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枝头春意闹: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人间枝头春意闹》 60-70(第3/13页)

,脑子快。”

    他走到角落里,她默默在身后跟着。他捏着那张名片,很珍重地放在口袋里,“万事开头难,熬过去一定行。对了,我听说……”

    她很坦然地点头:“我丈夫的判决书下来了,判三缓三,算是不错的,律师争取的很到位。”

    “上天有好生之德,再来一次,说不定不一样了。”

    她嘴里无声地念了一句:“希望吧。”

    郑爱妙走出后台,她穿着演出的晚装,雪肤红唇,美得像个洋娃娃。一帮男生立即冲上前去,争先恐后地要跟她合照。

    陈妙茵眉头就皱了起来,又不好说什么。冯时看到这一幕,心里一阵恍惚,又回头看方谨和陈晓菊两个小朋友凑在一块,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两个人眉目流转,有种青涩的动人。

    开场的音乐响了,方谨叫道:“冯爷爷,我们走吧。”

    小朋友们齐齐坐在前排,陈晓菊坐在方谨和郑祥中间。家长们在后面随便坐了,有平时熟悉的就凑在一块聊天。冯时在角落里坐定,过了一会,陈妙茵走了过来,安静地坐在他身边。

    她小声问道:“介意吗?”

    “当然不介意。”

    陈妙茵伸了伸腿,“没想到过了二十几年,又像当年一样坐同桌了。我越来越不愿意往人堆里挤。好多人名为关心,实为打探,其实心里巴不得我家出事。”

    他安慰道:“都过去了,重新开始吧。”

    灯光一点点暗了下去。音乐厅变成了一座安静的孤岛。她深吸了一口气。他身上有茉莉花的味道,很清淡,然而固执地缠绕不去。

    乐团上场了。郑爱妙站在前排,亭亭玉立的少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举起手中的长笛,开始演奏《梁祝》的引子。这是一个故事的开始,音调悠扬而美妙。梁山伯与祝英台,本是同窗的好友,朝夕相处,暗生情愫。

    她闭上眼睛,仿佛自己还在十八岁。那年夏天,天空特别蓝,蝉鸣声声,树上缀满了叶子,团成浓绿色的树荫。他们俩在树下坐着,吃着甜丝丝的冰棍,恍然不知人间疾苦,以为人生就像那天一样美好而漫长。偶尔凉风吹过,他身上有茉莉花的味道。

    香味渐渐消失了。她猛然睁开了眼睛,音乐已经进入了“十八相送”环节。身边座椅是空的,冯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郑爱妙很高兴,搂着她一直问,“妈,我吹得怎么样。”

    陈妙茵轻轻鼓掌,“我女儿是最棒的。”

    “我也觉得好,还有什么提高的空间吗?”

    “投入一点,真情实感最动人。”

    女儿皱着眉头:“其实我不太理解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两个折腾什么,最后把两个人都作死了。嫁给马文才多好啊,门当户对还有钱,长得又帅,一往情深。”

    她很惊讶,“原来你们新新人类是这样想的。”

    “父母反对的婚姻没有好下场的,就拿妈妈你来说,你也不想我以后找个穷男生扶贫吧。”

    陈妙茵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叹了口气:“也许是吧。”

    第63章 赶集

    电力供应先恢复,暖气却一直没能正常运转。夜晚冷得厉害,方维盖了两床被子,到了后半夜才睡得安稳些。早上天还没亮,耳边忽然朦胧地传来高俭的声音:“起来,面馆老板说早上有豆腐脑,还有牛肉丸子汤。”

    方维揉了揉眼睛,在被子里哼哼两声。

    高俭笑道:“天都亮了,俩大侄儿也该去上学了。是吧方谨?”

    方维头皮都炸起来,噌的一声坐正,“校服穿好没?老二,你要吃什么?”

    他醒过神来,踢了一脚高俭:“年纪大了,越发没有正形。今天都要走了,也不让人睡懒觉,什么人品。”

    “你也知道我年纪大了,觉少。”高俭把黑色皮帽子戴上,“要不要去叫九华?”

    “你可放过学生吧,好一个为人师表。”

    方维简单地洗漱了一下,两个人就往外走。

    面馆的早餐很受欢迎,不大的铺子挤满了人。雪一样白皙的豆腐脑撑在保温桶里,老板娘用小勺子一片一片地盛到碗里,香软弹滑,加上翠色的榨菜丝和葱末,“醋,花椒粉,辣椒油自己加啊。”

    高俭吃得兴起,一脑门都是汗,又拿着辣椒油瓶子哗哗往碗里倒,忽然瞧见老板站在桌子旁使劲盯着他,手里便放下了。老板赶紧摆手:“你加你加,我不是那个意思。”

    “那你是……”

    “我听卫生院的人说,你是冯医生的徒弟,是不是?”

    高俭点头:“是啊,他是我导师。”

    老板开心地笑起来,转身取了几个打包用的塑料饭盒,盛了满满的油炸丸子和香脆的麻花,“送给你的。还有两盒,拜托你能不能拿到北京,给冯院长尝一尝。”

    高俭立刻站了起来推让:“不敢当不敢当。给我老师的我就拿着,我本人绝不能收。”

    推了两个回合,高俭坚持不收,方维也笑道:“老板您实在太客气了,正好我有个问题请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老板发了呆,方维问道:“你家的辣椒油特别好吃,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的。”

    老板很热情:“就是辣椒面加芝麻、花椒,过热油,没有特别的做法,就是得用我们本地的辣椒,外地的可不成。”

    方维点点头,愉快地结了账,拿着两个饭盒走了。老板很满足地收拾碗筷,忽然敲了敲脑袋:“不对啊,他不是一直吃清汤的么。”

    这一日正赶上桥头镇大集,往卫生院的道路上,挤挤挨挨全是摊子。快过年了,集市上人头攒动,都赶着采买年货。

    蔬菜堆成了小山,一掌长的鲫鱼在水池里跳跃,还有肉案子上挂着新鲜的羊腿,老板一边剁肉一边吆喝,不时有人叫道:“买一条,给我搅成馅儿。”。

    高俭摇头:“有腥味。”

    方维笑道:“天天砍骨头的,还嫌这个腥。”他奋勇地钻了进去,过了好一会,才拎着几个袋子出来,一包红彤彤的辣椒粉,一包黄澄澄的小米,一包印着花卉的年馍馍,还有一包熏肉。

    过了生鲜菜品区,就是些小孩子的玩意儿,跃入眼帘的就是花花绿绿的风车和卡通人物的气球,另有摊子上摆着小汽车、小画书和变形金刚。

    高俭推一推方维:“给我大侄儿们买点啥。”

    方维童心大起,将手机里冯时和俩孩子的合影给他看:“都这么高了,已经瞧不上小玩具了。”

    高俭眯着眼睛仔细瞧:“哎哟,平日看不出来,孩子真帅气。冯老师好看,一点猜不出年纪。”

    “真的,他这么多年也没怎么保养,总也不见老。”

    “可能心态好吧。没见他愁过什么事,也没抱怨过。我可真做不到。”

    方维正走到写对联的摊子前面,摊主正在挥毫泼墨。他挑了挑,拿了一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对子,又拿了几副窗花。高俭笑道:“真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