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在我: 360-3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天命在我》 360-380(第23/39页)

老虎在虎视眈眈。

    梁国人知道他们就在那儿,一直看着睢丘的方向,露出垂涎的目光。

    然而他们的行军实在是太过迟缓,是一种稳扎稳打的作风,和武国往日里的行兵作战风格有所不同。

    这么做带来的好处是,武国有更长的时间可以治理疆土,也有更长的时间可以使民心顺服,还可以趁春种秋收积攒更多的粮食。

    梁王听闻他们在已经占领的城池开学堂,允许平民幼童入学。

    还听闻他们创建了一个名为“报刊院”的部门,将书籍刊印等事项独立出了司典和司政两个部。他们教导孩童的书是武国人所编,街上演的戏本子是武国人所写,学堂里面负责传授各种知识和捉妖术的人,也是武国专门派来的。

    有密探冒着被杀的风险弄来了武国人印的书,辗转交到了梁国的朝堂上。

    梁王看了一眼,怒气就忍不住涌了上来。

    “什么乱七八糟的!”他脸红一阵白一阵,眼中充满了不理解,“第一页就讲什么是天命所归,居然讲能开太平盛世,能让百姓吃饱饭的就是天命所归……”

    他浑身上下都是冷汗。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怎么会让他汗流浃背?因为这几句话是在掘他们统治的根。开不了太平盛世的就不是天命,让百姓吃不了饭的也不是天命。

    什么才是天命?天命就是天定!自两千多年前圣人的时代逝去就一直是这样。

    皇帝是天命,由天所定,所以他是皇帝,因为是圣人之后,尊奉祖命,名正言顺,所以皇帝是天命。

    然而商悯给他们整了一出这个?

    要是按照武国那边的解释,天命不再是天命所归了,而是人命所归了!

    梁王想到此处,脑子里头蹦出来一个词——民心所向。

    这些道理他并不是不知道,作为一个君主,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君与民的关系。

    但是君主不会直接对百姓说因为我让你们吃饱了饭,所以我是天命,而会说因为我是天命,所以我让你们吃饱了饭。

    这因果关系截然不同。前者聚焦于君主的个人能力,后者则聚焦于君主的天赋身份。

    由天赋予,理所当然,不可被质疑。

    倘若君主没有个人能力,那该怎么坐稳君主之位?如果君主不能使百姓吃饱饭,那岂不是说明君主也不是天命了,百姓也没有必要顺服了……这怎么可以?

    商悯不止在掘他们的根,也是在掘自己的根啊!

    她今日可以让百姓吃饱饭,如果有朝一日她没有办法让百姓吃饱饭,百姓岂不是有理由对王族升起反心?!

    实在荒谬!

    姬成墨也看着那些书册上交的内容,脸色连变,“真是大逆不道之言。武王恐怕是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了,她现在是可以主持局面,也可以在征战与治民之间保持平衡,可是她能做到,她的子孙后代能做到吗?”

    他用匪夷所思的语气说,“她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制造统治难度?怎么会这么短视!她不替自己的继任者们想想吗?”

    他们当然没有办法理解商悯心中所想。

    在她的心里,如果当皇帝不是为了实现四海升平的终极抱负,而只是为了享受权力,那这个皇帝当得毫无意义可言,还争它干什么?

    她是走上了集权之路,这是在这个时代这个背景下的唯一选择,可想而知,如果等王朝建立,新朝的集权水平也会冠绝以往,胜过大燕和大虞。

    久而久之,上位者只会想着愚民,只会想着维.稳,想永远高坐在庙堂之上,紧接着到来的就会是国家衰弱,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她此时所举,就与姬瑯临死的时候说“以贤为帝”异曲同工。

    皇帝当由贤者担任。

    如果商悯没有穿越前的记忆,她不会那么做,但是她还保留着前世的珍贵记忆,它提醒着她的不同,照亮了她的来时路,警示着她即将走过的路。

    她也始终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更何况,圣人后代之所以统治着大片的疆土,只是因为他们是圣人之后吗?

    圣人让自己的后代成为领导人族的人,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承担起那份责任。圣人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种责任,否则他们不会天柱之下还灵,不会带领人族铸造九根镇世神柱。

    只是现在几千年过去,人心变化太大,那些已经成为了王侯将相的圣人后代忘记了自己责任,甚至曲解了先祖之意,用圣人后代的身份给自己的统治宝座镀上了金身。

    梁王之流才是背弃了先祖期望的人。

    梁王挑拣着桌子上的战报,又递给了姬成墨。

    姬成墨一看,沉默下来。

    主持报刊院修订各类书籍的人,是他的堂妹,姬初寒。

    他知道父亲给姬初寒下了蛊虫,原以为这个女孩一辈子也逃不过他们的掌控,却没想到到了武国之后,蛊虫就失灵了。

    姬初寒以梁王子孙的身份主持着武国的事务,甚至还帮助武国向梁国民众宣传武王的德政,让他们民心归顺。

    她以这等身份出现在被武国占领的梁国城池中,所带来的效果是极其显著的。她亲口站出来说梁王得位不正,那么梁王就百口莫辩,因为她就是那天宫变的最大见证者。她又亲口说武王仁慈,会厚待梁国百姓,那么梁国百姓就会从原本的十分质疑降低到五分质疑。

    姬初寒是一个无比显眼的金字招牌,用于稳定梁国民众之心。

    “背祖忘恩!”姬成墨怒道。

    梁王也是此刻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小瞧了自己侄女的性情,更小瞧了武国的手段。

    一个不到十五岁的小姑娘罢了,还能翻出浪花?事实是她还真能翻出浪来。

    如果武国没有能力取出她身体中埋藏的蛊虫,那么姬初寒或许就不会背叛。可是蛊虫被取出,计划被全盘打乱,这失败的恶果只能由梁国吞下。

    在惶恐不安中,又一则惊天噩耗被摆到了梁王的桌案上。

    梁国派出去攻打大燕的其中一支军队,足有十五万人,而燕军则派出了十万将士迎战。

    最终,十五万梁国兵被大燕将军袁遥所率领的十万燕军踏平。

    为什么说是踏平?

    因为大燕军队自与多国交战以来,首次大规模派出了象兵。

    只有大燕掌握了驯服大规模象群的方法,也只有他们能够将这种野兽运用在战场上。

    几百头身披铠甲的巨象踏入敌阵之中,将梁国军队冲击得不成阵型。

    象兵是有办法应对的,它们体型巨大,容易被当做活靶子,所以在攻城之战尤其是火器交战中,人们对象兵的运用非常克制。

    但关键是这次大燕与梁国交战是发生在少有遮挡的荒原上,火铳的射程有限,能够起到一点作用的只有骑兵和弓箭手。

    然大象身上覆盖着铁甲,弓箭难以洞穿,双方兵马接近交战之后,象兵如入无人之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