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臣子谋》 80-90(第21/30页)
朕会让皎皎代表皇室,一同前往。”
宁惠帝这话出口,惊得殿中众人心头一跳,裕亲王疾声否定道:“不可!陛下,公主殿下是万金之躯,怎么可以前去如此险要之地?请陛下三思。”
“阿薇也是尊贵的宁朝明珠,尚且都能为了宁朝远嫁戎朝,皎皎又如何是去不得?江南道一带也是她的子民,如今受苦受难,她作为皇室贵女,既然力所能及,便该前去。”宁惠帝的话语冷淡而又坚决。
他淡漠的眼神投向楚延琛,而后开口道:“驸马,你觉得呢?”
楚延琛躬身一礼,开口道:“回陛下,公主殿下宅心仁厚,对于陛下的决定,她定然是会欣然同意的。只是江南道一行,确实是危险万分,还请陛下为公主做好万全准备,以保公主安全。”
“现在依着江南道形势的发展,不是简单的赈灾,陛下,增兵吧,暗地里多多增兵,在如今局势尚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时,尽量多派援兵,悄然进入南境,今年的冬季应当是来得早,如今不过是入秋,便已经感觉到冷意了,那么只要我们能拖到冬季降临,届时天地降温,敌军冬衣缺乏,人困马饥之际,形势必然逆转。”
在听得楚延琛的话后,宁惠帝和裕亲王面上显露出一丝的为难,并非是不想调兵前往,而是因为此时不仅是北境有异动,西境竟然也是有了动静,先前宁惠帝派遣了两拨去江南道赈灾的人马已然是京都中能够派出的最多人马,若是妄动边军,就怕让其他两地发现情况,届时四面楚歌,可就真的是危在旦夕了。
宁惠帝犹疑片刻,而后转头对裕亲王道:“皇弟,你手中的安平军尚能动多少?”
听到宁惠帝提及安平军,裕亲王微微一愣,他低头想了想,而后斟酌半天,轻声道:“大约也就三成。这些年,安平军不再增员,好在边境尚算安宁,这安平军除了到了年纪,退下来的,倒还算是整建制在,如今离江南道最近的,能够动用的也就三成,再多是不能动了。”
宁惠帝面色严肃,眉头紧皱,他点了点头,而后看向楚延琛,道:“怀瑾,你和文卿先前提及的化夷归宁,朕心甚慰,这一次你们前去江南道,朕将人手派给你们,你们放手去做。”
楚延琛同谢嘉安躬身一礼,而后开口道:“是,陛下放心,臣等定然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实行化夷归宁之策略,你们须得慎重,还有你们的安全最为重要,莫要太过冒险。”宁惠帝提点一句,他今日特地召这两人进宫,便是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而后接着道:“这一份折子你们带回去,好生琢磨一下,此行该如何行事。等朕的旨意下达,就是你们启程之日。”
“是。”
楚延琛和谢嘉安看得出来,宁惠帝同裕亲王还有话说,故而两人不再久待,而是躬身一礼,退了出去。
宁惠帝看着两人离开,他心头略微惆怅,这些都是他们宁朝的大好男儿,此行的危险,他如何不知,尤其这两人的身份特殊,让这两人前去江南道,只怕他要有些日子不得安宁了。
“陛下,何为化夷归宁?”裕亲王刚刚听到一半,心中疑惑,不由得开口问道。
宁惠帝转过身来,同裕亲王一同坐下,他耐心地解释道:“是怀瑾和文卿提出的对于蛮夷之地实行的三个计策,分为腐化,内耗,归顺。”
“腐化,就是加开互相市交易,既是在今后加强与蛮夷等人的诸般买卖交易,并将大量奢侈无用之物卖于蛮夷,如珠宝、绢布、瓷器。一来以此换来大量的药材,用于宁朝民生,二来则以这些奢侈无用之物腐化敌人心志。通过诸般买卖交易,还可达到控制对方必需品,如盐、茶、米粮之类,让他们今后离不得宁朝。这样一来,今后如若蛮夷之人有所异想,我们只要断绝与他们之间的交易买卖,他们就会轻易屈服。”速说到这里,宁惠帝叹了一口气,“这是一个好计谋,可惜要耗费的时间太多,而我们如今最缺的就是时间。”
宁惠帝顿了一下,接着道:“内耗,这是因为南蛮本就是多部族,部族之间从不是齐心协力之辈,怀瑾提到我们可以扶持其中的部族,令他们之间相互制衡,这般只要部族之间多征伐,内耗严重,彼此猜忌,便就无法威胁到宁朝。”
“至于归顺,便是派遣儒师,深入蛮夷之地,进行教化,传播我宁朝想法,去其蛮夷之性,长久以往,让他们以习得宁朝文化为荣,到了那个时候,蛮夷之民,与我宁朝百姓又有何不同,哪里又会再有攻伐之事?”
