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40-50(第11/30页)



    林巧枝也赶紧把话茬接过来,点头表示:“王工我们现在分体制作的……”她把目前项目进度里需要关注的细节,还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都和王柏强汇报了下。

    毕竟领导责任制,这项目真出了问题,王柏强担着责任,他自然是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方便监督把控。

    王柏强听了点点头,却转着脑袋:“不好意思?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这一问,可把刘国友都给听懵了。

    好像掏耳朵,嗡了一下。

    那要是好意思。

    您不得逮着人训,骂人得意洋洋、尾巴翘上天了?

    不敢相信,这话真是从王工嘴里说出来的?

    饶是刘国友这些年已经皮糙肉厚了,一时也有些不知道如何应对,拿捏不准自己哪根筋被师父挑出来想收拾直溜了。

    他和王柏强是正式拜过师徒的关系,比带教师傅这种还近上一层,这会儿不免下意识站直溜喽。

    “问你呢,技术好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王柏强好像是非要得到个答案似的,追着根底来问刘国友。

    林巧枝心里为刘国友默哀一秒,悄悄地往后挪。

    她可不想掺和进这种高端局,免得殃及她这条无辜小池鱼。

    周围属于王工组的人,也都默默绷紧小腿,偷偷站得直溜。

    王柏强其实一直心里都不太舒坦。

    技术,技术。

    好像只要加入了他们组,技术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落下一些一样。

    虽然凭心而论,确实被牵扯了时间和精力,但总不能连心气也输!

    默认自己的技术就矮人一等。

    技术不跟上,技术思维不精进,能意识得到项目里那么多风险和问题?

    想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技术底子撑着,想法都要飘到天上去了!

    偏偏吧,即使他心里再不舒坦,但事实还真就这样。

    这回拿了筏子,他看似是申饬着刘国友,其实整个组的人谁也没放过。

    王柏强可不兴好声好气、和和蔼蔼的训人,中气足,这一下就把旁边一个高工吸引过来了。

    来人是最近也在20吨项目组里的高工陶正宜,他年龄和王柏强差不了几岁,也攻克过一些拖拉机的痛点难点。

    “王工,你又在训徒弟啊?”

    虽没王柏强那么出色的成绩,但脾气可比王柏强好多了,车间里操作位就在他们组旁边,遇上了王工训人就喜欢来插科打诨,和和稀泥。

    简直是小年轻眼里发光的菩萨!

    王柏强叹着气说:“嗯,诶陶工,现在徒弟可没咱们那时候好教了,不教教不长记性。”

    陶正宜听了,就笑着劝他:“王工,这技术大比拼咱们本来就不占优势,巧枝又年轻,成绩不理想也是正常的,咱也不能太严格了。”

    他这是看着站在中间区域的刘国友、胡清、林巧枝,很自然地猜想。

    只是,他这话才说出口,他背后一个刚刚参加完青年组比赛回来的年轻人,脸都绿了,忙上前低声在旁边打算跟他说点什么。

    王柏强却是不等他说完,直接拍拍林巧枝的后肩:“也只是拿了青年组的第一名而已,也没什么好骄傲的……”

    他打发林巧枝继续去工作了。

    陶正宜:?

    然后只剩下陶工呆立原地,很是茫然,怀疑是不是自己耳朵被刚刚出故障的机器轰隆震出后遗症了。

    王柏强像是打开了什么开关。

    从原来的拿林巧枝刺激学生,变成拿林巧枝刺激这一个个组——谁说进了项目组,技术就一定落下的,看看人家!!

    连对上技术组,都颇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林巧枝连拿了第一名的兴奋和得意,也都默默转化成脚趾抠地。

    她觉得王工这毛病,得治治。

    问题很严重!

    连从厂办那边更新了工牌,看到三级工45.11元的工资,都冲淡不了她想暗杀王柏强的蠢蠢欲动。

    当初在学校到底是谁起的头,谁带起来的这个歪风邪气?

    ***

    随着供销社的层层分拨,加印的新书也逐渐流入市场。

    然后,加印的书又迅速被饥渴的市场全部消耗吞掉。

    河南。

    这个种植大省,本就是对拖拉机需求最旺盛的省份之一。

    假如说,在丘陵山地能发挥出60分威力的柴油机和拖拉机,在河南,尤其是豫东大平原,能发挥出超过百分之两百的效率。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对农民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很多时候一台铁牛,能顶的上一个村的劳动力。

    “湖南的雨季啊?”

    “这不对啊,怎么每次一有小窍门,有要注意的,全都是讲湖南!!咱河南呢?”

    他们是种的粮食比湖南少了?还是买得拖拉机比不过湖南的兄弟?

    这书怎么还偏心呢!!

    这一声可说到人心坎里了。

    “对啊!!不仅连湖南的雨季都替他们考虑好了,怎么还替他们24小时不停排洪排涝、抢收抢种这些之后怎么弄都讲了?”

    尤其是每次听人念到“湖南可能×××,如果湖南遇到这个问题,首先考虑×××”诸如此类的话,他们都竖起耳朵。

    屏着气专注地想听听看,到了他们河南会怎么样?湖南有雨季那些问题,难道他们河南种田就一帆风顺了吗?头疼的问题也多着呢!

    结果说完湖南,就没了!

    没了!

    怎么就没了呢?

    他们也想知道他们河南这地界遇到的问题怎么应对,也想有人细致贴心地把处处都考虑好啊!

    河南人质朴,同样也是在抗战时打光了家底。

    没了家底自然就穷,对自家拖拉机宝贝得不行,恨不得放到心尖尖上。

    用狠了怕它累坏,磕了碰了比谁都着急。

    谁家娃儿要是敢对拖拉机调皮,那遭殃的肯定是娃儿的屁股。

    这就好像老人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小孙子,什么都想给他最好的,结果送到学校里,人家老师对隔壁村那娃教得细心,自家小孙子怎么看着跟路边野草一样?

    这能忍吗?

    不能啊!!

    “兄弟们,咱们河南种粮食可不孬,这讲拖拉机的书,怎么也不能只体贴湖南,不替咱河南多考虑考虑,你们说是不是啊!!”有心疼自家崽的农民兄弟揭竿而起,站在拖拉机上大声抗议。

    “就是!”

    “而且就说距离远近,河南湖南都是和湖北挨着的,可不能偏心眼。咱们也写信去问问这出版社,我看这书头就写了也有别的村去讨说法,还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