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50-60(第26/31页)

壶,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

    坐了一会儿,对于现在这个情况和座位,感觉有点稀奇。

    她左看看,右看看。

    看着眼前的情况,她忽然冒出了一点贼心,这要是有一台照相机,她现在往椅子靠背后一靠,再把二郎腿偷偷一翘,悠哉喝点水,露出一个满意的表情,旁边“埋头苦学”的是王柏强。

    这要是“咔嚓”一下拍下来了。

    林巧枝用力抿紧嘴唇,才勉强压住了往上翘的嘴角,心里哈哈哈哈……

    相信所有“吐槽王工黑面阎王”小分队的成员都会乐不可支地笑到打跌,感觉大出一口恶气。

    王柏强抬头。

    林巧枝笑容一收,不知道是不是心虚,麻溜站起来蹭到桌边,站得很好:“王工,您看出什么问题来没有?”

    王柏强有点疑惑地看她。

    怎么忽然觉得今天这声音有点不对?竟然听出了一丝谄媚?

    他也没多想,估计还是昨天那台机器惹的,今天耳朵不是很好,“我暂时看不出什么问题,不过还是得多请几个人来看看得好。”

    林巧枝点点头。

    于是王柏强私下喊了几个高工来。

    这也是照顾自己徒弟,万一真要出了什么差错,自己人私底下提出来就先解决了,也不会太不好意思。

    乔元、陶正宜等几个比较熟悉的高工被请来看。

    也都没看出什么问题。

    一方面是,图纸里有一部分技术,确实已经超出了能力范畴。

    一方面则是,拖拉机必备的功能那部分,也确实看不出什么问题。

    “厂里一起看看吧。”

    林巧枝和王柏强听了几个高工的说法,对视一眼后,做下这样的决定。

    温东鸣雷厉风行,定的是当天下午的高工大会。

    但当天上午,事情就在所有高工组传遍了。

    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错愕,嘴巴微张,满脸的震惊和不可思议,紧接着就沸腾了起来。

    “是那个之前提过的,领先世界水平的拖拉机?”

    “那玩意不是属于‘大胆假设’的范畴吗?真实现了啊,还请所有高工去开评议会,这是想上报立项?”

    这个时候,知道消息,且看过图纸的乔元等人,就走出来溜达了两步:“王工邀请我先去看了图纸,我没看出什么问题来。”

    众多的议论和疯狂交流,在得到这几个高工的“准话”之后,一时间都有些暂停。

    作为能看出门道的内行,这消息落在他们耳朵里,简直比最劲爆狗血的八卦消息还刺激一百倍,什么隔壁王大爷李大娘外面有孩子三角恋之流的都不值得一提了。

    整个上午,好多高工组工作效率都明显降低了不少,光顾着和周围的人疯狂交流去了。

    “这才多长时间?那么多技术难题都被克服了?这技术很容易吗。”

    “是有点太神了吧。”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容易的话你试一个?等我翻翻,上次我师傅从王工组那边回来之后,把我们拎去办公室讨论学习过,等我翻笔记啊。”

    最后说话的这个,是乔元组的一个钳工。

    大概是对那次讨论记忆犹新,被冲击得很厉害,很快就找到了当时讨论过的问题。

    他拿出来招呼周围人过来道:“来来来,这是为了保证拖拉机在狭窄丘陵地块灵活性,设计双向驾驶时遇到的,液压管路和线束密封抗疲劳的问题,你们看看好不好解决。”

    他周围聚拢了一圈关系不错的。

    大家边看,他一边叭叭叭地说,也不知道是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多久:“敢把所有高工都拉过去开大会,这说明人家不仅解决了,还对自己的解决方案有信心。做技术突破的不少,但能做出这种世界领先水平的突破,你们谁见过?”

    即使很早工业领域里就有口号【一定要努力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很多单位还贴了横幅,写了大字在墙上。

    可光是努力赶上就用尽了所有力气,受了不知道多少委屈,忍了不知道多少酸楚,真想做到“超过”,哪有那么容易?

    黑色脑袋围成一团看那个本子。

    好一会儿都没有人说话。

    过了半晌,才有人道:“复杂成这样,还能想出办法,确实厉害。”

    这一声感叹,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大家纷纷表露出自己的情绪来。

    “这不止是厉害了,这种没有人踏足过的空白区,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头大,就算图纸出来了,之后也是一坎接一个坎儿,跟走开荒山路一样全是野草刺蔸子。”

    这可和他们做的,在已经有的架构里添添改改,完全是两个概念。

    没点本事和底气,谁敢往这条路上闯?

    这样按捺?*? 不住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吃过午饭就更没什么心思工作了,等着自己师傅去开会。

    陆续有高工进入会议室。

    都比原本预计的时间,早来了不少,有的提前四五十分钟就来了。

    来了就先找林巧枝。

    林巧枝按照他们好奇和擅长的部分,给他们分了图纸:“有任何疑问和问题,都请及时与我交流。”

    原定两点半的会议。

    才两点钟,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一圈埋头看图纸的高工。

    林巧枝又一次面对同样的情况。

    可这次,她却没有上一次的忐忑不安,连呼吸都紧张得屏住。

    可能是有经验,心态得到磨练。

    或许是又完成一件其它地方所有人都完成不了的事,这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是极其增长信心的。

    沉默的时间很长。

    等了差不多快一个多小时,才有人陆续发声。

    也不是说“没问题”之类,而是对自己疑惑的部分、发出质疑。

    林巧枝摆事实、讲技术,拿数据,逐一和他们辩论。

    之前20吨重模具那个,基础图纸还是别人的,她只是负责设计分体方案,但今天这份拖拉机图纸,每一个零件可都是她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她心里有数。

    偶尔一两个觉得对方说的还挺有道理的问题,林巧枝直接就拿绘图纸和铅笔:“稍等我一会儿,十分钟。”

    当场就给改好了。

    “这样是不是解决了?”

    这场讨论会从下午一直开到晚上七八点。

    整整一个星期,隔一两天就开,每次都讨论不同的问题。

    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讨论这套拖拉机的可行性。

    会议室里,大家穿得都朴素,可眼睛里都是热忱,没有人喊苦喊累,投入讨论都非常积极。

    直到这天,会议室里终于没了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