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15-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15-20(第14/18页)

,在地上拍了几下,提声道:“谁怕了?”他无所谓的耸了耸肩,“那是我懒得跟她比。”

    懒得和她比?

    路过的林巧枝差点噗嗤笑出声。

    在新学期开学后,她就很少在操作教室看到赵松了。

    曾几何时,她还在追赶赵松的步伐。

    希望用努力追平几年时光的痕迹。

    在超过赵松,成为被路工带出去人选时,她还会喜极而泣。

    但不知什么时候起,赵松就逐渐从她的视野里消失了。

    林巧枝推着小车继续往前走。

    到了操作教室。

    今年开年后人少了许多,很多人陆陆续续出现频率变低,到最后不怎么出现了。

    只有周树、许观平这些熟面孔还在。

    倒是清净,宽敞了许多。

    “怎么忽然去领新的练习材料了?”许观平走过来问,他上学期考完已经初步定好了分配去向,选的就是难度最高的模具钳工组,跟着乔工。

    经过上次铁路局那一遭,他们俩也算认识熟悉起来,有时还会聊聊技术心得。

    林巧枝把她领的那块材料,从小推车里搬出来。

    巨大的铁料,一下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你瞧。”

    说着,林巧枝把铁料放到操作台上,发出金属碰撞的“咚”一声闷响。

    “看这块大料,瞧出来我要做啥了吧?”林巧枝一边整理操作台,一边摆好工具,发现工具里少了一把油槽錾。

    她要起身去墙角边的工具箱里拿,不过旁边的周树却眼疾手快,利落地把他手边的油槽錾递过来:“巧枝姐,你用这个,我已经练习完了,暂时用不上。”

    许观平搭了把手,把铁料调整好,左右转着看了一圈,啧了一声:“这是55铁牛发动机的模具尺寸啊。”

    他都还没尝试过,也没什么把握,“难怪都说你胆子大,上学期毕业操作精度才勉强跨过10丝这个坎儿,放了个假,你这就打算上手了?”

    林巧枝笑眯眯:“你猜我放假练没练?”

    她轻轻眨了两下眼睛。

    许观平:“……”

    他扯了扯笑:“你该不会……”

    “哈哈你想得没错!怎么,想不想看看我又进步了多少?”林巧枝笑眯眯地忽悠,有个技术好的人搭把手当副手,前期粗处理能快很多。

    许观平听得心头滴血。

    他恨不得拿头去撞桌子,明明猜到林巧枝放假还会练,他怎么就没注意着点呢!!

    林巧枝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

    一层层打开,平铺在手边。

    上面画着精确的模具图纸,每一条边,每一个转角,每一条圆弧,细致地标注着一条条长、宽、高、圆弧半径等数据。

    许观平也不回去自己的操作台练习了。

    他给林巧枝递V形铁、划规,高度尺等工具,打算看看她的操作和水平。

    有时候相互观摩彼此的技术,反而比埋头苦练更能提升。

    林巧枝按照图纸,在铁料上划出长宽方向的各尺寸线。

    又拿起划规,比照图纸调整好划规的开度,清晰利落的画了一道圆弧。

    “我帮你复核一下。”许观平拿着标尺、高度尺一一复查了一下。

    测量后,许观平暗暗吸了吸气,能这样干脆利落的完成划线,不仅说明林巧枝划线技术很好,更重要的是,林巧枝已经将图纸烂熟于心。

    林巧枝乐得有人帮她做二次复查,和聪明人合作就是省心省力。

    做检查是必须的。

    一般来说,尺寸越大的模具,会给经验和资历越深的老师傅来做,因为一旦出问题,损耗也是非常大的。

    做模具的损耗就不小,一刀歪了,整块料报废重来。要是模具再有瑕疵,往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会有问题!

    有的厂自己没法解决,又不敢轻易动花大价钱采购的模具,怕动了之后模具报废,只能将就着用,于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就不好,用久了就容易出毛病。

    有的技术不好的钳工,甚至看不出来是哪里出了问题!因为他自己的技术达不到那个精度。

    只知道自家生产出来的东西明明用料扎实,用得好铁好钢,却就是容易坏。

    故而作为工业之母,生产线的源头,模具的每一步都要谨慎仔细,糊弄不得。

    别的厂怎么要求不知道,但红旗厂技术学校从入学起,就要求学生们养成仔细复核的习惯。

    复核完。

    林巧枝把铁料用小推车推去有车床的那间操作教室,许观平搭了把手,帮忙将铁料固定在车床上。

    “嗡嗡嗡……”

    林巧枝稳稳地操控车床的车刀,对铁料进行一个大范围的切削。

    很快,一块完整的铁料,隐隐露出侧盖板的粗轮廓。

    许观平也来了兴致,一边帮忙给车床断电,然后伸手把车刀换成钻头,方便林巧枝后续操作,同时说:“接下来是要钻‘止裂孔’了吧?要不要再看一眼图纸,确定一下,要是孔钻出来吃线了,没有后续加工余量,这料可就报废了。”

    他说的止裂孔,是在铁料上特定位置钻出的小孔,防止錾削加工的时候,发生撕裂。

    按照她们这个件的要求,小孔开出来必须和圆弧线之间有一定间隙,一旦吃线,这个件就没有加工余量了。

    林巧枝闻言,也是深吸了一口气,慎之又慎的确定了一下止裂孔的位置,然后操作换了钻头的车床“滋滋滋滋”地对准了上去。

    并不是很顺利丝滑,但至少止裂孔是钻好了。

    两人同时紧张地去检查。

    然后齐齐松了口气。

    没有吃线!

    “这不错啊,你这水平,真要把这个模具顺下来的话,去偏远一点小机械厂,再选个技术难度低的产品,也能做独挑大梁的钳工了。”许观平感慨。

    “差不多,走吧。”林巧枝点点头,这模具能顺利做下来,确实是非常大的锻炼。

    把用车床粗加工完的工件运回操作台。

    拿抹布擦了擦。

    林巧枝又对照了一遍图纸,决定从侧盖板右下角处开始入手。

    她弓着身,用锉刀一点点开始精处理。

    曾经细密划线,一层层锉平的铁料的练习,带来了愈发精密的手感。

    她弓着身,锉削的操作稳而有序。

    许观平把他的操作台收拾好,回来一看,林巧枝已经处理好一个侧盖板尾端的边角。

    他往细了一看,眼皮子猛地一跳。

    他不是刚入校不到一年的新生了,也看过很多高工的操作,不会轻易为一些技术大惊小怪。但问题是,林巧枝现在的技术,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