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130-140(第13/15页)

那块平坦的被褥,伸手扒拉几下摆好,都是相同的红色的背景,一点也不违和,四宫格就只差一角了。

    林巧枝伸了伸脖子,也是一乐:“珍珠肯定要闹了。”

    从小她就对这种事特别积极,还有宁妈妈疼她,撒娇讨好也要,每每都能如愿,这种事,可缺不了她!

    然后等中药煎好……林巧枝感觉自己也要闹了。

    怎么会这么苦!!

    长痛不如短痛,林巧枝心一横,干脆屏住呼吸,咕噜咕噜一口闷了。

    林巧枝感觉都要躺不住了,没事干的日子可太难捱了,终于是从珍珠她们三的严密看管中,重获了自由。

    也不知道那中药怎么回事,补得很,她感觉浑身牛劲儿,简直没地方使。

    “才修养了几天?看你说得夸张的。”孟主任给她拍了拍前肩。

    林巧枝心里小声蛐蛐,换您来喝几天,看夸不夸张。

    “有些事想开些,父母厂里会帮你照顾好的,你要是有什么想法,比如给你妈妈……”

    林巧枝感觉自己情绪有些异常的平静,好像很多东西随着高热被剥离出去了,“不用了。”

    孟主任听出她的语气,年轻面庞上竟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波动,心里也叹一声。

    林巧枝有点冷淡漠然的想,以后要是他们生病了,住院了,或者老无所依,也该是先找林家栋。所有的一切都给儿子了不是吗?不仅是家里的财产,家里的房子,连女儿给的东西也全部给儿子了。

    那就找儿子好了。

    给女儿一口饭吃,再施舍一点爱意,希望她掏心掏肺。

    给儿子掏心掏肺,当命根子一样爱,只盼着他给口饭吃,买件衣穿。

    儿子稍微好一点的,就高兴得不得了了。

    美其名曰,对儿子女儿一样疼爱。

    甚至是说更疼爱女儿,但转手就把钱财留给儿子继承,让女儿继承孝道和责任。

    简直是世界上最可笑的笑话。

    有些人就该好好劳改,狠受一些教训,父母不教的东西,让社会好好教一教。

    有些父母也该吃一吃苦,尝一尝亲手养出来的苦果,而不是让女儿去吃苦,妄图甜一甜只是带把的家栋和耀祖。

    ***

    消息只在红旗厂内掀起了一点波澜。

    在温厂长等人的引导下,倒是也没有传出什么言语,什么姐姐帮扶弟弟,哪里有实打实的好处重要?

    一个个都谴责林家栋这丧良心的玩意,自己造孽就算了,可别影响了林巧枝,影响了红旗厂的发展,影响了招工名额和厂里福利,再同情一下林武强和江红梅,养这儿子可真是糟心又遭罪。

    连工作都白搭进去了!!

    那可是工作,况且还是红旗厂这么好的工作!!

    旁观者想到这一出就心疼,吃里扒外,简直是家里的定时炸弹,自家可千万不能出这种。

    一时间,厂里男娃的日子都有些不好过了,调皮些的,屁股上都要多挨几下拖鞋的胖揍。

    林巧枝从家里出来,先就去倒腾她那一套工具。

    该保养的保养,该擦油的擦油,该打磨的打磨,把骨头活动开了,可算是舒坦了。

    她能早早结束那个填鸭式修养,还要多亏了宋莆带着一些人马赶过来。

    她就觉得自己很明智了!

    早早接下了下一程的工作。

    顺便对宋莆也有了一点好感,宜她!

    唯独,林巧枝有一点疑问:“怎么是一些人马?他那个,我之前听电话里的口气,感觉就像是他一个人来。他还带了什么人?”

    把正十二面体拿在手里把玩着,顺口问。

    “不是他带的,是几方听说了他提交的方案,主动想要来,胡开记胡部长你还记得吧?”赵振云简单介绍情况。

    宋莆正带着几个外贸部的同志,还有几个从广交会来的外商代表团一起坐火车到江城这边来,这是很罕见的情况了。

    宋莆感觉头皮都有些微微的发麻。

    原本这个宜机化,虽然名字听着很高级的样子,说白了,就是生产队稍微修一修耕地。

    有斜坡,水一冲就把土、肥都冲走了,稍微修一修,弄成阶梯的样子,能蓄水蓄肥。

    不是特别适应拖拉机,只能用到百分之六七十的性能,修一修,争取能用到八九十。

    适应小麦种植特性,适应更多的农业机械化,从而提高效率、提高产量!

    本来是个简单活,原本也只是初步针对他们研究的川?*? 蜀一带。

    之所以想找林巧枝,主要是想要有前瞻性。

    做这个,眼光要长远,否则辛辛苦苦下力气干的,倒腾两年就没有动静和后续了,等于白干。

    好的宜机化方案,理论上是能受益几十年的。

    就好像那些当地干部,认认真真做下一些实事,往后两三代人提起来,都是发自肺腑地感谢:“是个好乡长/好县长啊……”

    而说起前瞻性。

    都不约而同提起了林巧枝。

    宋莆打听了一圈,还拜托老师也打听了,听到太多次这个名字了。

    “红旗厂的林工,听过吧?”

    “你肯定知道,你这找谁都不如找林工。”

    “林工?那肯定不会错啊,感觉她简直都要成业内传奇了,我看内部资料,说真的,就一个感觉,牛,她那颗脑袋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多想法,你要前瞻性,找她准没错。”

    宋莆真心实意地去请教,也是把这些建议认真地拿小本子记下来,还没见人,已经写了不知道多少遍林巧枝的名字了。

    这才有了那日主动搭讪的场景。

    他对机械化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毕竟从59年起,就明确提出“农业根本出路在机械化”,身处农业这一行,不可能完全不懂,于是在得到林巧枝口头同意之后,很快梳理出一版方案。

    等方案交上去之后。

    他傻眼了。

    没有等来直接批复,反而等来外贸部的亲切问候,从效率提升、到小麦产量增幅,再到某块耕地的具体数据……

    “我国19亿亩耕地中,倾斜6度以上的耕地,约有4亿多亩,尤其是一些高坡度的,原本都不太适宜耕种。如果按照东方龙这款拖拉机的性能针对性改造,预计可以再造多少亩良田?”

    “按照丘陵地区适宜的水稻和小麦亩产,你能大致估算一下丘陵地区粮食增产幅度吗?”

    “能问一下,这个……”

    ……

    最后,胡开记提出:“宋同志,我们想要一份切实有力的数据,一张强有力的对外名片。”

    对外打响名声,闯去世界战场,强有力的实绩显然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也是最锋利的武器。

    于是,宋莆看着和他同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