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乐公主: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50-60(第8/13页)

迟疑道:“当日孤就上书侍疾,圣人回说,知道了,让孤专心读书习政,不要分心。”

    张柬之催道:“殿下,现在不同往日,时间紧急。你上书是尽孝,便是圣人也只会感念你的孝心。”

    李显听了,不能拒绝,便说:“就依你们,孤回去就写。”李显回去,果然写了一封殷切诚恳的奏本,上到圣人面前。

    下午回了,以李显年长,不宜在宫闱,拒绝他侍疾。

    李显明显松了一口气,将奏本传给大臣们看,以示完成任务。

    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们更加忧虑了,过两天又请李显再上折,李显连连摆手:“这么冷的天气,圣人有了春秋,常居寝殿也是常有的事情。”

    李显不敢再上折子,惹圣人发怒,张柬之又找上兼任相

    王司马的司刑少卿袁恕己,请他劝说相王上本侍疾。

    张柬之与袁恕己不熟悉,但是张柬之与姚崇相熟,姚崇就曾任相王府长史,与袁恕己是同僚好友。

    狄仁杰去世后,拥护李唐的大旗落到了刚正不阿的魏元忠手中。

    魏元忠被张氏兄弟诬告流放岭南,脾气强硬行事果决的张柬之接过旗帜,身边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僚。

    张柬之原以为相王会上书,然而相王李旦思虑再三,还是拒绝上书,他托袁恕己带话:“太子上书已被拒,我若上书,圣人怒而不纳,是为不孝;圣人纳,则天下不安。”

    若圣人真允了相王入宫侍疾,那才是东宫不安,朝野动荡。

    张柬之又只好作罢,他犹犹豫豫地将目光投向圣人在世的另一个孩子,太平公主。然而,因担忧武氏,不敢下定决心。

    数九寒冬,大内如大周境内的孤岛,一点真切的消息也没传出来。时间越来越紧,张柬之顾不得那么多,又求到了袁恕己头上。

    太平公主回复的消息也不容乐观,圣人虽未责备,还赏赐了彩缎,但还是拒绝了她。

    “等着吧,再过几日,就到了元旦,大朝会上圣人肯定会出现的。”有人如是安慰忧心忡忡的张柬之。

    凤阁值房,张柬之等人内心如焚。东宫,李显得到了弟弟和妹妹的消息,内心同样煎熬。

    “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李显连牢骚都不敢发。在房州时,他们盼着回神都;回了神都,又盼着重入东宫;入了东宫,又如此地煎熬人心。

    韦淇正在熏笼边做小儿的衣服,转头对彩月说:“去把裹儿送来的黑梨解冻几个,给殿下消消火。”

    听到裹儿,李显明显嘴角翘起来,裹儿去了幽州,不忘他们,常派人送些特产回来,这次送来的就有几大篓黑梨,几大篓冻柿子,一布袋干猴脚菜,以及皮毛、北珠、人参和鹿茸。

    不过,李显最爱的是冻梨柿子干菜这些不值钱的吃食,难为裹儿吃到一口好吃的,远在千里之外,还念着他们。

    彩月答应着去了,端了切开的冻梨回来。韦淇嫌弃冻梨其貌不扬,黑黢黢的,所以她只食冻梨汁儿。

    二人吃了些,果然润泽肺腑,炭熏出的火气都少了一些。韦淇忽然问:“这个冻梨是不是也送了圣人?”

    彩月笑回:“去年圣人吃了觉得好,就让幽州每年进奉一千多枚,宫里不缺这个。”

    韦淇道:“那也该送。”

    彩月回:“七娘送了北珠、人参、皮毛和一对好鹰。”

    韦淇点头,笑对李显说:“这孩子在外面历练地越发老道了。”李显附和道。

    元旦这日的大朝会,公卿百官在明堂中看见武曌,果然松了一口气。然而这口气松得太早了,圣人露了一会儿面,就离开了。

    圣人果然老了!

    公卿百官一致这么认为,然而武曌却不这么认为。

    她是病了,不是要死了。

    只要等开春,天气暖和,就会好了,故而对大臣的试探和催逼,又是烦躁,又是生气,索性眼不见心不烦,安心养病。

    武曌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宫中宿卫一半是由忠臣宿将掌控,一半是武家子弟姻亲掌控,两边在武曌看来,必不可能联合。

    她若在,武家就能安享富贵,若武家异动,另一半的宿卫会奋力死战。若那些忠臣宿将异动,武家绝不会袖手旁观。

    武曌病体缠绵,确实难以应付繁冗的政务,再加上她对朝政掌控的自信,又连日处在张氏兄弟的奉承下,遂安心养病去了。

    大内这座孤岛,浮上来露个头,又沉了下去。

    现在朝中的政务大半是张氏兄弟拿主意,朝中大臣多不称意。

    最让公卿百官感到不安的是,圣人废弃了使用四年的年号,长安,改元神龙。

    第57章 筹备 玄武门。

    长安在朝臣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代表着李唐。

    长安三年,圣人不顾病体和路途的颠簸,回到了神都。

    宰相兼太子右庶子魏元忠被二张诬告流放,凤阁舍人兼相王府属官张说因不肯附和二张,同样被流放岭南。

    长安初年悄然显露的政权交接的迹象,似乎要戛然而止,突生变故。

    圣人又不见人,被二张把持左右,位居深宫,不仅公卿大臣生疑,就连太子、相王和太平公主都十分不安。

    圣人今年已经八十二岁了!

    “不能这样干等了,万一圣人龙驭宾天,二张不知要搅弄多大的风雨。”张柬之果决道。

    今日,同僚好友敬晖和桓彦范被张柬之聚在一起议事,张柬之下定了某个决心。

    “圣人不见我们,为之奈何?”敬晖问。

    烛光映着张柬之冷硬的脸,只见他开口道:“诛二张,复李唐。”

    敬晖和桓彦范的脸色都变了,急道:“这话不可乱说,这是……这是……”

    有皇室领头的叫政变,没有皇室领头的叫谋反。

    张柬之质问他们:“你们说,为今之计该如何?”

    敬晖和桓彦范细想,对现在的局面,也是束手无策。

    敬晖想了半响,说:“此事难成啊!”

    他与桓彦范虽然是左右羽林将军,但根基浅薄,若有异动,只怕立刻被人告发,后果不堪设想。

    张柬之说:“姚相公从朔方回来了,只要他赞同,那此事就成了一半。”

    桓彦范点头,又是摇头说:“禁卫一半掌控在李多祚的手中,一半在武家人手里。

    只要相王同意,李多祚深受国恩,多半也会同意,难的是武家人。若是败了,说不定迎来更大的风暴。”

    张柬之道:“那就让武家人同意。”

    桓彦范叹道:“此事需要从长计议,考虑周全,毕其功于一役。”

    敬晖道:“还有,此事不能所找非人,若是泄露,你我被杀事小,连累东宫相王事大。”二人纷纷赞同。

    议事罢,张柬之找到姚崇说出自己的打算,姚崇素多智计,想了想,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