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网红打卡APP: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70-180(第12/15页)

路过,看见这么一锅食物,估计会害怕地快走几步,并产生极大疑惑。

    只有已经尝过豆米火锅滋味的食客,才会知道现在这锅粘稠物的含金量。

    例如坐在隔壁的司机大哥。

    大哥点单时间比她俩早,吃的也比她俩快,涮过大量青菜后,他的酸菜豆米锅早就已经变得粘稠无比,看起来比禾嫒尺和大圈圈那锅还要黏糊。

    他也不废话,直接给自己乘上一碗大米饭,然后将锅底里的汤渣子打捞起来,浇在米饭上,拌匀之后直接将饭碗凑在嘴边,用筷子快速地将米饭和豆米一块往嘴里扒拉。

    大哥吃饭速度极快,一边吸溜一边吞,没多久,一碗米饭直接精光,然后再开始第二碗……

    说实话,如果不是有意控制,禾嫒尺到现在估计已经饱了。

    腊肉、软哨、猪板筋、肉丸子,这几个东西就没一个不下饭。

    但禾嫒尺总想着司机大哥嘴里说的那句锅底拌饭,便一直留着肚子等锅底彻底煮好。

    见隔壁大哥开始拌饭吃,她见了便知道锅底大概已经煮好。

    她不像大哥那么激进,为了避免浪费,仅先乘了一小碗米饭,店里碗小,一小碗其实也就两三口的事。

    随后,浇上一勺已经把芸豆豆沙炖出来的汤底,放上一颗刚才特意留下没吃的肉丸子,戳碎了和米饭拌到一起,再大口闷。

    入口瞬间,她忽然理解了大哥说的锅底拌饭都好吃是什么意思。

    贵州人很聪明。

    早些年间,能吃的东西其实不像现在这么多。

    像现在最常见的主食大米、面条、现在几块钱一斤,一百一大袋,总归只要随便干点活,吃的东西就肯定缺不了。

    以前不这样。

    白面馒头和大米饭可不是每个人都能顿顿吃得到的好东西。

    煮一碗米饭的大米,加点水能炖出来四碗稠一些的粥,要是想再省着吃,煮八碗特别稀的也行。

    而芸豆的亩产量可以到达大米或麦子的5~10倍。

    同样的地拿来种豆子,或许就能让更多人吃饱。

    只是单纯的煮豆子,其实还真不那么好吃。禾嫒尺吃过,空口吃吧,最开始吃着还行,吃得多了一嘴豆味。

    配菜吃当然也远不及米面。

    手里稍宽裕的人家,会更愿意把它用来养猪养马,回头好换成肉吃。

    可以前哪有那么多有钱人啊?全国上下都是穷过的,哪家家里要是有根腊猪腿已经算是富豪。

    只是物资不充裕,总归也不能苦着嘴巴和肚子。

    于是当地人便想着法子,把各种产量高的食物变得好吃。

    例如洋芋。

    在贵州,洋芋不光能作为主食,还能做成各种各样的小吃,什么洋芋粑粑、锅巴洋芋、爆酱、凉拌、烤来吃煮来吃,总归就没放过它。

    被当地人称为四季豆的芸豆显然也没能跑掉。

    炒、炖、烧,他们有很多方法能将这种亩产量1800~2500公斤的豆子变得更好吃。

    其中一种就是做成豆米汤。

    对了,豆米火锅其实最开始不是火锅,它的前身是豆米汤。

    把提前泡过一天水的芸豆煮透,配上切碎的酸菜一块炒,最后加上少许盐、煮芸豆的水焖烂,就是一碗咸鲜带酸的豆米汤。

    不配任何东西,直接来上一碗也很舒爽。

    后来米面不缺,豆米汤便彻底成为一道汤菜。

    不太富裕的人家,只要花上几个钱,在菜市场买上一斤芸豆、一把酸菜回家煮。

    煮烂的豆米混合酸菜,便能直接配着来上两三碗大米饭。

    也就是现在贵州家庭也依旧常见,成为不少贵州人童年回忆的酸菜豆米饭。

    随着物资越来越不缺,大约90年代时,开始有人往豆米汤里下肉吃。

    他们不嫌弃豆米价贱。

    什么山上跑的,地上摘的,贵的便宜的,就连珍藏许久的腊肉都能往里下,煮成一大锅,想吃啥就捞啥。

    像是要把当地能吃到的所有东西都煮里头,这种一锅烩对于度过物资缺乏时期的人来说是一种日常又平凡的幸福。

    阴差阳错,这种做法也使豆米火锅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美味。

    而这种美味,在交通方便、媒体发达的现在,已经可以进入全国各地的人们视野,或是嘴里。

    游客禾嫒尺和大圈圈就吃着呢。

    豆米火锅的汤底在配上各种食材熬煮过之后,质地和味道已经完全发生变化。

    最初喝起来豆味比较重的汤底变得很鲜,绵软的芸豆在锅里炖上半小时,里面的豆沙已经融到汤底里。

    锅里的糟辣椒和番茄更是已经烂得根本看不见原样。

    不好看,却好吃,最妙的是每口都会有些小惊喜。

    吃火锅的时候,总是只管把东西一股脑的倒进去一起涮煮。

    要是不用漏勺框着,丢下去的食材就不一定能全捞上来,所以锅底总是很容易有漏网之鱼。

    例如小半块没捞起来的腊肉、非常小的板筋、软哨的碎末、煮烂的不知名野菜叶子、豆芽等。

    仿佛包含了贵州的大地山林。

    微酸微辣的粘稠汤底配上之前被禾嫒尺嫌弃的店里略硬的米饭。

    一碗拌饭下肚,胃里暖和得有种说不上来的舒服满足。

    ……

    吃舒服了。

    隔壁的司机大哥看起来也挺舒服。

    26一份的工作午餐对于物价不高的安顺来说,比日常消费会略高一些。

    而作为一份火锅,蔬菜畅吃,并且带有腊肉的26元锅底又恰好处于可以接受,日常消费也不心疼的范围。

    像司机大哥,就能在接客时把自己聊馋以后不带任何心理负担地马上到店消费。

    现在吃饱饭,已经满足地回车上准备继续接单赚钱去。

    大圈圈则是吃得有点撑,主要是锅底拌饭之前其实她已经吃饱了。

    但看见禾嫒尺这么伴着吃好像很的样子,愣是没忍住也来上一碗拌饭。

    然后……

    大圈圈:“刚才捞菜吃的时候我就应该光吃菜不吃饭,米饭留到最后配着吃才对。你倒是很会,早就晓得要留肚子对不?”

    禾嫒尺:“走吧,回去啦。”

    第179章

    天无三日晴,说的就是贵州的天气。

    安顺本来就属于相对凉快的地方,雨往下一飘,城里的火气便瞬间被浇透。

    起了个大早跑去景区玩过一个上午,一天内禾嫒尺和大圈圈已经没再打算继续出门玩,正躲屋里歇。

    禾嫒尺甚至兴致满满地想写要给今天这顿火锅来一期单独视频,已经把笔记本电脑掏出来,坐在屋里的小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