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孤不想当皇帝!》 60-70(第34/44页)
并且晋华兰还安排好了身份木牌给她们。
一时间真正属于南草原,没有伤害力的人,总共有八千人得到安置。
阿塞北的部落总共就三万人,他因为失策,导致自己的部落子民都与北草原逃难的人混合在一起,无法分辨。在兵乱时期,连生死也变得难测。
流落在关外的牧民,听说阿塞北心没有审核就随便外地同胞进来,使得他们流离失所,随时可能遇到危险,纷纷痛骂阿塞北愚蠢,好心办坏事。
让两万多人至今都没得到安置。
青年们急着将双亲姐妹送进来,连求爷爷告奶奶都没用。
蓝木狼那边一天只接受一百人。
卡得阿塞北部落的牧民十分难受。
终于无法再忍受阿塞北王子的失误,青年们自告奋勇要参加御卫军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希望蓝木狼能够放他们家里人回去。
有了这些青年化被动为主动。
蓝木狼允许他们自己带着家里人过来投诚。
此时此刻,这些青年还不知道蓝木狼的可怕,只要进了军营,就是蓝木狼说了算了。
有御卫军士兵没忍住提醒一个年轻人:“小伙子,我劝你别进军营,很辛苦的,你在城外待几天就没事了。”
“到时就能回家”
这个滥好心的士兵,瞬间被蓝木狼一鞭子抽得在地上打滚。
“进不进军营,是你说了算?”
而蓝木狼也在此次难民入关冲突成名。
有了煞神铁木狼的称号。
有蓝木狼主动出击拉出一条防兵祸的地带,果然难民不仅少了。
大梁军队再没有敢在她面前晃的踪迹。
因为但凡被蓝木狼看见的梁军,基本会大炮轰死要么是被燧发枪打死。
毕竟没有人能顶得住,一边骑马,还能一边拿铳瞄准,百步内杀人于无形的煞神。
大梁军队势如破竹,直插贝城,迫使罕因不得不迁府往西域外逃。并且一举连破五个部落,打得十大部落四处溃逃。
牧民不是西迁就是南迁,最惨的还是大梁边境的突人部落,几乎被屠戮殆尽。
这个消息在七天后传到荒北。
中原百姓都在欢呼为大梁军队载歌载舞!
大义上中原百姓基本是拎得清。认为同宗同源的同胞立下不世之功,日后大梁赫连兄弟,太微皇帝势必功标青史,震古烁今。
相反大姚趁着同胞抗击北突,偷袭南梁都的行为,还得了落井下石的骂名。
大姚清流纷纷怒斥赵国公为一己私利丢掉大姚人的尊严与道义。
纠集一帮大臣继续弹劾赵国公,甚至极端的人直接要求赐死赵国公。
启光帝本来以为小惩一下,过段时间就能将赵国公重新迎回来。
此时此刻,他终于意识到外公再自私,他都是和他一条船上的战友。
为了保住赵国公,启光帝不惜立下罪己书抗下南梁都的失义。遭遇大臣们抨击他与奸佞之辈同流合污。
当南青得知这位九弟抗下黑锅,她其实还是蛮佩服他的。
虽然九弟没有摄政的能力,但却是个有担当的人。不仅背了亲爹的黑锅,现在还给外公背锅。
江幽菲见她一直留意京城的消息,不免问道:“放不下那位九弟?”
南青真心夸赞启光:“不是,只是如今世道觉得他算个正常人了。紧要关头,第一时间懂得站出来背负责任,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江幽菲摇摇头惋惜道:“光正常没有用。他坐在龙椅上,平庸就意味着他有罪。”
“其实历史上,并不是九弟要背负亡国的罪名。”南青忍不住多透露一句。
“那你打算怎么办?他到底是皇帝,师出有名,天下人心皆为名利而出头,他一天在位,一天就是正统。”江幽菲明确提醒她,启光现在的身份意味着他就是怀璧其罪。
南青:“除非他不当皇帝,我还有机会帮他一把。”
江幽菲瞬间明白她的心思:“恐怕由不得他。”
现在大梁的形象已经在中原百姓心中变得高大。一时半会打不碎滤镜。
已经有二心的人站出来鼓吹,晋王与太微对比,还用梅花与雪来作比喻。
谁输谁一段香,谁输谁一尺白?
他们炒作的用意,就是梅花与雪,谁才是那个最有傲寒风骨的人?
不言而明。
香香馆这边报刊为了应对某些文人墨客一边倒的舆论,馆长亲自出了一篇通俗易懂的故事。
讲得是从前有一位富翁,乐善好施,不管风吹雨打都会救济贫民,以免他们饿死,富翁将贫民保护的好好的。
但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位威名远播的将军,他抄了富翁的家,把田地分给贫民,使他们能够有尊严的活下去。不必担心剥削的问题。
而有人吃饱了。开始怀念那时清贫的日子,歌颂富翁对他们的情义。纷纷给富翁载歌载舞。
终于有一天一个秀才看不下去,询问平民:“你是想继续做贫民,还是过着如今的日子?或者说把家产还给富翁?”
吃饱的人听说自己享有的一切要还回去,立即不答应,开始抨击富翁尽管对他们好,但祖上却占了他们祖上的田地。
于是他们开始感恩将军,让自己做个一日三餐酒足饭饱衣食无忧的小民。
这篇故事还特地取名为《富翁与贫民》如此直白的标题,低门槛的高质量的阅读,瞬间流传整个大荒北。
瞬间将那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压下去。
即便是背朝天的农夫,都能读懂那位将军才是真正做了利国利民的事!而富翁即使在做好事,也不过是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
也有人认为富翁确实做了好事,君子论迹不论心。
但也有人清醒抨击,富翁是趴在农民身上的血虫,对农民好,未曾不是为了能够无竭泽地继续吸农民的血。
总之各种声音风潮都有。
大部分人都很清楚,大义上永远站在将军这边准没错,反倒眼前的蝇头小利,短视之见要警惕。
这篇文章以报纸的形式被投放每家每户的信箱内,包括邓世子,他读了这篇文章,还特地出去小摊吃早餐,听附近荒北人侃侃而谈。
发现荒北人与别的地方显然不同,他们虽然是平民之身,只言片语,却道出许多大道理,无论大局观和是非观,都爱憎分明。
既有着返璞归真的气质,又不盲从。像极了他曾经在国子监,恩师教育的有教无类,教化万民。
而不是愚弄万民。
而大梁很多名流有同样的思想通病,那就是都赞成以商君书的道理,以士族管理愚民为上,便于朝廷统治。
邓世子逐渐意识到,荒北人已经不止是工业发达,他们的意识,早已经不是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