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30-40(第11/26页)

。】

    【在东方红70型丘陵拖拉机研发中,创新提出“铰接关节”设计方案,同团队协作实现技术落地,突破丘陵农机转向技术瓶颈,将最小转弯半径缩小到3.2米。】

    最后,还有建议持续关注,重点培养的字样。

    是此次广交会政审给出的评语。

    而实现这一切的年轻人,才仅仅十七岁。

    本想开口提醒“会议注意精简人员”的胡开记把话咽下肚,赞叹:

    “真是英雄出少年。”

    他把履历合上,冲林巧枝笑了笑,由衷道,“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优秀青年后备军。”

    林巧枝赧然一笑,没说什么。

    胡开记咳咳两声,对着几个国营厂的代表道:“我们这次会议,主要是了解各位的产品特点和优势,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希望我们面对面沟通,能得到一些纸面之外的细节和惊喜。”

    ……

    除了帮助配合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工作人员。

    林巧枝他们自己也学了几国的简单外语,简单地培训了一些交流话术。

    总之,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订单!

    很快到了开展的那天。

    林巧枝换上新做的衣服,白衬衫,绿军裤,看着精神又健康!

    她肩膀宽,能撑得起来,很有些英姿飒爽。

    往展位面前一站,倒是显得亮堂。

    不过实际情况却不怎么好。

    “怎么没什么人呐?”林巧枝纳闷的嘀咕,还踮起脚尖看远处人头攒动的展位,果然都是买农产品,手工艺品那些比较热闹。

    王柏强坐那儿,面前摆了个小桌子,手稳稳地握着锉刀,摆弄他面前的正十二面体,“可以了,起码有人问。”

    比他之前参加那次好多了。

    林巧枝鼓了鼓腮帮:“偶尔是有一两个问,可是很快就走了,都不感兴趣吗?”

    难道国外就不需要拖拉机吗?

    还是他们工业真的差这么多?

    正说着。

    有个金发碧眼的男人,穿着西装,看起来高大精神,身后跟着好几个外国人,进入了他们工业展区。

    他们好像没有想要的产品,而是从前往后看。

    林巧枝注意到:“他们好像是稍微大型一点的展位都看了。”她连忙伸手拍拍身后的胡清,“赶紧把咱们厂生产的最大的拖拉机照片拿来,摆在最前面。”

    温厂长也暗自观察,做了一些布置和准备。

    这群外国人,一边走,一边看,很快就接近了红旗厂展位这片区域。

    他们一行人在隔壁解放牌重载卡车展位前站了很久,上下左右的仔细看,时不时通过翻译问几句话。

    最后,才终于开口,表达来意。

    胡开记翻译着,对解放厂负责人说:“这位先生是为一条早年从奥地利购买的冷轧生产线而来,其中有一段事故频发,几乎2天就要坏一次,他们想重新定制一个重20吨的大型模具。”

    之前会议的时候,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也只能耐着性子陪客户一家家沟通。

    一听这个需求。

    红旗厂这边就有非常轻的叹息声,温东鸣遗憾:“咱们的天车只有十吨。”

    大型模具的加工,必须要有天车。

    要用天车把整块钢材料吊起来,并且一定范围内移动。

    这样才能进行模具的立体加工。

    要做20吨重的模具,就必须要有能吊起20吨重原材料的天车,理论上甚至应该更高。

    “大家伙”

    林巧枝却不可避免的想到自己钳工生涯里见到的第一个“大家伙”——那个能载60吨重量的矿用自卸车。

    那里好像就有非常大、非常重的模具。

    可有那么大的天车吗?

    林巧枝想不起来。

    她没有在那个梦里使用过天车,她只是在一个个车间锻炼锤功,练习基本功。

    可做了这么久的钳工,她对车间大小、构造、布局都有一定的了解。

    那一间间车间,不像有那么大天车的样子!

    20吨重的模具啊。

    故障率高的话,说明复杂度应该也不低。

    那该是多少外汇?

    她没忍住问王柏强:“会不会并不需要20吨的天车,就能做20吨的模具?”

    商务部干事热情地领着金发碧眼的外商继续往前走,陪同翻译的胡开记听到她这句,侧头看过来。

    第35章  林巧枝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胡开记对这个来自红旗厂的年轻人记忆很深。

    她很聪明。

    如此年轻, 就有了让人惊艳的履历。

    他将翻译工作简单交接一下,往这边走。

    正好听到红旗厂展位里的讨论声。

    “没有20吨的天车,连原材料都吊不起来, 移动不了,怎么进行加工?”刘国友道。

    还是精细加工。

    连在操作台上完成的模具加工, 都需要台虎钳这类夹持工具固定夹持。

    要知道复杂模具, 是需要四面八方都有足够灵活的角度、足够宽敞的空间来进行操作的。

    “你是有什么想法?”王柏强紧眉思索一番,看向她。

    林巧枝其实也没个明确想法,咬了下唇:“咱们业内传统的制作方法,确实是在一整块型材上加工完成。”*

    连课本上也是这么教的。

    但既然人家能做,她们为什么就不行呢?

    肯定是有办法的!

    但10吨承重的天车, 只能吊起10吨重的原材料。

    人家要求的模具却足足重20吨。

    “拆开来做。”

    林巧枝这想法冒出来,心“嘭”地重重一跳。

    她都觉得自己大胆,捏住指尖:“咱们有没有可能化整为零,拆开做完, 再组装合体?”

    胡开记靠近的时候,正巧听到这里。

    外行就是比较容易被带歪, 一个想法出来, 就觉得“惊为天人”

    好像感觉“这一听就能行”

    他眼睛都明亮了三分,端着接待的礼仪,按捺住心情,只是步伐紧凑了不少。

    “温厂长。”

    温东鸣抬头,松开眉头,朝他笑道:“胡同志怎么回来了?”

    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同志关系是要搞好的。

    展位的各个单位,几乎没有一个单位有能力与19个国家来的国际友人交流。

    因此, 他们很难主动去推销自家产品。

    只能等外商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