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50-60(第16/31页)

傅了,十年如一日深耕此道,操作像是钢铁巨龙一样的庞然大物,依旧可以控制到头发丝一样的分毫。

    在观测台不断调整的声音逐渐带上点急躁后,行车操作室的老师傅也不耐:“到底怎么调,你给个准话!”

    仔细盯着定位销的林巧枝,回头轻轻压了下喇叭头,低声:“齐工,不是行车精准度的问题。”

    “可我们测试过,尺寸是合得上的!”齐工表情略微难看,又压住心里火在滚的焦躁,“你看出什么问题了?”

    “昨天晚上下雪了。”林巧枝从观测台上看着眼前的情况,“立柱在地上,我怀疑温度导致冷缩了。”

    把横梁缓缓放回地面,符合安全规定后,林巧枝一行人三步并作两步冲下观测台,安全帽的系带在脑后啪啪作响。

    林巧枝几人依次拿标尺去测量。

    “差了半毫米。”

    她眉头顿时皱紧,从工装前胸口袋里掏出笔和本子,翻开一页,在上面列公式演算。

    程梁几个高工也面色凝重,拿出纸笔飞快计算。

    打磨肯定不行。

    只能上加热带。

    但金属的热胀冷缩,在课本上的题目好做,可一旦到了实际应用里,深入实际,要考虑的东西就太多了……热胀冷缩力学计算公式,热膨胀系数,材料的形状,材料的厚度等等。

    他们这个,还有定位插销导致的内腔!

    类似于圆环了,加热后内径变化,还受到圆环结构厚度的影响!

    而且众所周知的是,一旦涉及物理,不管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固体力学,弹性力学,变形力学,断裂力学,甚至任何一个领域相关的力学,再带上点数学。

    没有一个好东西!!

    有两个高工算着算着,就默默退赛了。

    他们是技术出身,实在是搞不定这些。

    林巧枝停下笔。

    看看周围,程梁也停下笔。

    林巧枝:“给立柱局部升温6摄氏度。”

    程梁眉心一皱,看向自己算出来的结论。

    林巧枝:“不一样?”

    程梁:“再看看他们的吧。”

    林巧枝和程梁把目光投向大家,准备找第三个人出来对答案。

    “咳,要不就先按照林工算出来的来?”

    “附议。”

    又一个人默默合上本,表情正经的揣兜里。但看他略微失焦的眼底,就能感觉到那份被物理和数学联手暴揍的茫然。

    林巧枝只能最后看向程梁,露出一个不失礼貌的微笑。

    二选一。

    听谁的?

    “按你的来吧。”程梁默默合上本子,对自己的答案也不是特别有信心。

    按照之前图纸每一次被挑出错误的经验来看,错的百分之九十是他。

    林工当年读书的时候,肯定是一等一的优秀学生吧?

    还是不怕数学和物理的那种。

    林巧枝也不客气,她对自己的结论还是有一定信心的,转身安排道:“上加热带,给每一根立柱局部升温6摄氏度,二十分钟后重新校准。”

    “好的林工,我这就去安排。”车间三班组的组长连忙应道。

    整个车间的人都站在原地,等待这二十分钟的加温。

    二十分钟后。

    林巧枝将测温仪器抵在立柱表面,看到温度达到标准。

    她后退两步,率先又迈上观测台。

    她抓起喇叭:“行车组就位。”

    行车操作室再一次吊起横梁。

    横梁与立柱形成完美九十度。

    林巧枝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巨大的横梁缓缓移动,直到定位销发出“咔嗒”一声响。

    像是给这个庞然大物,带上了稳固的枷锁。

    横梁嵌入立柱!!

    三根横梁全部稳稳地固定好。

    不知谁带头吹了声口哨,接着整个车间响起了雷鸣般掌声和欢呼,有人开始敲饭盒,有人把安全帽抛向空中。

    程梁也忍不住咧开嘴笑,两年多了,总算是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跨过了这个最难的槛,“林工,横梁能成功落地,你功不可没,你来宣布?”

    他们新中国也要有万吨水压机了!

    只有美、苏,法这些大国才有的万吨水压机!自此,大型工业锻件不再受制于人!

    林巧枝也不推辞。

    “同志们,”林巧枝声音也有些克制不住的激动,却依旧洪亮坚定的传入每个人的耳朵里:“横梁和立柱就位,缸体立起来,咱们的万吨水压机就有最重要的骨架了!!我们以后可以自己做战斗机起落架,自己做坦克履带板,自己做万吨战舰的曲轴了!!”

    人群中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

    有人开始唱起《咱们工人有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哎嘿……”

    越来越多人激动得加入进来,昂扬的声音在钢铁车间久久回荡。

    江南造船厂在万吨水压机上已经投入了两年多的时间了,最初,他们中甚至很多人从未接触过水压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倾注心血无数,终于突破了美西方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怎么能不激动?

    骨架搭建完后,填充血肉的部分进度飞快。

    一举成功,消息飞速上报。

    “我们的万吨水压机研发成功了……对的,就是衡量一个国家重型制造能力的核心标志之一的万吨水压机……可以的,你说的这几个都行,以后我们C系列大飞机的钛合金部件,还有运输机起落架,就可以摆脱对进口的依赖了!”

    计剑锋坐在办公桌前,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打,又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接,每打一个,他眉毛就扬得越高,骄傲得简直像是赶走豺狼的驱逐舰。

    尽管官方消息也会传达到下去,让工业战线的人都知道我们国家拥有了万吨水压机。

    但他这不是想先通知兄弟单位的同志吗?

    高端装备制造的 “心脏”!

    计剑锋激动得都要发癫了,按捺住情绪,给第一重型机器厂的王国伟去了电话。

    他美滋滋地来回转悠,等电话接通,他抢先一步开口:“老王,我们的万吨水压机成功造出来了。”

    “圈子里都传遍了,我刚刚还跟人讨论,猜你什么时候会给我打电话。”王国伟语气柔软极了,像是一团柔软好捏的水草,再没有在红旗厂呛声的那股火气。他们搞重型机械的,指不定哪天就要求过去了!!

    但听到对面笑得牙齿都要掉了的笑声,王国伟忍不住咬住后槽牙。

    还不是因为把林巧枝抢去了,要不然这会儿到底谁得意,还说不定呢!

    “别把牙齿给笑掉了,有事说事,没事赶紧挂了。”王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