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70-78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70-78(第21/25页)

   胤礽趁机提起,让石家办个赏花会,邀请曹家赴宴,先让两边走动起来,将来结亲不显得突兀。

    康熙目的达到,才没时间管这些:“你们看着办吧。”

    石家得了准话,赶在万寿节前办了春日宴。

    曹家为表看重,孙夫人带着两个儿媳,并家里的孙子孙女都来赴宴,场面好不热闹,宾主尽欢。

    石静怀孕之后,除了孕早期有些难受,之后一直很平稳,吃得香睡得甜。

    她和胤礽不闹孩子,孩子也不会闹她。

    到了孕晚期,没有传说中的水肿,只是肚子大了,行动不方便。

    如今撷芳殿和毓庆宫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如铁桶一般。

    除了詹事府,连乾清宫的眼线都所剩无几。

    卧榻之侧,石静终于可以安睡。

    内部安定,外部也很安定,反太子党的核心大阿哥和八阿哥全都深陷亲事的泥潭,被未来岳家各种挑剔,自顾不暇。

    安亲王府甚至因此一度与简亲王府交恶,把骂战开到科尔沁去了。

    端敏公主和萨仁熙也不是吃素的,明明是萨仁熙抢了安亲王府表姑娘的亲事,被嘲讽两句就急眼了,专程派人进京给安亲王府好看。

    三方骂战持续了好几个月,一直闹到太后跟前,太后气到装病才躲开。

    消息传到乾清宫,皇上把大阿哥和八阿哥叫到跟前狠狠骂了一顿,不但停了两人的差事,还要求两人出面平息事端。

    大阿哥丧妻又丧母,丧得不行,躲在府邸不出门,就像当年讨债一样,将所有事都推给八阿哥。

    八阿哥没办法,亲自去安亲王府赔礼,吃了闭门羹。跑去简亲王府说项,被不冷不热顶了回来。

    简亲王是端敏公主的庶弟,与端敏公主一向不是很和睦,见八阿哥左右逢源,看热闹不怕事大地写了一封书信给端敏公主。

    端敏公主接到简亲王的书信,便以为女儿筹备婚事为由,请旨进京。读完简亲王的信已经很生气了,进京之后看见八阿哥这副死样子,端敏公主没收住脾气,把八阿哥狠狠贬损了一顿。

    端敏公主是八阿哥的姑母,也是他未来的岳母,如今出了这样的事,被长辈责备也只能忍着。

    可端敏公主千不该万不该捎带上八阿哥的生母良贵人,当着八阿哥的面骂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一下把八阿哥给惹毛了,不欢而散。

    亲事也就此搁置。

    这段时间宫里宫外都闹哄哄的,胤礽的消息极为灵通,听说什么都回来讲给石静听。

    孕晚期的石静足不出户,却像一只趴在瓜田里的猹,每天新瓜多到吃不完。

    保真保熟包爽。

    等石家办完春日

    宴,黎百玉又带着石青和石争进宫请安。

    “青儿看上谁了?”事关妹妹的终身,石静自然关心。

    石青闻言红了脸,如石争第一次进宫那样,羞得直往黎百玉身后躲。能让性格开朗,有话直说的石青羞涩成小媳妇,可见是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人。

    反倒是石争坐得端正,嘻嘻告诉石静:“曹家二郎看见三姐姐腿都迈不动了,直看着三姐姐说这位妹妹在哪里见过。”

    曹宣有四个儿子,长子曹顺,次子曹頔,三子曹颀,四子曹頫,其中长子曹顺和次子曹頔都比曹寅的儿子大。

    按齿序,曹家二郎应该是曹頔,小名骥儿。

    曹家的情况,都是胤礽告诉她的,想来不会出错。

    有红学家将曹寅看作贾政的原形,那么曹頔应该对标贾琏之流。

    石静看了石青一眼,果然见她的脸更红了,基本确定是一见钟情的桥段。

    “曹家二郎形容如何?”她只问石争。

    石争想了想说:“高挑的个儿,长眉修目,白白净净的一个人。说话斯斯文文,连个大声儿都没有,做事却周到,把阿玛和祖父哄得团团转,就没有不说他好的。”

    听完石争的话,再看石青,人都快躲到黎百玉身后去了。

    越是羞涩,越是满意。

    曹家的长子是曹寅,嫡长孙是曹颙,而在石家的春日宴上,曹家却将曹宣的次子曹頔推到前边,可见皇上已然给曹家通了气。

    石静让人带了石争去院子里玩,问黎百玉:“阿玛怎么说?查过这个曹頔了么?”

    就算是盲婚哑嫁,顶多婚前没见过面,该调查的底细还是不能马虎的。

    黎百玉点点头,既是回答石静,也是说给石青听的:“曹頔虽然不是长房嫡子,读书却很好,已然通过府试,明年准备参加院试。孙夫人对曹頔非常有信心,说他明年一定能考中秀才。”

    若真能考中,十五岁的秀才大有可为,配青儿倒也不算辱没了。

    有康熙皇帝在一日,曹家便会富贵一日。即便康熙皇帝驾崩,也是太子胤礽接班。只要曹家老老实实不犯大错,应该不至于如历史中那样被抄家夺爵。

    万事有曹家托底,子弟再不济,也可安享富贵。相比曹頔的个人才能,石静更关心他的德行。

    有才无德,也非良配。

    这个黎百玉派人从侧面打听过了:“曹家二老爷一共有四个儿子,都规矩得很。大爷已然成亲,成亲之前屋子里干干净净,唯一的妾室还是大奶奶有孕的时候,给自己的陪嫁丫鬟开了脸。二爷曹頔一直寒窗苦读,屋里也没有乱七八糟的人。二房不如长房煊赫,对子弟的约束却比长房更严。”

    “二夫人好相处么?”在古代孝字大过天,有个好夫君都不如有个好婆婆,石静也怕曹家二房治家太严,让石青受委屈。

    “我与二夫人见过面,是个很随和的人。听孙夫人的意思,二房治家严是二老爷的缘故。”刚听说二房治家严的时候,黎百玉也有这方面的顾虑,旁巧侧击套过曹家女眷的话。

    “那就好。”石静相信黎百玉看人的眼光,悬着的一颗心算是放下一半。

    另一半还得找胤礽验证。

    “追缴国库欠债的事完了吗?”晚上躺在床上,石静问胤礽。

    胤礽不解:“早完了,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曹家没再跟国库借银子吧?”石静把担心的问了出来。

    胤礽更糊涂了:“曹家从来就没向国库借过银子,何来再借?”

    原来曹家是后来借的银子,现在还没发生。

    历史上,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对国力消耗不小,在这个世界战事被缩短为两次。

    第二次有西洋最先进的火器加持,赢得颇为轻松,比历史上的惨胜耗费少得多。

    再加上胤礽这些年治理河道初见成效,水灾一年比一年少,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多,对国力也是补充。

    还有青蒿粉和青霉素,在胤礽的主持下不再只属于权贵阶层,逐渐向民间推广,对增加人口和劳动力很有助益。

    损耗小,补充多,还有源源不断的新增人口,国力强盛指日可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