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君春衫: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还君春衫》 70-80(第15/24页)

就觉得自己还不如三年前就死在奚关外。

    什么狗屁风月人间,没有荀远微的人间,叫什么风月人间?

    说好的“颍川荀氏女,东海戚家郎,最天生一对”呢?

    虽然他都要快疯了,但还是一句话还没有说,只是看着荀远微。

    荀远微这才抬起头来看向他,问道:“戚照砚,你不会是,吃醋了吧?”

    戚照砚心弦一颤,慌忙别开眼去,又故作正经地说:“臣只是觉得这些人都配不上殿下。”

    但他根本不知晓,他如滴血一般的红的耳尖早已出卖了他所有的情绪。

    荀远微仰头看着他,想起之前他在家中的时候,故意吊自己胃口那次,也学着他的样子刻意问道:“那你觉得什么样的郎君才配得上我呢?万一我就是喜欢那样的呢?”

    “哪样的?”

    荀远微掰着指头数:“年轻的、会玩的、样貌好的。”

    戚照砚合上眼睛,咬牙切齿地说:“殿下,慎言。”

    荀远微得寸进尺:“怎么?你如今连我要选谁当驸马都要干涉了么?”

    戚照砚矢口否认:“臣不敢。”

    荀远微歪了歪头:“那你方才的话是什么意思,我好不容易挑了一个,你却嫌弃上了。”

    戚照砚深吸了一口气,忽然转头看向荀远微,定定地看着她,低声说:“臣可以学。”

    第77章 破阵子 “是殿下曾于寂夜中为臣掌灯。……

    “哦?”荀远微好整以暇地看向他, 又将手中捏着的朱笔在指尖转了个圈,将湖笔的尾巴抵在自己的下颔,眸光闪烁了一瞬, 问道:“学什么?怎么学?”

    戚照砚的喉结上下滚动一番,他迫使自己稳住心神, 不断地提醒自己此处是廷英殿。

    他其实不敢想, 如若现在不是在廷英殿, 他一旦抑制不住自己的心神,会怎么做。

    毕竟荀远微就这样仰头看着他,朱唇就映在他的眼底。

    但他还没有回答荀远微这句话, 春和却匆匆走进殿中,朝着殿上的两人行了个礼, 语调沉沉:“殿下,儒州八百里急报。”

    荀远微面上的笑意在一瞬间被她尽数收敛, 她立即放下手中握着的朱笔, 和春和招了招手, 示意她将插着三支鸡毛的信笺呈上来。

    戚照砚也在一瞬间站直身子。

    荀远微在拆开信笺的时候,手竟然有些发抖。

    儒州位于武州和檀州之间,又扼守着白河河道,地位位置不可谓不重要。此时大燕境内已经到了夏末的时候,想来位置更北一些的靺鞨已经早早入了秋。今年夏天雨水普遍少,她本就担心会不会今年靺鞨草原上也没有多少雨水, 以至于他们贸然南下,便嘱咐沿边的守将多多留意, 没想到还真得发生了她最不想发生的事情。

    毕竟春天的时候,海东青就已经率军进犯过一次更为东边的松亭关,虽然她当时派遣比较熟悉海东青的李衡前去应战且获得了胜利, 但今年的事情甚多,她本打算先休养生息几年的,却没想到仅仅过了半年的时间,北边又发生了战事。

    从前镇守武州的时候,她只知晓有战必应,因为那时关于军饷、后备粮草、朝局的所有事情都不需要她担心,只要她将需要的粮草报到长安,荀远泽一定会在长安为她兜底。

    但现在不同了,她不仅要抵抗外敌入侵,还要平衡好长安的一切。

    以至于她深吸了一口气,才敢拆开那封军报。

    她越看那封军报,面色越沉,眉心紧蹙。

    戚照砚在旁边看见她的神色,便问具体情况。

    荀远微合上军报,攥紧了拳,看向戚照砚:“海东青率部越过了大马群山,已经跨过独石口,正在顺着白河河谷一路南下,已经在儒州城外一百里安营扎寨,来势汹汹。”

    她和戚照砚陈述完这件事后,便转头看向春和:“去传褚兆兴、李衡,还有剩下的豹骑卫、骁骑卫、佽飞卫等卫府的主将,速至廷英殿”

    战事当即,春和自然不敢有半点耽搁,应下后,便匆匆离开了。

    戚照砚也知晓现下商讨军国大事,他身为御史中丞并不适合留在廷英殿,只好先用眼神宽慰了一番荀远微,而后便行了个礼告退了。

    不过多久,荀远微传召的将领便都到了廷英殿。

    殿中侍奉的内侍此时早已将一架屏风式的地图搬到了殿上,荀远微也没有高座,走下台阶,未曾让这些将领多礼,便和他们简要说了战报中的重要内容。

    李衡闻讯后,不禁道:“这海东青真是狼子野心,今年春天顺着瀑河、顺着卢龙道南下,兵临松亭关,被末将抄了侧翼断了后面的边防后仓皇后撤,过了半年,竟然又将目光对准了居庸关和儒州。”

    旁边另一个身形魁梧一些的将领高拓看了李衡一眼,补充了他方才的话:“海东青年初的时候的确是被正钧你击退了不假,但他带着残部退回坝上草原后,在夏天的时候灭了好几个小部落,伏弗郁部本就占据着燕山背后的大片草原,培育出的矮种马不但行军速度极快,比起高头大马又更为灵活,加上他有从定州各个铁矿走私出去的更为精密的铁器,原本草原上的那些小部落自然不是他的对手。”

    话音一落,也有人顺着他的话继续道:“这话不假,海东青回了坝上草原,吞并了几个小族后,不但占据了他们本来的人口、牲畜和草地,还直接将燕山东段的西拉木伦河收入囊中。在水源稀缺的草原上,几乎是谁掌握了河水便掌握了主导权,他年纪轻轻便骁勇善战,其他部族自忖不敌,便只好对他称臣,据臣所知,海东青整整一年都在征战中,甚至在今年夏天的时候,还向东侵袭了阴山背后的靺鞨曾经的霸主,悉万丹部,又从悉万丹部手中夺取了他父亲离世后被悉万丹部讨去的土地。”

    褚兆兴沉吟了声,说:“长此下去,并不是办法,如若任由海东青这么在草原上扩张下去,迟早有一日,大燕会失去缓和的过渡带,到时候燕山和阴山,便都成了腹背受敌之势。”

    高拓否了他的话:“悉万丹虽然近几年有衰落的趋势,但毕竟在草原上称霸了那么久,这么多年积攒下的本钱,也不是一时半刻能消耗的光的。”

    褚兆兴摇了摇头:“我提悉万丹部是因为他们的动向在此次战役中甚是重要,以大燕如今的兵力和国库的可支撑程度,最多只能将兵防重点放在燕山段上,若是悉万丹趁着我朝内忧外患之机,也直接袭击阴山,失了阴山,则河套失之,则长安危。”

    荀远微听着他们的话,用指尖点了点地图上的某处,正是大马群山的中段,于大燕而言,是燕山和太行山的交界点,对草原上的靺鞨人来讲,则是悉万丹部和伏弗郁部的交界点。

    “如诸位所言,其实如今的形势,于我们而言,倒是个不错的机会。今年夏天海东青才侵扰了悉万丹部的东边,此时恰恰是我们和海东青谁先争取到悉万丹部的支持,获得这个缓冲带,谁便多了一筹胜算。如今是海东青先南下白河和我们开战,如若我们能先他一步,便可扳回一局。”

    周遭的将领环视一圈后,深以为然。

    高拓道:“只是如今这样紧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