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不想当皇帝!: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孤不想当皇帝!》 60-70(第21/44页)

大梁人都认为这是老皇帝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

    于四个月份,大梁太子正式登基为帝,大赦天下,并且改年号为太微。

    大梁太微元年,大梁新帝决定写下罪己书,背下前工部尚书的罪行,平息民怨,而后开放粮仓,国库大放饷银流入民间,重新修建起渠道。

    让原本已经有衰弱迹象的大梁,再次因为大量以工代酬的就业岗位,取得暂时的繁荣。

    但因为保密工作没有做好,北草原罕因借着大梁国力衰退,举兵五万入侵边境,一连攻破十座城池,虏走大量的牲畜与大梁百姓。

    太微震怒,连派赫连兄弟上阵。

    并且开放所有的土炮,驱赶突兵。

    这个消息传到荒北时,南青还在和阿塞北商量南草原收拢牧民撤退一事。

    她听说大梁太子已经登基的消息。并没有感到诧异。

    罕因趁机对虚弱的大梁发动攻击也是常规的偷袭战术。

    毕竟历朝历代以来,哪个王朝碰到天灾人祸,外敌都会趁机咬你一口。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大姚素未谋面神秘的东北驻军会突然给她发来求助信息。

    怎么不选择发给京城啊?

    东北驻军是屯兵卫所,开垦所结合的一支部队,由地方家族管理,而这个家族的先祖还是大姚太祖的养子。

    可以说是对大姚忠心耿耿。

    只要自己能自给自足,绝不会麻烦朝廷一次,属于驻境最省成本的地方。

    现在东北驻军的高家希望能低价跟她购买一批土豆,淳朴到写信的语气都非常卑微,让南青沉默了。

    她打听一下大姚这些年给东北驻军的粮草有多少?

    结果大姚十年前就不管他们了。除了往日书信来往,任职调令,其他一概不理。

    “要不要这么漠视老实人?”南青见高家只买更低价格的土豆,就代表他没有更多钱再买其他农作物。

    高家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存在感。

    “无论是哪个时代,边防军都令人可敬。”南青立即撕掉高家打得欠条,然后特批大米,小麦,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他们。至于土豆红薯玉米就当她送给他们。

    算是犒劳他们在那么艰苦的地方一守就是上百年。

    而低廉的价格,相当于白送。

    当她叫刘虎派个靠谱的人押送。

    刘虎有些疑虑道:“咱们会不会太擅作主张?万一朝廷怪罪下来如何是好?”

    此话令南青握着毫笔的手一顿,她抬头扫了刘虎一眼,再收回视线。

    “刘虎,本王之前处事是不是给了你一个不好的错觉?或者信号。”

    刘虎挠了挠脑袋,没听明白,他只好道:“殿下,这些年您不是一直选择与朝廷友好相处?大家都以为您已经熄了心思,接受现实。”

    不仅是他,整个御卫军八千人都是如此认为。

    甚至荒北百姓,官吏,朝廷、皆是认定他们的殿下不会反。

    南青觉得需要给手下们捋捋思维,首先就从刘虎开始,她搁下笔轻声道:“一夕之间,一朝之间,最快变得就是人。”

    “而人穷则变,变则通。今时不同往日,本王不可能再为了一己私利,而将所有人困在荒北。”

    她不要大姚,也不打算将大梁当成对手。

    因为根本没有可比性。封建帝王要的是家国。

    而她要的是步入工业的土壤。还有打通草根阶级的上升通道与打破世族各种资源权力的垄断。

    当然她认为现今的世道,有个强大的家国维护和平也挺好的,本质就是中央集权。同样有自己的局限性和优势。

    只是统治者阶级之间的不同选择罢了。

    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更优越的更适合生存与治理的社会之分。

    而刘虎没懂什么意思,可殿下好像不打算继续低调下去。

    他反而有些迟疑:“殿下,既然要装就装到底,为何半途而废现在还不是时机?”

    “我装什么?”南青好奇自己在他们眼里到底是什么形象?难不成是缩壳的乌龟?

    刘虎欲言又止:“就是如果您想回京城的话,可以多等几年。”

    南青懂了。手下也有局限性,还没有跳出家国框架。但让他们立马跳出也不实际。

    自己也要基于这个框架行事。

    她只好道:“其实本王对新帝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从现有的政局找平衡,至于给钱都只是维护发展的空间。”

    “既然现在发展空间已经压缩,就没有必要再低调下去。”

    “你见过能躲在蚂蚁身后的大象?”

    刘虎摇摇头:“属下懂您的意思了。”

    随后刘虎出去把南青的话传出去。

    起初很多人都不相信王爷会这么做,说不定是刘虎误解错意思。

    于是各方派代表询问给东北驻军粮食一事,有没有经过朝廷?

    连司农都跑来凑热闹。

    显然南青一夕之间的转变,让大家倍感疑惑,不过对南青来说,总比不适应好。

    在南青强调是自己的意思。

    所有人立即反应过来。

    殿下这是要出山了。

    很快大批大批粮食借道西北运去东北。这一去可能要大半年,所以派的押粮主事人都是御卫军的尉官。

    此消息果然很快传到京城。

    新帝怒摔杯子,命严公公彻查是否属实?

    严公公哆哆嗦嗦把调查的真相上报:“晋王确实答应了高家低价卖他们一批粮食。”

    “这是越俎代庖的行为。”新帝愤愤不平甩袖:“朕要传信给赵国公。”

    严公公立马去办,他也不解晋王偏偏在这时摊牌?岂不是自找麻烦?

    正好给赵国公一个借口。

    然而他们还不知道军事演习的震慑,赵国公此时连去打北草原都要产生顾虑。

    因为北下时,他与九万军遭遇一场大雨,导致大部分红衣大炮湿了哑火了。

    无论兵仗局的工匠怎么修复,都无法发挥以往的攻击力。

    再有京城传来晋王给高家送粮食一事,赵国公原本郁闷的心情瞬间一扫而空。

    他仰头大笑道:“老天都要帮我赵家!我赵家果然注定是人中龙凤的顶流世族。”

    周凡早就厌烦他的任何举动,默默不语待在旁边。心情也跟着糟透了。

    他曾动用过拜在晋王旗下的心思,但又见晋王对新帝忠诚,便不敢为晋王招致灾祸。

    可为何现在晋王又采取不一样的行动?

    周凡越发觉得自己根本不了解晋王,就想投靠晋王,也是在做春秋大梦。

    而赵国公则大呼一声:“如今火炮失灵,天时地利不在我方,即刻撤退,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