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不偏心: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本宫不偏心》 240-250(第11/38页)

起骑马到了小院子那边,胤禛早早就等着了,站在门口瞧着翻身下来的青年,比六阿哥更快一步辨认出来,顿时皱眉:“胡闹!”

    九格格笑嘻嘻的:“怎么能说是胡闹呢?我这一身,也只有四哥和六哥辨认出来了,若到外面,保准是谁也认不出来的,我正好能在外面走一走玩一玩,也顺便听听外面到底是如何议论我的。”

    胤禛冷笑一声:“你以为你遮掩的很好呢?寻常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漏洞,首先是这头发,这些年虽说民间略有些松散,大多是将头发保留了许多的了,但也就没有你这种露出鬓角来的。再者就是这耳朵眼,远看可能看不见,但近看却是能看得见的,你真以为是唱戏,梁山伯和祝英台呢?再者就是这说话的语气,行走的姿态,女子和男人差别很大,你越是模仿,越是四不像,你若是想到外面走走,带足了人手,女装也可以和人谈诗论词。如此装扮,是将人当傻子糊弄呢,你将别人当傻子,也小心别人将你当傻子。”

    九格格就有些失望,六阿哥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九妹……九弟弟长途奔波,总算是来了,咱们进去歇歇脚,有什么话,也在屋子里说,别在外面说。”

    胤禛顿了顿,转身往内走,九格格也忙跟上。进了屋子,胤禛就问道:“这一路可顺利?可曾遇见了什么事儿?”

    九格格知道他是关心自己,也并没有很执着之前的事儿,忙笑道:“顺利的很,现下江南许多书生都想往外跑,生怕被四四哥给抓了,所以我反着走,倒是挺容易的。”

    车马多,再者,也更容易打听到江南现在的情况。

    九格格并不很将那些流言蜚语当回事儿,只兴致勃勃的和胤禛说自己打听来的江南特产:“听说有个村子里的菱角整个江南都出了名的好,还往京城送过呢,我可一定得去尝尝,还有西湖美景,我也一定要去看一看……”

    数来数去,说的都是些吃的喝的玩儿的。

    胤禛听着,也深觉得自己之前简直是瞎操心。他摆摆手:“行了,你六哥最近闲着,你若是想去哪儿,让他陪着你去就是了。不过,不要去那偏僻地方。我知道你自小心善,对百姓多有怜悯,也总觉得他们日子苦,多有同情。但是我也得提醒你,穷山恶水出刁民,这话既然能流传下来,自然也是有几分道理的。人若是连活命都艰难,那什么律法,道德,仁义礼义廉耻,这都是虚的,假的,又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服穿的。所以,还是要提防些,就是要发善心,也得先顾虑好自己的安全。”

    九格格也不是小孩子了,她当年也是下过乡的,做义诊。有些地方的人吧,你听着是很同情的,看着也是十分可怜的。可偏偏那些人,做的都不是什么让人高兴的事儿。比如说,偷走他们的医疗仪器,因为金属能卖钱。

    趁着他们不注意,抢走他们的药物,哪怕是对自己的身体并无好处,也要先抢到手再说。

    人真的,穷到极致的时候,连一张纸都是舍不得浪费的,更不要说其他了。若是能谋害一条命,换自己全家活命的机会,那十有八九都会铤而走险的。

    所以她忙点头应了,也不觉得胤禛啰嗦:“我保证我身边是不会少了人的。对了,四哥你若是无事了,尽早启程回京吧,京城现下里,参奏你的可不是几个人。”

    胤禛冷笑了一声:“一群乌合之众。”

    “蚁多咬死象,你不在京城,那些人如何胡说八道,岂不是就随了他们的便?”九格格笑嘻嘻的说道:“再者,这里的事情,既然你已经将树根给挖出来的,那剩下的那点儿枝枝叶叶的,我和六哥就能搞得定了,再者,我还有个想法,我估计在江南这边,需得多停留个一年半载的。”

    胤禛一听这话就知道九格格心里是有打算的,就问道:“你是如何打算的?准备做些什么?”

    “开个歌舞团。”九格格笑眯眯的说道,胤禛一时没理解:“什么?”

    “嗯,开个戏班子。”九格格修正了一下说法,唱戏唱曲儿。编戏什么的,她不擅长,但是六阿哥可以做。再者,民间能人多,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既然朝廷律法不管用,那就试试文化入侵这一手。

    唱戏嘛,也不光是唱唱风花雪月,也得唱一唱男人多是负心汉。将那现代的骗婚骗感情的手段,给唱的清清楚楚,然后呢,再来几个大女主的段子。

    悄无声息的文化入侵,她这种在医院上班,心无旁骛的人,都能体会一二,更不要说现在这种见识少的被关在闺阁里的女人了。

    大清其实也是有自己的文化入侵的,准确的说,应该是满人是准备了文化入侵的准备的——宫里也是养着有戏班子的,皇上若是有什么政策,也会让戏班子编排戏曲,然后到民间唱几天。

    不过呢,也不知道是那戏班子编排的太不好看,还是百姓没空,反正这种方式没起到多大作用,那宫里的戏班子,大多数时候,还是为宫里的后妃们服务。逢年过节的,唱一段,再或者就是到宫外去热闹几天。

    所以九格格一说起来这事儿,胤禛立马就明白了:“你打算从哪儿入手?直接买戏班子,还是从头开始培养?”

    她既然是打算宣传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想法,那这戏班子,就必得是能理解她的,能顺从她的,能忠心她的。直接买戏班子,人家不一定能认可她。但若是从头培养,那戏班子里的顶梁柱,可不是一两天能培养的起来的。

    “我打算两手抓,宋朝时候,有瓦舍。”九格格笑着说道,这个是她现下刚学的。那瓦舍就相当于是一个表演场地,能唱戏,能说相声,能杂耍,还有戏法之类的。她弄这戏班子呢,也不打算只单纯的唱戏,那后世的相声,还有舞台剧,流行曲,就不信吸引不了人。

    买戏班子是初步的,接下来就是培养人手,然后是编排曲目,等着戏班子成熟了,她这边就可以丢开手了。所以,预估的时间是一年半载,若是顺利,半年她就能松开手,然后自己回京,若是不顺利,那就按照一年时间来。

    六阿哥听的眼睛有些发亮:“这就是你说的,文化的一种?”

    “是,我觉得,百姓们收集信息的渠道,不能只有一条,再者,越是将这路给堵死了,只留下书本这一条,就越是显得那些书生们金贵,将来这朝廷的咽喉,可就全捏在这些书生的手里了。”

    胤禛忍不住复述了一遍:“咽喉?”

    这说法,简直太形象了。

    九格格笑眯眯的点头:“所以朝廷需得有更多的能说话的渠道,这戏班子,以前是没用好,但现下嘛,我觉得可以好好用一用。百姓喜欢看什么呢?看好玩儿的,简单易懂的,就问那些书生,现在能不能站在大街上和百姓们讲解这男女有别的言论吧。”

    别说他们能不能拉下脸面了,他们说的,百信也不一定能听懂,听不懂的,自然也不会去想去思考,去跟随跟从了。

    六阿哥轻轻鼓掌:“九妹妹这法子挺好,大清最重要的,并非是那些文人书生,而是那些百姓,百姓民心在,咱们大清就稳如磐石,百姓民心若是被煽动,那无论朝廷做了什么,百姓不承认,大清就如同空中楼阁。”

    他和九格格凑在一起嘀咕起来,什么戏本子,什么相声,什么情景剧,什么舞台剧,六阿哥虚心请教。九格格其实也半懂不懂,她只看过,并不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