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年代女军医: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五零年代女军医》 100-110(第14/15页)

许晚春,第二天一早,难得的神清气爽。

    匆匆过来瞧情况的曹景梁,总算将心放回了肚子,又将口袋里,患者家属硬塞的几颗糖全给了妻子,便又忙忙回去战伤外科,开启了新一天的忙碌。

    医护人员每天都坚持着差不多的工作。

    当然,时不时也会有些新鲜事情发生。

    就比如今天,主任级别以上的人开会时,院长将上级单位派发的新任务交代了下去。

    看着文件中……让尽快安排出教室与临时住宿,并协调许晚春主治医师的时间内容时,宋民迎笑的那叫一个得意。

    就连坐在他旁边的孔文钦也是春风拂面,毕竟小许医生也算他们战伤外科的自己人嘛,与有荣焉……哈哈,相当与有荣焉!

    其实胸外科革新的动作并没有刻意保密,所以,领导层不少人都听说过。

    也对前些日子,许医生被上级抽调的原因,有所猜测。

    只是谁也没想到,改革的速度会这般快。

    在座的全是人精,脑瓜子更是一个比一个好使。

    稍一琢磨,便明白了,之所以这么速度,除了后面有高层力挺外,改良本身定然是极其成功的。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那位小许医生,经过这一遭,怕是要闻名全国胸外科了。

    她才22岁啊!

    不仅有本事,还命好!

    遇到不藏私、不打压,甚至愿意将她捧上神坛的老师,不是命好是什么?

    当然,名师与高徒,也是相辅相成的。

    只要后面小许医生不拉跨,未来在胸外科上的成就,定然不低。

    再想到她如今的手术成功率,怕是不到30岁就能站在胸外科顶尖处了。

    到那时,给宋民迎这老匹夫带来的光环,也是相当大的。

    想到这里,散会时,放射科主任表面恭喜,实则酸溜溜:“老宋,你倒是好运,得了这么聪慧的学生。”

    烧伤科的主任也很是羡慕的跟了句:“好苗子难得哟。”

    “我确实是运气好!”宋民迎才不管这些人如何酸,笑眯眯承认了,毕竟得意学生跟着自己学习前,已经很有本事,他纯属捡漏……嘿嘿。

    见他居然这般“恬不知耻”,众文化人面上依旧笑眯眯的,心里却将人骂了个臭狗头。

    同时,众位医者也好奇起来,改良的器材,到底好到什么程度?

    医院里没有秘密。

    虽说上级单位没在文件上点名胸外科小许医生的贡献。

    但谁也不是傻子,短短半天的功夫,就将事情了解了七七八八。

    于是,整个医院都知道,小许医生即将开班授业了。

    对新型器材好奇的人还有很多。

    同一个科室,又同处一个办公室,汪鸿多少知道许医生每天都要去实验室试验改良器材。

    不过,为了避嫌旁人的劳动成果,他虽好奇,却从没主动问询过。

    如今,上级单位的文件已经下达,汪鸿总算能将好奇问出口了:“……我能看看吗?”

    许晚春面露歉意:“只有一套器材,被京市那边要求留下给工厂当样品了,手上还真没有。”

    这样啊……汪鸿有些遗憾,不过很快他就关心起重点:“新器材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吗?能提高多少?”

    应该能将成功率提升到30%以上吧,要知道,之前血管破裂,修复的成功率才不到5%。

    不过许晚春没有直白的说出来,担心旁人觉得她飘了,所以只道:“目前不确定,具体还需要大量的实例佐证,提升肯定有的。”

    汪鸿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他不好意思笑笑:“是我急切了。”

    许晚春表示理解,能挽救更多性命,作为将救死扶伤刻在骨子里的医者们,哪个能不感兴趣革新技术?于是她笑着安抚:“等过些日子器材到手,肯定要跟汪医生共同学习一番。”

    汪鸿自是连连道谢……

    =

    时间又过去三天。

    就在许医生渐渐不再被同事们当猴看。

    就在许医生猜测,是师兄先出差,还是她先开始培训课时……

    本该遥遥无期的住房,却毫无征兆的批下来了。

    直到来到行政部,看到警备区营房科的管房干事,许晚春才确定是真的。

    管房干事是上尉军衔,率先敬礼:“首长,我是营房科的丁大河,您喊我小丁就可以。”

    许晚春回了个礼,笑道:“丁同志好。”

    首长好说话自然最好不过,丁大河也露出笑来:“房子由曹副主任与您共同申请,所以签协议的时候,您二位都得到场,不过曹副主任还在手术中……您看您这会儿有没有空?我先领着您去看看房子?若是房屋没问题,到时候让曹副主任再抽空看房签字就好。”

    房子一事,一直由师兄处理,许晚春还真不知道居然还要先看房,她抬腕看了眼手表:“大概多长时间,一个小时后我还有一台手术。”

    丁大河:“来得及。”如果这位首长不墨迹的话,来回半小时就差不多了。

    许晚春:“那行,我回科室与同事说一声咱们就出发?”

    行政干事插话:“得三方人都到场,许医生,我跟丁同志在大门口等你怎么样?”

    那自然再好不过,许晚春一口应下!

    房子诶!总算有房子了!

    希望面积大一点,左右邻居没有极品。

    抱着这样那样的美好期望,离开医院步行5分钟后,许晚春便看到了未来十年,或许更久的住处。

    公寓是典型的赫鲁晓夫楼,红砖外墙、水泥勾缝……可能还掺杂了些中式的设计元素。

    许晚春不是很懂这方面的知识,只看了几眼呈长条形的整体风格,便将视线专注到了眼前的单元门洞上。

    丁大海边爬楼梯边解释:“……这边的公寓全部是四层,每层两户,只有2楼和3楼有单独的阳台,两位首长共同申请,上头给批的是正团级别中,面积最大的80平房屋,朝阳,在2楼。”

    这个许晚春知道,一楼潮湿,四楼没有自来水加压,最好的便是2楼与3楼。

    说话间,三人已经到了二楼。

    一层两户,门对着门。

    见丁同志径自走向门楣旁,用红漆写着:军产-沪-12-201门口时,许晚春好奇问:“202住的是哪一家?”

    丁大海显然做过功课,他推开门,领着两人进屋:“对面是普外科的郝主任。”

    那不就是李想师兄的顶头上司……很好,邻居不是极品,许晚春放下心来,开始在房间里转悠。

    80平,铺设木地板的房屋,被划分为三室一厅一卫一厨的格局。

    两间15平,外加一间12平的三间卧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