宁惠帝眼中闪过一抹异样的风采,他朗声道:“这三策,不仅仅可以用于蛮夷,更可以用于戎朝,一旦能够稳妥实行,届时,南北两地,再无攻我宁朝之野心,更无攻我宁朝之勇气,更别说攻我宁朝的实力,长此以往,便自是有归顺我宁朝之心,到了那个时候,边境之地再无隐患。”
听着宁惠帝说完这三策,裕亲王不由得击掌叫好:“果然是无双国策!”
宁惠帝点了点头,而后却又无奈地叹息一声:“可惜,这三策虽然可根治南北蛮夷之野性,但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对现在的情况来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看到宁惠帝面上满是失望的神色,这时候裕亲王已然是压下了先前对于派遣自己的长子前去南境战场的担忧,他心头微微一动,而后小声道:“皇兄,若是如此,臣弟以为,在这当口,倒是有一些事,可以实行,也好为实行这三策铺一铺路。”
宁惠帝眉头一动,认真地盯着裕亲王,随后便听得裕亲王的窃窃私语。
在这明亮的殿堂之内,一道冰冷而幽深的计策油然而生。自然,出了宫门的楚延琛和谢嘉安并不知道宫中后来商议了如何情况。
两人走到了宫门口的时候,谢嘉安忽然开口道:“如今江南道的情况已然是败坏了到了如此地步,皎公主殿下前往,怕是太过危险。刚刚在殿内,楚大人应当为公主考虑一下。”
谢嘉安的面上满是不虞,似乎对于刚刚楚延琛的同意十分不满。这一份不满,甚至让他险些喊出赵清婉的小名。
楚延琛的眸子冷冷地扫过谢嘉安,敏锐地察觉到谢嘉安话语中的那一个‘皎’字,他垂下眼眸,遮掩住眼中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嫉妒,而后沉声道:“这事儿,陛下主意已定,不是你我二人可以改变的。既然已经是注定的了,那让陛下改主意,还不如让陛下多给公主派一些护卫,做好万全之策。”
“况且,”楚延琛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他想了想,道:“若是闵埕反了,你觉得他是对我们俩的敌意更大,还是对公主的敌意大?”
话说到这里,已经将意思挑得极为明白了。恩科舞弊案,不是没有追查到闵埕,也不是说不去处理闵埕,只是江南道灾情严重,陛下为着江南道的安定,只得暂且按下这一份处置的折子,只等着江南灾情一定,再来一个秋后算账。
想来闵埕应是察觉到了,楚延琛心中怀疑闵埕早就叛了,不过估计闵埕好歹是有些脑子,故而并未大肆放南蛮之人入关。只是他不懂,闵埕到底是在等什么?
谢嘉安愣了一下,他开口迟疑地道:“你是如何肯定闵埕反了?”
“如今钦差的急报尚且能够送来,闵埕如果是真的反了,那么这一份急报里应当是会写到的,陛下的监察员可不是吃素的。”
楚延琛扯了扯唇角,露出一抹讥讽的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