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开酒楼: 34、第 34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北宋开酒楼》 34、第 34 章(第1/2页)

    第三十四章

    二妮不能叫二妮了,因为孙蓁蓁给她起了大名,都八岁的崽了,怎么还能一直喊昵称,而且昵称也不怎么好听,二妮二妮的叫,怎么听都是家里第二个姑娘,完全不走心的叫法,也不知道是谁叫起来的。

    问阮氏,似乎她也不记得了,那时候一心铺在病弱的儿子身上,等到她注意到二女儿,好像已经叫二妮了?

    “以后叫二妮可不行,都已经读书认字了,该给起个大名。”孙蓁蓁对阮氏提出,到底是母亲,总不好越过母亲直接拍案决定。

    “起大名?我也没认识几个字,不如蓁娘你给起个?”阮氏眼巴巴的望着孙蓁蓁,没办法,在她看来孙蓁蓁是这个家读书最多的人,当初孙父在的时候,可是抱着才三岁的孙蓁蓁就开始读书认字的。

    起名废的孙蓁蓁:……

    “要不叫菁菁吧?”想了一下后,她默默的说道。

    就像孙蓁蓁的名字,就是从桃夭上来的,逃之夭夭,其叶蓁蓁。

    二妮,哦不,现在是菁菁,菁菁的意思,便是那生长茂盛,这是对妹妹美好的祝愿。

    才不是因为她是草字头,给妹妹也起了相同的画风,怎么看都是亲姐妹。

    至于小毛毛,等大点再起名,光是给二妹起名字,已经浪费了她不少的脑细胞了。

    自从放菁菁出门,这小妮子就跟放山的猴也没差了,好在吃饭的时间必定回来,也是附近治安还算不错,孙蓁蓁才敢让她这么玩耍。

    听说还交了几个朋友,她还挺意外菁菁还有这交际能力的。

    对于二妹交友情况,孙蓁蓁并没有多管闲事,上个世界能在一千年的时间里,她就做到飞升,主要原因还是她不多管闲事,一心修行。

    心无杂念才能进展飞速,说是上一世活了一千年,去掉闭关还有在秘境中探索,体验生活不到百余年的世界。

    大概还不如她在现代见识的多呢,唯一上个世界收获最多的,就是搜集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大大的满足了一个收集癖的爱好。

    上个世界的环境影响下,孙蓁蓁差点没给逼成一个社交恐惧症来,得亏她心理素质超强,才能这么快适应这个世界的生活。

    不然她培养这么多助手做什么,还不就是想要打发他们去社交,让她去赔笑脸那是不可能的,绝无可能!

    就是对那吃货王爷,她都没赔笑过,最多就是对家中长辈,比如孙家村的族老还有叔伯们,相对表情柔和一些,笑脸则是留给自家母亲和弟弟妹妹的。

    有空闲的时候,孙蓁蓁也会亲自去接自家弟弟放学,到底还是个小娃娃,每次这个时候他都会特别的高兴。

    “小娘子又来接弟弟啦。”

    “是。”孙蓁蓁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她本就不喜与人社交,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她是不愿意与人多说话的。

    “大姐姐”孙彬彬出门就见到孙蓁蓁站在那里,当即开心的飞奔过去。

    “渴不渴?”见到弟弟出来,她当即笑着问道。

    “渴的。”孙彬彬很诚实的回答,就看到他家大姐姐拎出一个水壶来,相比别人家随便生水都能喝,他们家就比较严格,水必须是喝烧开过的。

    孙蓁蓁不好跟人解释生水里有细菌微生物等等,反正作为一家之主,不能喝生水,就必须遵守。

    所以作为家里唯一一个需要上学的崽,孙彬彬都会自带水壶,一天下来,到了放学的时候,水壶自然是空了的。

    接过了水壶后,孙彬彬斯文的喝了起来,别看他不过八岁,在他人生的前七年里,家里条件优越,良好的教养让他看起来就跟别的孩子不同。

    即便是不受重视的二妮,也就是现在的孙菁菁同学,该有的仪态还是有的。

    他们没着急回去,而是等教谕出来,孙蓁蓁询问完弟弟的学业进度才牵着弟弟回家。

    教谕对孙蓁蓁很是欣赏,这小娘子看着年纪不大,学问却是不错,对孙彬彬的学业问的也很细致。

    等孙蓁蓁带着弟弟走了,一旁装模作样忙碌的大妈才贼头贼脑的跟周教谕说道,“周教谕,那小娘子跟你说了什么呀?”

    “杨大娘,有事?”周教谕一脸迷茫,似乎对那大妈的话有些不解,他与人说课业的事,这大妈不识字,说了也未必能听懂。

    “没事没事,我先走了。”扬大娘原本还想说什么,正好看到门内的周大娘正虎视眈眈的盯着她,当即脚底抹油开溜了。

    忘记了,这周教谕还有个凶神恶煞的老娘。

    “儿啊,站在门口作甚?”周大娘笑盈盈的出来问道。

    “那杨大娘挺奇怪的,见孙小娘子来接弟弟,便跟我吞吞吐吐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周教谕摇了摇头回答的说道。

    “那种老货,你别搭理她就是了。”周大娘皱了下眉头,她之前就听到一些闲言碎语的,人家小娘子,一个月就来接了弟弟两次,怎么就传的风言风语的。

    倒不是周大娘嫌弃人家小娘子,而是知道自家儿子跟那小娘子根本没那么回事。

    她听儿子说起过,孙小娘子懂的不少,还会询问她弟弟的学业,若是孙小娘子是个郎君的话,说不定还能去参加考试。

    就那些思想龌龊之人,才会在那背后瞎传,周大娘能将儿子培养成如今的教谕,也是有些学识的。

    真要人家有意思,她早就找媒人去说亲了,还等现在?

    至于听说孙小娘子家只有孤儿寡母的,周大娘只有怜惜,多好的孩子啊。

    别说周大娘没怎么接触过孙小娘子,但她接触过孙彬彬,就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一看就是家教严格的那种,只可惜家道中落。

    加上小娘子的年纪太小,周大娘压根没把人家当成儿媳的人选,她儿子都二十多了,之前因为参加科举无心择偶,如今做了教谕,也该考虑了,就想给他找个知冷暖的,年纪大点的也无所谓,相反,她不太会去选择太年轻的。

    比起后世,说不定还是这古人更加的开明,在大宋改嫁什么的,是一件非常寻常的事,相对自由,若是阮氏想要改嫁,孙蓁蓁也不会阻拦,相反,还会准备一份丰厚的陪嫁,风风光光的送她出嫁。

    只是阮氏不愿,孩子还小离不开母亲是其一,其二,她并不认为还能找到比孙父更好的丈夫。

    不说别的,孙父可能不是个合格的做生意的好手,却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和丈夫,阮氏只想替孙父看着孩子长大成人,并且成家立业。

    在古人看来,这已经算是长寿的了,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