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30-40(第14/26页)
呼。
那女士听到这声,瞳中泛起笑纹。
她们一行人朝着红旗厂展位的方向走去。
林巧枝才找到机会了解情况。
原来这位国际友人,经营着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家里还有广袤的农场。
她们一行人来中国的目标是农产品和土特产。
在沟通土特产订单时,巧合得知她还是一名农场主。
商务部的人当然抓住机会,给她们介绍红旗厂的拖拉机,还有中国的各种农机。
得到了拒绝,对方委婉的表示,中国的工业还是太落后了。
她们老板名下的大片农场需要的是稳定、耐用、高质量的产品。
虽然对方言辞委婉,但无意中还是流露出一些轻视和傲慢,这或许不是态度问题,而是现实差距带来的。
但听了,中年人脾气就忍不住了。
没错,他又没忍住。
他说自己脾气直,好像真一点没掺假。
他又硬邦邦地说:“我们中国的拖拉机也不差!”
他提起自己前两天遇到林巧枝,说我们中国也有信心满满的年轻人,以后会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拖拉机。
他那硬邦邦的样子,陪同接待的翻译和商务部的人恨不得去给他嘴巴捂上。
单位怎么想的,怎么会选这种脾气的人来广交会。
但也不知道是哪一句,让人来了兴趣,居然主动提出要过来工业品展区看看。
明明之前商务部的同志也赞扬过他们国家农机质量,人家一点反应都没有,还坚定婉拒了。
“小同志,这次再不生我气了吧?”中年人满脸笑容说,又说,“我看你肯定就没记住我,再重新给你介绍一下,我叫黄军磊,大家都叫我黄石头。”
林巧枝抓了下脸:“这外号没取错。”
黄军磊哈哈笑了两声。
到了红旗厂展位。
首先看到的就是王柏强做的正十二面体。
那位女外商叫莎柏琳娜。
旁边有位戴着眼镜的技术人员,她指着那个正十二面体,朝着她的老板点头说着什么。
又看过红旗厂参展的拖拉机,那名技术员还特意拿了工具进去测了些数据,又通过翻译问了耕地、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功能,还有牵引力等几项具体数据问题。
红旗厂当然是大方的展示和讲解。
了解完,她们点头表示:“质量还是不错的。”
这明显是有采购意向了,至少是有这个需求的,否则怎么会这样仔细的查看?
商务部的人忙上前洽谈。
但莎柏琳娜并不聊采购的事,而是笑着转头看林巧枝,通过翻译问她:“你是销售人员,还是技术人员?”
林巧枝扬起一个自信的笑容:“我既可以是销售人员,也可以是技术人员!”
莎柏琳娜噙着笑:“我刚刚可是听说了,有个中国的年轻姑娘说,她以后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拖拉机。”
林巧枝不犹豫,眼眸发亮:“是的,这是我的理想。”
她生在红旗厂,长在红旗厂,怎么会不生出这样的野望?
“我能看看你的技术吗?”
林巧枝捧起王工做的那个正十二面体,热情介绍:“这是我们厂师傅的技术,比我更好,您看看,精度逼近1丝,这在世界范围都是优秀的!”
莎柏琳娜摇摇头:“我想看看你的。”
林巧枝微怔。
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她的技术目前可完全比不了几十年经验的王工,也代表不了红旗厂的水平。
总不能真因为她穿得精神亮堂,笑起来好看吧?
那名陪同做翻译的女士传达完莎柏琳娜的话,继续替老板表意,她显然还担任着更高的职务。
她笑着安抚:“别紧张。我们老板选择合作伙伴,除了实力之外,还非常看重人文。在我们的合作理念里,有好的氛围,良性的环境,这样的合作通常会长久且舒适,也能带来良好效益。”
又说:“愿意培养年轻人,且有能力培养出优秀年轻技术人员的环境,显然不错,你说是吧?”
林巧枝能感觉到那种温和且欣赏的目光。
她目光轻移,视野里莎柏琳娜的团队,除了安保之外的七名核心队员里,有5女2男。
围绕着莎柏琳娜的,翻译是女性,技术员也是女性。
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林巧枝忽的灿烂一笑,眼中那抹自信神采极为动人:“您想看当然可以。”
她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第36章 中国年轻技术工人的风采
林巧枝神采奕奕地问:“您想看我什么技术?”
对上莎柏琳娜那双温柔含笑的眼睛。
林巧枝思绪飞转。
这位三十岁的女士拥有一家自己的食品公司, 名下还有广袤的农场。
对方夸她:“你笑起来很有生命力。”
对方喜欢她:“我听说有个中国姑娘,她说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拖拉机。”
听她用初学的外语积极打招呼,听她热情的推销王工制作的正十二面体, 或许有初学的不地道,或许会错了意, 或许有单纯年轻的笨拙。
但莎柏琳娜都不在意, 反而表现得大气且包容。
她喜欢女孩有生命力,有梦想,有优秀的能力。
林巧枝想,那她肯定也喜欢女孩勇敢!
她鼓起勇气,争取道:“如果我的技术能让您满意, 让您感受到红旗厂的良好的氛围和人文关怀,您能将这笔原本不考虑在中国采购的订单交给我们吗?”
商务部的干事心里“哎呦”一下,怎么能把话说得这么直,哪有这么谈生意的, 忙笑着帮忙翻译!
莎柏琳娜听了却觉得不像,她微微侧头, 与自己的翻译低声两句。
那位翻译笑着同她说了几句。
莎柏琳娜胸腔轻轻震动, 那双眼眸笑得格外爽利。
她朝翻译点点头,轻言两句。
林巧枝只听得懂两个音节,“你,她。”
是什么呢?
她很快猜到了答案,或许是——“你告诉她吧。”
翻译对他们说,她们公司确实有一批农机、新食品加工流水线的需求,但在出发来到中国之前, 就已经考察了几家,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
相比较之下。
他们的拖拉机用料质量更扎实, 功能也更丰富,一台就能满足几乎农业机械化所有需求。
这或许是因为中国多样的地形和种植需求导致的,中国的国情也不可能让一个村购买好几台拖拉机,各司其职。
对方的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