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路回君朝满》 20-30(第47/49页)
,距离近到他的脚要是往前放一点,就会抵到路回的脚。
他从没想过可以这么早实现这一天。
于是明照临就觉得,以前觉得味道不合他口味的叉烧也胜过一切美食。
他们吃饭时,避风塘虾和黑松露吐司炒蛋以及漏奶华也上来了。
路回一直很喜欢这家店的避风塘虾,无论是面包糠还是虾肉都炸得刚好,还放了点黑胡椒做调味,吃着没有半点腻味感。
黑松露吐司炒蛋也是,吐司是微焦的,涂抹了一点黄油,夹着嫩滑的黑松露炒蛋,吃货会在这一刻感到无比幸福。
所以他们之间也安静了下来,暂时只有店内低音量舒缓的纯音乐做背景,配上刀叉和勺子的碰撞声。
两个没有吃晚饭的人先默默将肚子填个八分饱,再慢慢品尝剩下的美食。
漏奶华是最后切的。
因为一刀下去会爆汁,奶会流出来,所以不好分成两份,路回也不是很在意,就和明照临你一刀我一刀地分着吃。
吃漏奶华的时候,话题又继续开始。
路回说:“国庆假期后九港这边就要开始新生军训了,你作为学生会要忙吗?”
明照临知道路回不会参加军训:“我不用,我不负责这一块。”
因为路回不会参加军训,所以他也不用。
路回:“那我们在这个期间把战队的事定下来吧。”
明照临扬眉,有点诧异的模样,仿佛根本不知道路回的问题:“你不用参加军训吗?”
“我家里还有些事,不太方便参加军训。”路回只说:“所以家里打了招呼。”
路回也确实没说错,国庆那段时间因为活动,家里公司会很忙,他作为继承人,当然要跟着跑。
国庆过后,路回还得走两场余家召开的招标会。
他倒是不用露面,但也得坐镇。
项目很大,他爷爷会出面,他就得跟着学。
而明照临听到这话后,只感叹了句:“小路总,你好忙啊。”
他话里有点心疼的感觉,惹得路回不确定地看了明照临一眼。
但恰好有电话打进来打断了这一点倏地不太一样的气氛。
是明照临的。
陌生号码,海外来电。
明照临看到的瞬间,就平淡地挂了电话。
路回若有所思地垂眼。
是明家吗?
好像没有他想象得那么老死不相往来啊。
路回尴尬地眨了眨眼,将自己的手臂从被子中拔了出来,紧接着,他借助着相对灵活的手,将自己从绿植的包裹中剥了出来。
刚刚离家出走的理智也跑了回来,于是,他也看清了眼前到底是什么植物。
【原来是自己养在书桌上的那盆银边吊兰啊。】
路回家虽然靠街边只有一间小铺面,但是进到里面才会发现是别有洞天。
花店的后门外是一方较为宽广的院落。院落的中心是后来挖掘的一口井水,冬暖夏凉,泉水甘甜。路回不爱冰箱冰镇过的西瓜,独爱井水里浸泡了半日的瓜果,带着井水的凉气,又保存着它们本来的味道。
井边,除了预留下来的小道,种着一圈的郁金花,每当郁金香开花时,路过的人总忍不住驻足,惊叹它们的美好。除了这处,院落的东北角也开发了一方小花圃,并不大,路回和白芷会种上一些对环境要求不那么严苛的花朵。大到绣球,月季,百合,小到太阳花,多肉等,有十好几种。
当然,院子里也不仅仅只有观赏作用的花朵。挨着花圃的院落东南角,是一小块的菜地,菜地里也种着许多的菜呢。
家常的有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当然也少不了生姜大蒜等调味料。路回家里人口少,时常小菜地里的产出没法消化,便左邻右舍地送些。一来二去,祖孙二人倒是无心插柳地打好了和小镇里其他人的关系。
但要是说路回最喜欢的地方,那还得是西南角的那两架葡萄藤。听奶奶说,它们是父母在自己出生那年种下的,和自己一般的年纪。夏日,躺在藤下的凉椅上,打着蒲扇,透过累累硕果的葡萄藤向上看去,便是繁星满天的夜空。
至于高大的树木,倒也是必不可少。
小院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各种着一棵刺槐树和桂花树,花开时节,花香清新怡人,沁人心脾。好看且能吃,想到这里,路回就忍不住响起了姜延那超大的吸溜声。两株葡萄架间,还夹种着一株柿子树,每到结果时期,它那满枝丫的橙红的果实,又喜庆又好看。
而正对着花店的,则是一栋两层的小楼。它是路回的父母当初买下来后,推倒了原来的瓦房,新盖上的。
而在最初的盖房计划里,他们就算上了路回的存在。
一楼厨房,客厅,预留给腿脚不好的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间客卧,再加上一间小的储藏室——现在已经改成元宝和梨花的休息室了。二楼则有原来路回父母的房间,给未来两个孩子提前备好的两间卧房,加上一小间的玻璃花房。
是的,路回父母的原计划里,未来的家里是会存在两个孩子。但是路回诞生后,看着小小只白白嫩嫩的儿子,又害怕过早的要二胎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于是时间辗转来到了路回10岁那年。
当年里,路回的爷爷因为早些年劳累过度,破败的身体也没能坚持到过年,就撒手人寰了。伤心的小夫妻两哪里还有任何为家里增添人口的想法,时间久了,二胎计划便也不了了之。
后来那间房间一半改成了家庭影院,一半打了柜子,放上些小货架,摆了路回爱吃的零食,活像是个自助购物小超市。夏日里,开着中央空调,盖着薄薄的毛毯躺在电影屏幕前的宽大沙发上,一边吃着零食,一遍撸着元宝梨花两只毛茸茸,这样的神仙日子简直不要太快落。
小楼坐北朝南,尤其是路回的房间,南北通透,采光极好。
那盆吊兰就是路回看白芷分株扦插的时候,一时兴起,取下来自己养的小苗苗。小镇气候宜人,路回一般是将它养在自己的书桌上,后来到了夏天阳光正盛,他也就将吊兰拿了下来,放到了桌边,落地窗的窗帘后面。
一丁点大的小植株,在路回时不时的照顾下磕磕绊绊地长大了。算上散开的枝叶,也有一个篮球大小,很是让路回有一番成就感。
而现在,细长的银边吊兰细长叶片,变得宽大且肥厚,像是芦荟叶片的手感,路回忍不住又捏了捏。原来一折就断的花茎,也粗壮得像是树木的枝干,蜿蜒曲折的盘在房间之内。
路回头疼的看着那卷着床的大团绿色,再看着脚底下“死无全尸”的花盆,甚至还有闲心想着它好歹没有戳破房子。
不然明天小镇的头条就是:“惊!有一不明生物破墙而出,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论日国向大洋中倾倒核废水对千万里之外灿夏国小镇植物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路回几番试探,多次掐了掐叶面,用平时拆快递的美工刀砍了砍叶茎,试图将它们砍断无果后,他也终于确定了眼前的植物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