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年代女军医: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五零年代女军医》 20-30(第4/17页)

上这个,很快就能暖和了。”进卧室后,许晚春刚脱了鞋上炕,母上大人便递来了温暖。

    于是她二话不说,飞快换了棉衣棉裤。

    又喝了一大碗烫口的红枣糖茶,僵硬的身体才慢慢缓和过来。

    真不是她娇气,从早上起床,一直到这会儿的下午一点多,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天气里奔波这么久,没成冰棍都是她抗冻了。

    “好点不?”许荷花将闺女手里的空碗拿到一旁,又伸手摸了摸她的手脚:“怎么还是这么凉?”

    许晚春怕痒,将脚往后缩了缩,才笑道:“哪有那么快?娘,我半个月没回来了,您在家里都好吧?师父他们怎么样?”

    说话的同时,她不忘打量养母的气色,六年过去,岁月并没有在对方的脸上留下多少痕迹。

    反而因为当上了村里的会计,因为读了很多的书,更多了几分干练与大气。

    “能有啥事?最近大家伙儿都猫冬呢,娘都不咋出门,再这么下去,怕是要胖了……你师父师娘也好着咧,我们经常聚一起吃饭,你一个小人家家的,操不完的心。”

    确实,面色白里透红的,根本不像是风吹日晒的农村人,说句不合适的,许晚春甚至觉得此刻的养母,比六年前,两人刚认识那会儿还要年轻。

    这时,已经胖成球的茯苓跳上了炕,伸着脑袋嗅了嗅,确定是熟悉的气味,立马挨着人蹭来蹭去,还夹着声音,喵喵叫唤。

    当归也不甘示弱,即使不上炕,也硬是将大脑袋挤了过来,哼哼唧唧地抗议着,抗议小主人太久未归。

    “一天天的,就你惯着,这俩家伙可从来不进我屋。”许荷花笑骂两句,又细细打量起闺女的面色。

    虽然长到一米六了,虽然已经长成含苞待放的明丽少女,但在做娘的心里,她还是需要自己小心照顾的小娃娃:“你着手脚还是冰凉,娘去你师父那边抓副预防伤风的药,煎煮了你发发汗?”

    “不用,娘帮我煮个姜汤就成……多放些水,等会儿再泡个脚。”许晚春的头确实有点昏沉,她一手揉着当归的大脑袋,一手顺着橘猫的背毛,说完又关心起旁的:“有我的信吗?”

    许荷花本来都快走出卧室了,闻言一拍脑袋:“有,不止信,还有包裹,有出版社的,有于院长的,还有你师兄的,娘这就去拿。”

    第23章

    雪天出行不易。

    许晚春已经半个月没回来了。

    她看着养母从木箱子里拿出一个硕大的包裹放到炕桌, 又转身取出两个小的,无奈捂脸:“最大的又是师兄寄的?”

    听出闺女语气中的无奈,又给递上剪刀的许荷花也笑了:“可不就是, 景梁自己还是个学生, 估计身上那点子钱,全给你买东西了。”

    其实许晚春明白师兄这般做的用意,大抵是感激她承欢师父师娘膝下。

    收到礼物当然开心,但再这么下去,她真怕师兄连老婆本都花光了。

    毕竟自三年前, 战争结束, 回到军医大继续学业后,师兄就一直给自己寄包裹。

    写信拒绝也没用, 人家依旧雷打不动的,每隔一两个月就有一个大包裹,这次的尤其大。

    “那你拆着, 娘去给你熬姜汤。”撂下这话, 不等闺女反应, 许荷花人已经出了卧室。

    师兄的包裹是个大工程,许晚春打算放到最后, 先将最关心的报社来信拆了开来。

    提到这事,她忍不住汗颜,往日是她清高, 是她想当然了。

    有绘画功底,并不代表她就有创作故事漫画的能耐。

    本以为琢磨一两年时下的小人书,便能轻松拿下。

    但……理科生跟艺术类的真的有壁。

    天知道,闷头学习整整两年后,许晚春就开始了投稿岁月。

    然而, 整整一年多,等到的不是石沉大海,就是退稿。

    饶是成年人内芯,许晚春也着实受到打击了。

    可就此放弃她又不甘心,毕竟坚持了三年多。

    说道这个,不得不提起这时候的人是真热情,不少退回的稿件中,编辑都会将退稿原因说清楚,还会给予意见跟鼓励。

    许是这些鼓励起到了作用,又或许她本就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在第四年,她另辟蹊径,发挥理科生的优势,将物理小知识融进每个单元故事中后,果然成功了。

    只是刚成功卖了稿子,又一个打击接踵而来。

    许晚春以为,出小人书是作者跟报社分成的。

    她甚至多次算过,哪怕一本只分0.5分钱,全国铺设下去,每次也有五百一千起步,若幸运重版,只会更多。

    然而……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分成,只有买断。

    且因她是民间画师,拿实习生稿酬,一幅以最低的0.8元买断。

    第一次出版成功的稿子一共10个小故事,共有200幅。

    也就是说,她辛辛苦苦四年,总共就得了160块钱。

    约时下工人的四个月工资。

    听着似乎不算少,但遇到采药季,母女俩上山半个月就能赚到。

    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许晚春及时止损,她也确实没有再给出版社寄稿子。

    之所以重拾起来,还是因为当时的编辑,在连续来了两封劝说的信件后,又专门找了过来。

    那是个年纪不大的姑娘,她没说什么大道理,只特别强调,主编同意她往后的画稿涨到中级画师的价格,以2.5元一幅买断。

    转而又奉上整整一麻袋的信件,请她看看读者的来信,再作决定。

    说实在的,许晚春从来没想过会有读者给她写信,毕竟创作漫画的初衷,只是为了钱。

    她以为会有丰厚的稿费,从未生出高尚的想法。

    但才看了将近二十封信时,她便被信中,纯粹的感谢给触动了。

    他们感激她,因小人书,让孩子们在漫画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有大赞她这是为广大民众普及知识的善举,请她务必继续画下去。

    当然,许晚春依旧是个俗人,触动归触动,其中,画稿大幅度涨价,才是她继续下去的最大动力。

    这一坚持,就又过去两年。

    她陆续被约稿了一千多幅,稿费也涨到了单幅3元。

    也就是说,这两年,光靠漫画,她就攒了三千多块。

    再加上母女俩这些年采药存的,已经足有六千多存款,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钱财动人心,可许晚春没有被巨大的诱惑冲昏头。

    虽然离动荡的十年还很遥远,但某些运动过两年便已见雏形,她得见好就收。

    想来,这次报社的信件,除了最后一次稿费外,便是劝她继续画下去。

    事实也的确如此,许晚春喜滋滋的先看了下报社开具的“稿费支付通知书”,这可是去银行取钱的凭据。

    待将凭据妥善收好后,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