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开酒楼: 73、第 73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北宋开酒楼》 73、第 73 章(第1/2页)

    第七十三章

    “要多来几次,学生们会更高兴吧?”跟在孙蓁蓁身旁的阮氏,笑的一脸慈爱的说道。

    在学校里帮忙的这段时间,她已经不像以前那般的多想,每天都很忙碌,孙蓁蓁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她的变化。

    孙蓁蓁无语中,“呵,多来几次我的荷包就要吃空了,必须让赵令闻给我报销。”

    心在滴血!

    一头羊可以卖多少银子啊!

    不过毫无意外的,食堂大妈这边压倒性的胜利,这些御厨就是些小渣渣。

    就看那些个调味料,御厨们愣是看傻了眼,这么些不老少的东西,简直眼花缭乱。

    “这算什么,要是我们校长亲自出手,那才叫厉害呢。”食堂大妈骄傲的说道,她们有一些都是从城里面馆过来的,做一段时间的食堂,就会轮流回去那边。

    “真有这么厉害?”御厨们有些怀疑的问道。

    “那是自然,我们可都是校长亲自培养出来的。”食堂大妈用实力说话,要是在这里的是悦丰楼的大厨,那厨艺可比她们还要好。

    这下御厨们是真的心服口服了,好好的留在学校里学技术,认认真真的记笔记,这都是难得的经验,平时没地方学的。

    孙蓁蓁是真觉得,自己这个技术学校,弄不好会成为另一个时空的烹饪学校,这烹饪技能满点。

    悦丰楼和面馆已经开了一年多的时间,可以说管理模式已经成熟,没有孙蓁蓁在也一样运转,她时不时的写一些新菜式,同时鼓励她旗下的厨子开发出新的菜式来,为有这样才会进步。

    无论是面馆还是悦丰楼的厨子,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抽掉来技术学校,给学生们上课。

    这八十个学生里,可不止是六七岁的孩子,更有十来岁的孩子,光是赵令闻收留的孩子,就有好几个十几岁大的。

    甚至还有女娃,被发现的时候简直难以置信,这小女娃竟然在一群乞丐里面隐藏了好些年。

    不过也正常,每天脏兮兮的加上为了活下去,光是要钱等就累死了,谁有那闲工夫去关心别人?填饱肚子就不容易的事了。

    所以被发现的时候小姑娘有那么一阵的害怕,后来发现,除了一开始的惊讶,随后还是该干嘛就干嘛,根本没人因为她的性别转换有什么不同。

    最后更是上了学堂,连许多男娃都没机会上的学堂,在慈幼院的她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

    比起那些男娃,在技术学校女娃成绩更加的优秀,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大考,前十名里,八个都是女娃,这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

    其中自然不包括孙蓁蓁,在她的眼里,没有什么男女,只有聪明的人。

    在这所学校里,性别从来就不是用来区分人的标准,也没人可以这么做。

    无论是男娃还是女娃,在这里无疑是掉进蜜罐里,除了学习累了一些,比在家的时候简直好的太多太多,不用担心吃不饱,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床铺,不像在家里的时候,几个兄弟挤在一起,也不用穿哥哥的旧衣服,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年长的孩子,按照不同的兴趣进行了分班制,他们已经学习了三个月的文化课,比起跟那些矮他们许多的小孩,他们更愿意学一些可以谋生的东西。

    孙蓁蓁知道他们迫切的想要些什么,太过缺乏安全感,有些东西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更放心。

    就像她当年刚穿越到上一个世界一样,面对那样的世界,她充斥着各种的不安心的感觉,没有什么比自己掌握住自己的命运更好的办法。

    十几个孩子就这样分配到不同的班上,开启了他们真正的职业培训。

    这不是说一年两年就能学出来的,光是工匠,就要分好些不同的工种,木工细分下去也不少,更别说是陶艺等等其他的工种,没个五年十年别想学成的。

    无论是孙蓁蓁还是赵令闻都不着急,他们办这个学校的目的,重点当然是要培养有用的人才,并非当官才是最终的目标,人要是都为了当官而努力,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世界的发展是因为当官吗?

    科学家也是很重要的!

    在孙蓁蓁的眼里,她要做的就是培养科学家,还有最为基础的工作的人员,无论哪一种都很重要。

    在学校里有一点让孙蓁蓁很欣慰,那就是学习氛围,每一个人都异常的努力,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哪怕不知道物价,不少人也明白自己在学校里的待遇,是哪里都比不上的。

    特别是在这里还有奖学金,每个月的考试成绩,前五名,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学金,一年级的第一名是一两银子,也就是一千文,第二名减半,那就是五百文,第三名二百五十文,第四和第五都是一百文,相当于鼓励奖。

    前五名都是女娃,每个月回家,她们都能带回家自己的奖学金,这让不富裕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读书,竟然还能赚钱?

    更别提赚钱回来的还是女娃了,好一点的家庭,会将这些钱存起来,给娃娃将来作为嫁妆。

    孙蓁蓁就是故意的,让那些人注意到闺女也一样的优秀,不是都喜欢男娃吗?当女娃比男娃更加的优秀的时候,还能改善家里环境,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一开始送到学校来的三个女娃,就是家里实在太穷,穷到养不起孩子,听说上学不要钱还包吃包住,自然就动心送了过来。

    不要以为住在汴京城附近的百姓就能多富裕,家里穷的不要太多,光是给地主员外干活,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那还都得看雇主是否有良心。

    遇上黑心一些的,说不定都要家破人亡,偏偏那些人穷归穷,还乐意生孩子,一生就生一窝的那种,都认为多子多福。

    完全没想过越生越穷的问题,反正生下来的女娃就遭殃了。

    能送三个女娃上学校的,算是里面相对还好一些的,这三个女娃也是学的十分刻苦的那种,一刻都不敢放松,因为她们清楚,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像她们这样再大一些,说不定就被卖去有钱人家干活,每个月还要给家里银子。

    哪会像现在这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哪怕学业繁重,依然心中留有光明,而不是去伺候别人。

    有那些钱带回去,当初决定让女娃读书的家庭,简直不要太扬眉吐气,先前都被别人说傻,送闺女去学校有什么用,还不如留在家里面帮忙。

    现在好了,年级第一的女娃带回家足足一千文,一个月一千文啊,那还只是读书而已,听说等升到高年级以后,还按照成绩包分配,那工钱就不一样了。

    什么男娃女娃的,只要能赚钱回家,那都是好娃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