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110-120(第11/16页)

参考着他们第一遍排雷的结果,比如第一个被怀疑的,就是炉管供应商法国庞培公司,大家提出,“会不会是炉管材料质量问题?”

    修复后裂缝反而扩大,很明显就是材料延展性不足。

    林巧枝确认问道:“抽样送检的时候,高温抗蠕变性能查了没有?”

    高辰一边回忆,一边点头道:“查过了,抽样送检之后,得到炉管材质成分都是完全符合标准的。”

    顺着自己的思路,林巧枝一步步做着排查,同时熟悉着裂解炉这个装置。

    乙烯生产的设备真的极其复杂!主要包括裂解和分离两大部分,光是裂解反应数量就有上万个,温度超过800摄氏度,停留时间却仅有0.2秒左右,为了抑制二次反应,高温裂解气必须快速冷却,随后的分离流程最低温度需要降到零下165摄氏度左右。*

    操作难度非常高,反应过程复杂,高温烫伤、低温冻伤、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很难想象这众多危险会汇聚到一个生产项目里。

    连林巧枝这种顶好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面对这项石化工业中最难的乙烯工业技术,也是有点吃力。

    好在还有晚上梦里可以补补课。

    高辰:“……”

    高辰在面对林山雁和同事的询问的时候,只能干巴巴的憋出一句:“坦克式推土机。”

    怀疑他们长得不是一个人脑。

    等高辰再特意集齐各个岗位工人,让林巧枝亲自看一次现场实操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了,全然放弃了抵抗,不管理智如何叫嚣。

    林巧枝这一看,真看出问题了。

    正常来说,看这种实际操作想要一次看出问题,必须要对整套系统理解得特别深。就好像中医,要对复杂的人体了解得特别透彻,才可以一把脉,就精准说出问题所在。

    林巧枝显然是不可能短短几天,达到这种理解和境界的。

    但在她的梦境里,高考恢复前后时间点的故事非常多,也就是说她在梦境里,可以看到未来几年,作为世界背景板的假人按照车间操作制度规范,日复一日地默默操作。

    操作手册这东西,很少会变动。它本身就是规范,什么时候见规范天天瞎改了?尤其是花了两年时间来吃透,来打磨,最后编写出的属于中方的操作手册。

    那什么时候会变呢?

    当然是出了意外、出了大故障、出了操作事故。

    不管是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后续操作规范肯定会修订,以避免问题再现,即便不是操作问题,那也会做一些预防性的修改。

    这些,全都会体现在车间的运转中。

    而理解车间工人的操作,其实难度上也是比直接去理解这一整套30万吨设备低的多的多。

    理论上,林巧枝只需要找出差别,变动之处,就能倒推出修改的原因。就像是人忽然戴上了围巾,那多半是天气变冷了,当然,也不排除有心上人送围巾这种小概率事件。

    就是很正常的推理逻辑。

    林巧枝看着车间工人操作变动的地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同时道:“高温裂解气有800℃,从破裂管线泄漏,遇到空气自燃,同时急冷蒸汽喷出形成雾团,所以当时看到了火苗,也有白茫茫的雾气迅速笼罩裂解炉。”

    高辰点头,然后试探着问:“这里有问题吗?”

    要是最开始,他肯定心里第一反应是质疑林巧枝了,但是试过几次之后,他的想法已经默默被改造成了林巧枝的模样,首先怀疑是不是自己脑子的问题。

    “这个没有问题,属于基础的判断了。”

    林巧枝摇摇头,而是提出:“我是觉得你们最近判断的方向有误,不会是急冷系统操作不当导致热应力失衡。”

    第118章  出错了就要端正态度

    判断有误?

    高辰精神一振, 有误,肯定是看出了点名堂。至于技术团队出了错,那就更正常了, 前面那么多技术问题被攻克,不都是代表林巧枝指出了前面考虑方向的错误吗?

    现在多他们一个不多, 少他们一个不少, 也没有什么好丢脸的,最关键的是,不能把锅扣到他们头上!!

    维修这个东西是这样的。

    谁也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对另外三方来说,一旦确定是己方责任, 甚至是设计失误,那或许是天价赔偿,如果是部分缺陷,不论是返修还是重做, 都是一笔恐怖的开销。

    尤其是提供技术包的鲁姆斯公司,是绝对不愿意承认是他们技术根源上的问题, 而且作为成熟的技术方, 他们也坚信自己的技术没有问题,故而,鲁姆斯的专家团队也是四方中最强势的。

    而对于中方而言,也是肯定不能承认是他们“操作问题”的。

    这么昂贵的设备,肯定是有保障协议的,但是人都知道,保修绝对是不会包人为损坏的!就好像自己把电脑掉进湖水里, 泡了一夜,没有哪个公司会提供免费保修或更换, 除非它是冤大头。

    但问题就摆在这里。

    按照合同和协议,三方是必须把这个问题找出来的!他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且不说国际政治方面的问题,就单说他们各自公司的市场,人家花了上亿美元采购的东西,没有任何保障和说法,一定会是震动世界工业圈的大新闻,失去市场的信任,距离集团完蛋就不远了。

    如果问题不大,大家肯定是认真工作,解决问题,皆大欢喜。

    但如果真的埋着大问题,谁也不愿意承担,最最起码,表面上也要有个过得去的说法——比如把问题推给中方。

    又或者,让中方再拿一笔维修费出来,弥补这部分返修或者重做的恐怖损失。

    这个时候,就是谁弱谁吃亏了。

    没办法,谁让你连技术哪里出问题都看不出来呢?

    这就和战场一样,谁拳头小,谁就受欺负。

    各方利益冲突之下。

    林山雁等人才会忙得脚不沾地,到处开会,不管是小问题,还是可能藏着大问题,他们都必须做好万全的应对方案,绝不能吃这个闷亏。

    所以,这看似日日和平检修日常下,实际藏着汹涌的漩涡和暗流。

    中方的技术人员,真的是顶着千斤万鼎的压力在谈判桌上,想要尽力避开这些危险的漩涡和暗流。

    林巧枝一直都知道,人弱小的时候是要吃亏的,就像她小时候,说话都是没有人理会的。

    但从眼下情况看,新中国现在还未尝不是处于“尚且弱小”这个阶段?

    真的在下面当基石还好,感觉欣欣向荣,势头向好,越是往上走,反而越能感觉到这种四面八方的压力,感受到没有硝烟战场的虎视眈眈、四面群狼。

    林巧枝看着检修日志,道:“做检测的时候,发现了温度分布异常,炉管表面测温显示局部温差达到了150℃,而设计允许的最大温差为80℃,其中急冷区与裂解区交界处温差尤为显著……”

    林巧枝把检修日志的观点简单复述后,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