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乐公主: 21、太迟了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21、太迟了(第1/2页)

    裹儿本就知道考核不易,只是没想到考核竟然这么严苛。

    三个时辰内做完杂文、时务策、经义、帖经、律法、算术等试卷,一听就知道根本写不完。

    试卷一齐发了下来,裹儿顾不得其他,先将杂文的试题记在心中,然后依次做算术、律法、帖经、经义、时务策等卷子。

    终于在离考试结束还有半炷香时,将所有的试卷写完。裹儿飞快地检查了一遍,不知为何脑子里冒出两个字“高考”。

    交了卷子,裹儿的肚子不争气地叫起来,正要离开,被一个宫女叫住,问她明算试卷的答案。裹儿的算术在诸宫女中一骑绝尘。

    叶儿等几个相熟的宫女道:“咱们找个清净的地方,弄几个点心果碟,边吃边对答案。”

    裹儿依了。众人找了一处无人的教室,将试题默下来,贴在墙上,或是三五成群,或是两两对坐,讨论起答案来。殿内时不时传出懊恼悔恨的声音。

    五日后,关起来批阅试卷的学士和女史终于被放了出来,一起放出来的还有张贴在宫墙上的成绩单。

    裹儿与一名叫湘灵的宫女并列第一,都得了五个甲等以及一个乙等。因圣人更重文采,裹儿屈居第二。

    叶儿羡慕地看着裹儿,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有人出身好,学习更好。

    “啊,为什么明算这么难,题量又那么大?”叶儿挽着裹儿的手臂哀嚎,她明算得了丙等。

    实际上,明算这科,除了裹儿的甲等和湘灵的乙等,其他人都是丙丁二等。

    “节哀。”裹儿的心提着,今年要是只招一个女史,她就没戏了。她羡慕地看向人称小上官婉儿的湘灵。

    湘灵的才气如同山中的雾气,呼呼地上冒;而裹儿的才气就像村子里的炊烟,需要用心点着了,才能冒出头。

    “郡主,卷子都要呈到圣人那里,等圣人看过了,定了人选,才会公布。”叶儿道。裹儿叹了口气,只好回去。

    前五的试卷原卷出现在武曌的案头。待看到裹儿,武曌脸上不觉露出一丝笑容,对库狄夫人和上官婉儿说:“她的学问倒是全面扎实。”

    上官婉儿笑回:“小郡主自幼接受与郡王一样的教育,回到宫中又勤学不辍,且她天资聪慧,自然比同龄人学问好。”

    库狄夫人道:“圣人前些日子不是说缺个精通算术的女史吗?这不就来了。”

    武曌翻完试卷,抬头道:“既然你们这么说了,就她们俩吧。”

    圣人一语定下裹儿和湘灵的前程。待裹儿得知消息,欣喜若狂,同窗也过来恭贺。

    当日女官通知二人,发了女史官服,次日就要……培训。国家大事,岂能一下子就让两个毫无经验的小儿上手?

    裹儿今年十五,湘灵十七。库狄夫人领了裹儿,上官婉儿带走了湘灵。

    库狄夫人将裹儿带到凤阁制敕甲字库中,只见一排排架子上摆满了制敕原件。

    “郡主,大周朝政纷繁复杂,中央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各行其是,奏画判押自有流程。你这些日子旁的不用学,先熟悉朝廷运行机制。”

    库狄夫人说着顺手取了一卷制书,扫了一眼签子,是载初元年赦免前宰相苏良嗣之子死刑的敕书。她没打开,就递给裹儿,以此为例,头头是道说起大理寺审案到定罪服刑的流程。

    裹儿一心二用,这一桩完了,库狄夫人又信手说起别的,旁征博引,如数家珍。裹儿见状,便知库狄夫人也有博闻强识,甚至过目不忘之才。

    直到有宫人过来奉茶,库狄夫人问了时间,才知已经过了两个时辰,便向裹儿笑说:“瞧我,一说起来就忘了时辰,郡主莫要见怪。”

    裹儿连连摇头:“夫人真心教我,我感激尚且来不及。还有,如今我跟着你学习,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夫人叫我郡主,我当不起,叫我裹儿就好。”

    库狄夫人不答应:“郡主哪里的话,尊卑有别。”

    裹儿回道:“你是圣人身边的老人,我是圣人的晚辈,你叫我郡主,别人该说我眼里没有长辈了。再者,我若是稀罕别人叫我郡主,就回东边了,何必过来当女史?”

    库狄夫人想了一想,踌躇道:“虽如此,但毕竟……”

    裹儿道:“不如这样,当值时,夫人称呼我职位。”

    库狄夫人一听觉得有理,欣然应允:“李女史。”

    这三个字一出,如同电流在裹儿的四肢百骸里窜过,酥酥麻麻,让她忍不住激动起来。

    二人用饭毕,库狄夫人又亲带裹儿继续熟悉朝廷运行方式。一连数日皆如此,有时库狄夫人当值,或是李夫人,或是颜夫人,或是裴夫人,或是上官婉儿等办事老成的人带她。

    裹儿以为这是正常的老人带新人。

    一个月后,经库狄夫人考核合格,裹儿走马上任,而她的同期湘灵已经上了半个月的班。

    “怪不得人家是第一,自己是第二呢。”裹儿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自己才学不如人。

    裹儿学了一肚子的运行机制,刚在偏殿坐下,库狄夫人走过来:“上月所学的内容,你把它们都忘了才好。”

    裹儿闻言睁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

    库狄夫人说:“前汉杜周有言: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1

    裹儿垂下眼眸,心中了然,回道:“多谢夫人提点。”上月所学的运行机制约束的是大臣,而非圣人。圣人至高无上,能打破一切规则制度,而且言出法随。

    库狄夫人满意地点头,看着整理奏本的裹儿欣慰不已。

    武曌并没有因为裹儿的身份而优待她,三个月试用期过后,裹儿才到了圣人跟前,混了最下首一张几案。

    然而,第一天当值就出现问题了。

    这日,太平公主前来觐见,礼毕,余光瞥见朱红柱子下的女史十分眼熟。她在圣人前自在惯了,遂走到这女史面前。

    “裹儿?”她拿不准,但这样的相貌,她只见过三兄家的小女裹儿。

    裹儿抬头起身行礼,道:“公主万福。当值时,请公主称呼我的职务,李女史。”

    太平公主大惊,蓦地转头看向母亲,一股子委屈涌上心头。她即刻转身,走了一半,猛地回头喝道:“我与母亲有要事商议,你们都退下。”

    武曌闻言面色不变,裹儿猜不透她的心思,但见上官婉儿退下,她跟着退出去。

    殿内无旁人,太平公主愤懑不平,走上前,万分委屈道:“母亲常说,诸子女中,我最像你,你也最疼我。现在看来,未必是真的,你有了新欢,就忘了女儿。”

    武曌见她口不择言,又好气,又好笑,说:“这是怎么了?谁给你受委屈了?”

    太平公主把头一梗,冷笑一声,拿手指着裹儿的位子,气道:“母亲,你公开让裹儿参预政事,我……我……却偷偷摸摸的……不许公卿百官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武曌扶额,招手让她坐在身边,太平公主不情不愿坐下来,。

    “宫中招女史,裹儿才学出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