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天幕剧透我谋朝篡位》 11、011(第2/3页)
皇位更替之后的失权,对她来说就尤为可怕。
而王恭既能说出对司马道子的谴责,当有除贼之心,只是不知是不是缺了些决断,竟迟迟没有应对。
不如从中添一把火!
当火烧建康的时候,又有谁还有空管她呢?
……
【永安大帝的处境虽然堪忧,但先前能有人告密,现在也有少许心腹可用,即刻展开了行动。】
【行动的第一步,是让司马元显在恭维奉承话的挑唆,和五石散的助力之下,将一批财货据为己有。】
【以他彼时的地位,在建康做出这等行径,一点也不奇怪。但好巧不巧,他劫走的那部分财货,原本是简静寺的供奉。】
先帝在世时,对简静寺可以说是有求必应,用于供奉祭祀的礼器贡品数不胜数,金银财货更是从未断绝,到了“富倾都邑”的地步。
简静寺中明明只有门徒百余人,车马也过了百辆。
前阵子王神爱翻阅宫中账册的时候,都大觉惊愕。
要不是张贵人给她提供了第一批军需钱粮,她都怀疑,自己会带着北府兵上门抢劫。
司马元显是抢对人了!
但对于简静寺住持支妙音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皇帝换了人,她先前与司马道子的交情却没有换来任何的好处,反而遭到了打压。当年司马道子给她送的礼,就这么被他儿子以另一种方式抢了回去。
这都叫什么事?
她的信众早前就告诉过她一条奇怪的流言,说是司马道子对她早就心存不满,生怕别人再提及,自己早年间还要依靠一个女人来说好话。
如今看似还未发作,谁知道往后会如何呢?现在赶上了司马元显的劫掠行径,可算是应验了。
【……这位比丘尼当年能长袖善舞,得到司马曜全心的信赖,手腕与眼力自然不差。她思前想后都觉得,若是继续让司马道子父子执掌朝政,总有一日她损失的不只是寺中供奉,而是更多的东西。】
【倘若司马道子有心僭越称帝,取代侄子的位置,她早年间的相助,非但不会是她的福祉,反而是一道催命符。与其如此,还不如引王恭进京清君侧,让她往后从那个傻子皇帝那里谋些好处。】
王珣小退了两步到了王神爱的身边,低声问道:“需要将简静寺控制起来吗?”
支妙音手段非同小可,又由天幕认证,和永安大帝的人有过往来,或许能借此找到永安的线索。
却见王神爱摇了摇头:“先看下去。别好处没得到,已步天幕上司马道子覆辙了。”
王珣可真是该积极的时候不积极,不该积极的时候瞎着急,都没她这个处境危险的人沉得住气。
她还在认真捕捉天幕上的信息呢。
尤其是,支妙音这个人。
【支妙音知道,她昔日为司马道子做过说客,若是贸然联络王恭,可能没能达成联盟,就已被赶了出来。王恭还得怀疑一下,她是不是想替司马道子设一场鸿门宴呢。】
【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就是把路走绝,到王恭绝不会怀疑的地步。】
【也算是司马元显运气不好吧。其实他抢了东西之后交还给支妙音,再好好道个歉,那些谣传流言不至于被当真,也不至于走到后面的那一步。但他本就年少气盛,还因为永安的归属和父亲大吵了一架,又怎么听得进去原物奉还这样的话。】
【所以,他抢了别人的东西,别人就只能勉为其难取了他的人头,作为送给别人的礼物了。】
噗……
王神爱都差点被逗笑了。
这可真是好一个“勉为其难”!
天幕之上,司马元显就是这样死的,死得更加潦草。最多就是多了一点战略意义。
【司马道子震怒地在全建康城内寻找杀死儿子的凶手时,司马元显的人头早已随同支妙音的里应外合承诺,送到了王恭的桌案上。】
【王恭也随即做出了发兵建康的决定,在三日后兵临城下!】
一时之间。
热血激昂的战鼓,打破了原本属于建康城的平静。
但在天幕之下观影的百姓,却不像是先前看到淝水之战的场面时心跳加速。
姑且不说,这是一场只在天幕上呈现出的交战,根本没打到他们的头上,说说别的。
他们可能听不太懂先前的布局谋划和利益博弈,但他们听得懂一个最简单的情况。
城外的将军兵力很强,还有城中的内应,一下子就能进城来!
还别说,看到司马元显在城中作乱,自己的脑袋却不明不白地到了敌军将领的桌上,看着怪有趣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一面倒的战争。最后也根本没有打起来,损伤城中百姓。】
王神爱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了一缕笑容。
然而下一刻,这抹笑容就凝固在了当场。
只听天幕的一句话,有若晴空霹雳砸了下来:【因为王恭根本就没有进城!】
王恭没有进城,怎么会这样?
他已优势在握了!
【司马道子在王恭的突然发兵面前,早已慌乱得失了方寸,连儿子到底是怎么死的,都已顾不上了。但他的地位够高,手下也难免会有能人,在这个时候给他提出了两个建议。】
【其一,是拿属下王国宝开刀,杀他以平民愤,将先前种种全部推到王国宝的头上。】
【其二,就是派遣出一名说客,质问王恭,他到底想要走到哪一步。】
【起兵逼杀奸臣王国宝,他王恭还可以算是个纯正的忠臣,是先帝倚重的外戚,可若是他带兵攻入建康城中,杀死了摄政的皇叔,以他手握的军权,会有无数人在他的后面挑唆,让他走上一条不臣之路。】
【或者,就算他没有这样的想法,他攻破建康的行为,就已是如山铁证。】
【有人就问了,这种话王恭也会听吗?】
【答案是,会的。因为王恭起兵的队伍里,人心也是不齐的,总会有人更愿意看到皇叔掌权,而不是王恭成为新的权臣。】
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朝野内外的平衡,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彻底变成某一方的胜利。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一点也没错。】
【王恭自己就拿不定主意,在他军中还有劝说他退兵的人,最后的结果,是王恭见证了司马道子杀死王国宝后班师而走,并未进入建康城半步,只在城下,对着傻子皇帝行了一个忠臣的礼节。】
【这个滑稽的画面里,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人——】
【那个给司马道子提建议的人,叫做庾楷,出自鄢陵庾氏。】
【而那个劝说王恭退兵的人,叫做王珣,出自琅琊王氏。】
王珣脸色大变:“……!!!”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名字会是以这种方式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