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60-70(第22/23页)
路。
至少从她能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就能看出她面对这个庞然大物最起码是不怯的,有面对它的勇气和底气。
林巧枝又喝了一大口水,心情也略有些压闷道:“先看看吧。”
又看向这个几乎布满整个车间的庞然大物,“是有一些想法,但都说不好。”
谁也不敢打包票。
谁又能有这个自信?
这是西方强国制造业凝聚出来的钢铁巨兽,光是长就有近30米,宽度方面,也能达到 10 米,占据了车间相当宽阔的一片区域。
最让人觉得有压迫力的,还是它超过五米的高度!
巨大的炉体和铁甬道从地面向上延伸,努力仰头都看不到顶,身处车间,就是非常强烈的震撼和压迫感。
它牢牢的霸占车间中心位置,傲慢地俯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为它心急。
有那么一刹那。
恍若强势的美西方帝国主义,在蔑视东方这片贫瘠落后的土地。
在俯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他们从这片土地上轻易收割走太多东西了,从八国联军起。
傲慢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可或许他们忘了,如今的新中国,不再是懦弱的清政府了,不是昔日那些软骨头了,是高唱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人民。
冒着敌人的炮火。
他们只会选择前进!前进!前进!进!
“同志们——听我说,”陆良往高站了两步,安抚车间里烈火烹油的沸腾情绪,他刚刚的失态,终究是不该的,稳住才是他作为这偌大一个厂的核心领导该有的素质,他不能任由这股情绪肆意发酵,站出来借机做思想工作,“是不是觉得憋屈?我也觉得憋屈!”
他推心置腹、感同身受的涨红着脸道:“可落后就是要挨打,咱们的工业现在就是不如人家,”又激昂语气,“但是!咱们曾经在战场上,打赢了!把敌人赶跑了!现在换了一片战场,换了一片阵地,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总有一天,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仗!!”
“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以后一定能做到主席说的,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愤怒作火,烧穿人心。
“到时候谁也不能让我们受窝囊气,谁也不敢欺负我们!!大伙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有人的情绪从低谷越过山巅,在剧烈起伏,起伏着呼吸,起伏着心跳,起伏着血液的奔涌……人们头皮在激颤,脸颊依旧涨红,目光却灼烈如火山岩浆。
一个又一个工人高站起来,用力挺直了腰杆。
“是!!”
陆良倏然向前,猛然高高扬手道:“我们能不能做到——!”
“能——!!!”
此前愤怒的情绪犹如被紧紧压死的弹簧,此刻轰然弹起,犹如火山喷涌而出,又如惊涛汹涌拍岸。人民眼中信仰比岩浆还滚烫,烫得气浪翻涌,好像要将所有觊觎这片土地的豺狼焚烧。
这是,
铮铮傲骨。
中华人民。
这样兴奋和激昂的情绪在车间回荡,林巧枝轻轻吐着气,只看见眼前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工人同胞眼眶发红,只见眼前所有冷静都被燃烧殆尽,化为赤红灼热的坚定信仰。
陆良似乎察觉到她的视线,在汹涌的红色浪潮中,回首向她看过来,在笑。
“我们现在一起配合林工,全力先打好眼前一仗,大家说好不好——!”
人群热情昂扬,干劲十足齐声:“好!!”
林巧枝:“……”
原来不仅是安抚职工情绪,还冲她来的。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这一仗能不打好,能不打响亮,能不全力以赴吗?
谁轻言撤退,自己都要唾弃自己。
难怪组织选你们这一批人当厂长呢!真有眼光……尽管自认为已经看清了这群当厂长的真实面貌,知道这多半是思想工作,但林巧枝依旧伸手捂了捂胸膛。
里面有东西怦怦在跳。
林巧枝佯装镇定,朝着走来的陆良扯出一个笑,先道:“陆厂长怎么在红旗厂没见这股气场,差点小瞧您了。”
面对被看穿的当面揶揄,陆良笑容不减,他这么大的年龄了,吃过的盐比小年轻吃过的米都多,自然也看穿了林巧枝佯装的镇定,还有年轻人此刻不平静的心绪。
他们是同志啊。
走在同样的道路上,有一颗同样跳动的红色心脏。
这就够了。
他笑笑:“你们温厂长把我吃了怎么办?”
林巧枝抿住唇,还是没忍住噗哧一笑。
她看向这座庞大的步进梁式加热炉:“这里面内部零件数以万计,陆厂长,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在哪一处零件上做文章?”
陆良不知道。
如果他知道,还用得着为了高额维修费用四处奔波,还用得着面对德国方面无理的维修要求和狮子大开口的维修费用如此忍气吞声吗?
但他可以全力配合林巧枝一一去看,去听,去找。
此刻,陆良潜意识里有这么一个念头,林巧枝能精确指出同样内部构造复杂的电机问题,清除了病灶,那么找出病根,也不是没有希望。
她有突出于常人的目光和头脑。
还在自己最擅长的农机领域,率先突破了领先世界水平的、极其不可思议的拖拉机。
他看了那份挪走他们经费的立项申请,心里也是不得不服气。
她是有洞悉和突破领先技术的能力的,换一个领域,多一点时间,多一点支持,难道会一点希望都没有?
他不信。
哪怕一丝也好。
整个车间都在按照林巧枝想要的方式运作,再一次被重修的绕组,也在兢兢业业地工作。
林巧枝看着钢铁胚料在步进梁中移动,用中空铜管去听加热炉内部的声响:“当初组装的时候,误差标准应该还是很高的吧?”
“当初技术要求是精确到毫米级别的误差范围,这个倒是完成的很好。”陆良给出数据。
林巧枝点点头,继续去看下一处,“这方面质量确实不错。”
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步进梁在高温、高负荷的环境下,依旧能稳定运行。
整套加热炉技术含量确实非常高,德国人没有在这上面做手脚,反而做得很严谨。
倒也好想,如果在整体装配精度上做文章,那出故障可就由不得他们控制了,四面八方到处漏风、到处出问题的大设备,恐怕谁都觉得是个麻烦的烫手山芋。
但即使如此。
也足够林巧枝头疼了。
这座庞大的钢铁巨兽,包含了大量的齿轮、链条、传动轴等零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