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乐公主: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70-80(第2/12页)



    “写得真好。”新都公主纨纨看完,提笔在末尾属上自己的名字,宜城公主等人也依次签上自己的名字。裹儿立刻派人将奏表送到宫中。

    仙蕙见长宁仍面色不豫,悄悄拉她到一边说:“我答应裹儿主要是因为阿耶。阿耶心疼我们,违了旧制,也要给我们加封。

    你知道,阿耶这个皇帝当得辛苦,我们能做一些是一些。阿耶是皇帝了,我们这些公主才尊贵。还有,裹儿性子直,你做的那些出格事,还是罢手吧,免得姊妹不和。”

    长宁听了,半响无语,嘴上强硬道:“你们姊妹向来要好,又嫁了一家兄弟,更比别人亲近了。”

    仙蕙赌气道:“当年你们嫌武氏,就大姐、我和裹儿嫁过来。你们现在夫妻和睦想的是子孙繁茂家业长存,我们现在还想着如何活下去呢。”

    朝中大臣深恨武氏者多,武家只靠着嫁进来的四位公主撑门面,将来不知道什么光景呢。

    第72章 太平 这事只能看公主的良心了

    姊妹不欢而散,但是李显却大怀欣慰,向韦淇感慨说:“孩子们大了,知道心疼阿耶了。”

    李显岂不知额外加封女儿,惹朝臣非议?但是,他的女儿们跟他受了不少苦,如今苦尽甘来,自然要优待女儿。

    韦淇笑说:“一定是裹儿和仙蕙捣的鬼,再没有其他人了。”李显点头,这两个小的深明大义,当年也是她们毅然决然地出面与武氏联姻,巩固他的东宫之位。

    李显问:“那这怎么办?太平在圣人临朝时,实封三千户,裹儿他们实封三百户太可怜些。”

    早有宫女将她们姊妹的打算悄悄说给了韦淇。

    韦淇此刻听李显如此说,便道:“陛下说的是,圣人在朝时,太平公主是如何得金尊玉贵。裹儿姊妹流离十多年,你一片慈心,想要补偿她们,谁知她们也有孝心,不忍你为难。

    依我看,不如这样,裹儿的实封砍半,一千五百户。裹儿有功社稷,五娘和六娘比裹儿少一些,一千三百户,剩余的姊妹就一千户。”

    李显说:“也好,以后再补贴她们。”说罢,便让上官婉儿拟了圣旨发下去。

    宜城等几个公主非皇后所出,虽心中不悦,但也不会当面拒绝。宜城坐上马车,就换了脸色,烦躁不已,回到公主府,仍不见驸马。

    上午天使传圣旨,宜城派人去寻驸马一同接旨,半天也没找到人,只好自己接了。

    “找到驸马了?”宜城问。

    宫人回道:“公主走后,驸马回来一趟,听说天使走了,又回去了。”

    宜城眉头一蹙,追问:“在哪儿找到的,他又去了哪里?”

    宫人顿了一下,悄声说:“在履道坊南里的柳枝巷。”

    宜城怒火中烧,抓起手边的茶盅扔到地上,额头青筋直跳,道:“好啊!好啊!好啊!”

    宫人侍女仆从早已乌压压地跪了一地,都求道:“公主息怒,公主息怒!”

    这柳枝巷住的是驸马裴巽的宠婢,宜城与驸马谈过几次,他依然仗着家世我行我故。

    宜城忍了几年,原以为新皇登基后,裴巽会有所收敛,没想到却依然如故。宜城气得头脑发昏,不觉眼睛红了一圈。

    她们姊妹几个的驸马,哪个对公主不是毕恭毕敬?唯有裴巽猪油蒙了心。

    “早晚让这对狗男女死在我手里才好。”宜城心中发狠,暗想道。

    裹儿接了皇帝重新加封的旨意后,次日去了太平公主宅邸。太平的公主府修得华美至极,假山流水,亭台楼阁,虽在闹市之中,却得天然之趣。

    裹儿坐着歩辇,一路逛来,只见黄花满地,白柳横坡,石桥跨虹,溪水潺湲,两岸红叶翩翩,东北有翠竹掩映数间静室,西南有碧水环绕二层碧楼,金桂送来清香,又隐隐有丝竹之声传来。

    裹儿细看园中景致,心中赞赏不已,恐怕只有皇家池苑能媲美一二。

    过了一盏茶,裹儿方到了太平公主日常起居的院子。她下了歩辇,贵人坐的歩辇,裹儿十分不习惯,不过,入乡随俗嘛。

    裹儿在宫人的簇拥下进了门,只见榻上坐着一位雍容华贵体态丰腴的美妇。

    “姑母万福。”裹儿笑着福身,太平公主的大宫女春兰忙扶起她。

    太平笑说:“裹儿快过来坐下。”春兰扶裹儿到太平对面榻上坐了,又接过侍女的茶送上。

    裹儿笑说:“几年没见姑母,姑母一点没变,还是那么年轻漂亮。”

    太平听了,笑道:“姑母老了,现在他们兄弟都说裹儿才是咱们李家最好看的公主。”

    裹儿摇头笑道:“我年轻不知事儿,人家说个针,我就当个棒槌,姑母快别取笑我了。”

    寒暄之后,太平抿了一口香茗,问:“裹儿,我听说你辞了陛下的封户?”

    裹儿道:“确实有这个事情,我们姊妹无甚功劳,又年纪小不知事,不敢受陛下的赏赐。”

    太平听说,笑了:“这话说其他的姊妹不错,说你倒是不实了。你从幽州回了京,有什么打算?”

    裹儿听了,说:“我这次过来,一来是探望姑母,二来是想问问姑母的意见,姑母见识高远,强我十倍。”

    太平沉吟一下,说:“你若是在地方为官也就罢了,但在京师任职,只怕群臣有非议。”

    “所以我才来讨姑母的意见。”裹儿说:“我在幽州几年,就不信别的地方官做得比我好,租赋、人口、田地和水利,我哪样都不差,且又有招降两蕃的功劳。”

    太平叹息一声:“因为你是个女人啊。”

    裹儿说:“这天下有一半人是女子,同样是人,难道男的就比女人高贵,比女人聪明,比女人有才?”

    太平噗嗤一声笑了,倚在榻上,问:“你既然这么说,做姑母的再不能袖手旁观了。你有什么意向?”

    裹儿说:“户部和工部,我拿不定主意。”

    太平想了想,说:“为什么想去工部?”户部不难理解,那是国家财赋之所,重中之重。

    裹儿说:“大唐如今强盛,正是修筑农田水利、桥路海塘的好时机。”

    太平问:“你懂怎样铺桥修路?”

    裹儿摇头,太平说:“就户部,吏部也不错,再任一个中书舍人。你还年轻,慢慢来。”

    裹儿眼睛一亮,起身万福:“多谢姑母指点。”

    裹儿想借助太平的力量进入中央,太平想通过裹儿这个几乎完美的女性政治人物(身份贵重、政绩喜人、有孝悌之名),打开女子仕途的大门。

    故而姑侄相谈甚欢,太平留下裹儿用饭。裹儿口腹之欲不强,但还是被太平公主府的宴会惊住了。

    她没出息地悄悄数了一下,一共上了六十道菜,裹儿吃到十多道就吃不下了。太平笑她说:“我送与你几个好厨子。”

    裹儿苦着脸,忙摆手道:“姑母饶了我罢,我府邸养不了他们。”

    太平也听说过,人家当官赚得盆满钵满,裹儿当官家财都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