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70-80(第19/20页)

   但就是因为熟悉,余组长才更清楚眼前这个情况有多难搞。

    他一焊枪焊下去容易,但裂纹的走向、长度和深度复杂各异,如果找不准焊点,那后面的情况就糟了,轻一点,众目睽睽之下裂缝蔓延出更多裂纹,重一点,做焊接测试的时候,原本能扛20吨力的转向架,可能5吨负荷就会像是“折断筷子”一样生生裂开。

    焊工可一点不比钳工难度低到哪里去!

    别看着一点小裂纹,到了田地里,拖拉机作业的田间震动,会让裂纹以每秒0.001mm的速度不断扩展,原本二十年寿命的拖拉机可能3个月就坏。

    要是发生田间作?*? 业断裂导致侧翻事故,事情可就大条了。

    余组长正是因为技术够高,资历够深,才更明白眼前这焊出裂纹有多让人头疼,简直是要命啊。

    他握着焊枪,又瞅了表情镇定的林巧枝一眼,总感觉她信心十足的样子,低声试探着说:“林工,我来预热,你来焊接?”

    虽然没听说过林巧枝在焊接上有什么战绩,但就凭借刚刚她思路清晰、井井有条的指挥,余组长就感觉她水平多半是不差的,聪明人嘛,学东西快。

    再加上手也稳,还真不是没可能藏着一手好焊术。

    反正锅已经厚着脸皮甩了一回,虽然眼下气氛很好,锅也被砸烂了一半,好像风险不大的样子,但他还是觉得稳妥点得好,打个守城门的安全战术。

    不过林巧枝这次不接茬了。

    倒不是什么甩锅、风险的问题。

    她确实会焊,还看过各式各样的前沿焊接方法,甚至上手试过,但是手上焊接技术,和余组长这种几十年的老师傅肯定比不了。

    林巧枝拒绝地摇头,道:“还是你来,而且后续完善生产线上焊接、补焊方案的工作,都需要你们焊工组来做。”

    “行吧。”余组长也只好应下,不仅是因为林巧枝是项目负责人,得听她的,更现实的一点是,这确实是他们焊接班组的工作。

    再者说,即使林巧枝愿意担责任,焊工班组的锅也是没法完全甩出去的。

    “开始吧。”余组长也不再多说,大徒弟给他递过来焊把,焊罩,然后开始了探缝、清缝、预热的工作。

    林巧枝也戴上一个面罩。

    再远一点,有些好奇的,随便拿一块黑玻璃,也都可以看清余组长怎么焊的。

    别看余组长是老油条,但有一手过硬的本事和技术。

    真的做起事来,也是一丝不苟的。

    这也是林巧枝无所谓他甩锅的原因,人上了年龄,好面子,想保点晚节,也就是和王工爱骂人的个性的一种嘛,她自己标准高,要求严,也不知道多少人背后骂嘀咕她呢。

    就跟她当初嘀咕王柏强一样。

    人嘛。

    实在是多样又复杂,完全没有钢铁机械纯粹好懂,她也不是很想费劲一个个去搞懂。

    林巧枝在项目里就一个原则,技术说话,实力为先。

    遇到事情,就事论事。

    遇到疏忽和问题,追根溯源。

    焊件的温度逐渐高了起来,余组长又拿了石棉板挡住身体隔热。

    林巧枝注意着焊件的温度,预热温度也是很重要的,预热不到位,陡然焊接,旁边都是低温,焊接部分的超高温能融化钢板,那简直就和“冰玻璃杯泡进热水里”没有什么区别,裂纹短短两三分钟就会贯穿整个焊件。

    别看“裂纹”区区两个字,其中门道够写不知道多少本书,让不知道多少焊工为它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所有前期工作准备完毕。

    余组长整理了一下手套,左手拿着焊丝,右手握着焊枪。

    心里还是微微感慨,遗憾林巧枝没有原来那么……嗯简单好应付了。

    不知道出去见了多少老油条,都有抗性了。

    林巧枝正是这时候说:“裂纹根源可能集中在下密网,尤其是靠近八字交叉处,试着往里面探一探,我个人觉得裂缝根源应该在里面大概一指半深的地方。”

    焊枪火花一溅。

    余组长感觉眼前被焊花晃了一下,林工是怎么知道的?还指示得这么清楚?

    但是工件已经预热,温度处于舒适窗口,没有时间再仔细去问了。

    余组长的眼神专注起来,透过焊面罩,盯住一道道裂缝,宛如一个趴在山坡上的狙击手。

    上战场前,无论有多少情绪,有多少对此次出征能否胜利的猜测,又或者看着家人的照片思念的抹眼泪,难过又想家,但在真的踏上战场的这一刻,就只能全力以赴的去打好这场仗了。

    什么责任,甩锅,看法,在他握起焊枪的那一刻,全都像是电火花一样飞溅,然后化为虚无。

    只有焊接的结果,才是唯一有意义的东西。

    余组长表情凝重,焊枪深入,同时命令:“晃火。”

    旁边的焊工连忙让加热的火来回摆动,使得工件受热均匀,又避免过快的冷却。

    对于这一组密集复杂、原因暂不能确定的裂缝,余组长自己也没有太大的信心。

    因为原因不能完全确定,以至于里面藏在边角或者裂纹弧度里的细纹,都是难以判断和清查的。

    但凡少焊一条细小裂纹,都可能带来各种出其不意的严重后果。

    而找到裂纹源头,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办法。

    对这个裂得无缘无故的八字加强筋,余组长心里没底,所以动作偏慢,焊得极为谨慎。

    所幸林巧枝没有说什么,这让余组长暗自松了一口气。

    要是当众被点出来,那面子可就丢大了。

    “找到了吗?”

    林巧枝关注进度的询问,透过飞溅的焊花和面罩传进来。

    “暂时还没有。”余组长说完,觉得不太有面,又补充了一句,“应该快了,马上。”

    这个“马上”就很有灵性了。

    中国人应该都懂,无论是距离目的地多远,无论是到底还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赴约,都可以用“马上”一词回应,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

    余组长回了一句,心里还在想,这么多细细碎碎的裂纹,看都看不清,哪里有那么容易找。

    林巧枝则微微蹙眉。

    她在梦里,是见过这种情况的裂纹的,根据表面的纹路,推测出裂纹根源应该不会偏离太多。

    其实这和她们钳工要研究的力学有些重合,没错,就是那些什么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固体力学,弹性力学,变形力学,断裂力学……真的没有一个好东西!到处欺负人,今天欺负钳工,明天欺负焊工,后天欺负全世界,然后拍拍屁股洋洋洒洒而去,依旧我行我素,嚣张得很。

    林巧枝脑海里又努力调用了一下相关的知识,把梦里几次经验和眼前的裂纹对照。

    “余组长,你把手往下挪半厘米,往四点钟方向,探一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