我呆不来,我又不会下象棋,也不爱打太极?????,成天看别人玩,我都要呆傻掉了。”

    “我这个人歇不住,越歇身上毛病越多,文秀啊,你还是让我跟你爸回榆树村吧,大不了我跟你爸不种地,在家每天闲着,四处串串门,也比傻待在城里好。”

    没办法,初心又只好把老两口送回去。

    回了村以后,老两口腰也直了腿也不痛了,每天乐呵呵的。

    村里人谁不羡慕他们有个好儿媳妇,儿子死的早又怎么样,又这么个贴心孝顺能干的儿媳妇,要不要儿子都无所谓。

    在城里待了一阵子,余母也学着城里人在前院种花。

    初心不让她种地,家里后院那点自留地又不够她发挥,余母只好把精力放在种花上。

    安安放寒假回来,发现家里已经大变了样。

    满院的花草绿植,让小小的农家院充满了生机。

    余母见安安喜欢,便打算过完年,把后院也给收拾出来。

    一家人在榆树村过了最后一个新年,过完年后,安安回宁安继续上大学,初心又开了一家快餐店。

    在安安放暑假之前,初心买了一套独栋的小楼房。

    楼房自带前后院,可以方便余母种花种菜。

    房子是自带装修的,初心简单找人改了一下,就又把余父和余母给接到了城里。

    这回余父和余母倒没有再说回村的话,小区的中间有娱乐设施,方面老年人运动。

    附近的邻居,也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余父和余母很快交到了朋友,被朋友带着体验各种新鲜事,渐渐也尝到一点儿趣味。

    安安大三这年,写了一本小说,自投给出版社。

    一开始被连拒了三稿,安安也不气馁,打回来她就继续修改,然后再海投一次。

    第四的时候,终于有出版社愿意发表安安的小说。

    只不过不是出单本,而是放在杂志上做连载。

    因为安安是新人,所以稿费也不多。

    安安不缺钱,她更看重的是这一次的经历。

    她写小说的事情同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