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70-78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70-78(第8/25页)

最后各退一步改成侧福晋。”

    胤礽失笑:“哄抬市价。”

    “不全是为了抬举宝珠。”

    石静也笑:“当时宝珠就在内室,按我说的她明明可以做正妻,却被惠妃拦下,还被好一通贬损,现在肯定将人恨毒了。”

    见胤礽额上的汗越出越多,石静怕他损了身体:“别强撑,去内室吧。”

    胤礽摇头:“这药霸道得很,你受不住。”

    石静红了脸:“纾。解出来就好了,办法多得是。”

    胤礽忍得难受,还是被石静扶下炕,与她去了内室。

    半个时辰之后,胤礽和石静都大汗淋漓地躺在床上,胤礽是虚的,石静是累的。

    “手劲儿可真大。”

    胤礽喘息着说:“你再用点力,都要断了。”

    石静躺在旁边哼哼:“放心,皇上还盼着嫡长孙呢,会给你留下的。”

    年后,宝珠被内务府拨去大阿哥的府邸当差时,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

    宝珠出宫没几日,惠妃和大福晋同时病了。

    “出了这样的事,皇上很生气,把大阿哥叫过去狠狠骂了一顿。还不解气,又来跟我抱怨惠妃的不是。”

    太后无辜被牵连,怨念满满:“皇上气大阿哥酒后无德,说管不住下。半。身的男人能担当什么大任,枉费了皇上对他的教导和期望。”

    “骂完大阿哥又骂惠妃,说大阿哥都是她惯坏的。自己的儿子都管不好,如何能协理六宫。”

    太后拉住石静的手,絮絮说着:“我向皇上推荐了你,可皇上说你一日生不出儿子,就一日管不得事。”

    石静早有准备,温声安慰了太后两句,追问:“皇上把协理六宫之权交给谁了?”

    太后蹙眉:“好像是德妃。四阿哥办差得力,十四阿哥书读得好,皇上夸德妃会养儿子,平日办事也妥帖。”

    看来要与德妃对上了。

    石静没穿过清朝,却知道康熙三十六年大事小事多到飞起,内务府都想撞墙。

    皇上觉得德妃能干,全交给她好了。

    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十五,五阿哥胤祺大婚,迎娶员外郎张保柱的女儿他塔喇氏为嫡福晋。

    同年三月二十六,四阿哥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生弘晖,洗三礼、满月礼、百日礼,一键三连。

    十一月,六格格也就是和硕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第三代土谢图汗。

    十二月,七阿哥的侧福晋生七阿哥的长子,又是洗三、满月和百日礼,一键三连。

    彼时康熙皇帝还未大封皇子,皇子公主几乎都住在皇宫,嫁娶除了内务府,也要东西六宫的话事人操心。

    不管德妃想不想操心,反正石静不想。

    等到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大封皇子过后,诸皇子有了爵位全都出宫建府,再与德妃争权也不迟。

    中间这一年,石静正好专心备孕,两不耽误。

    据史料记载,太子妃石氏应该在康熙三十六年八月生下胤礽的嫡长女,按齿序称三格格,出生即封郡主。

    可康熙三十六年都过去四分之一了,石静的肚子还是没有动静。

    七月初,无定河治理成功,连续两年没有水灾,康熙皇帝给无定河改名为永定河,至此两岸百姓再不用流离失所。

    七月中旬,康熙皇帝以朔漠平定告祭先祖之后,奉太后巡幸塞外,去科尔沁避暑、秋狩。

    “三阿哥、四阿哥的嫡子都生出来了,你不着急,我都着急了。”石静想要托病不去蒙古,与胤礽一起留在京城专心造小人。

    不管她如何运筹帷幄,皇上咬死了她生不出儿子就不会下放权力。

    康熙三十六年,是历史上太子妃生产的年份,就算生不出来,遇喜的概率总能大上一些。

    此去蒙古舟车劳顿,吃不好睡不好,实在于受孕不利。

    “他们愿意生,让他们生去,生出花来也不是嫡长孙。”

    胤礽心大得很,每回石静跟他提孩子,他都会温声细语地安慰,只这一回忽然强势起来:“皇上让我务必跟去,河道总督府那边都搁下了。以后你不想去,可以寻个由头不去,这一回必须露面。”

    石静听出不对:“这一回有什么缘故吗?”

    七月流火,两人没有歇在内室,而是并排躺在外间的大

    炕上乘凉。

    胤礽在黑暗中叹气,这事太大,即便他不告诉石静,她早晚会知道。

    与其让她从别人口中得知,还不如他亲自告诉她。

    “当年太皇太后给我选太子妃的时候,最后有两人入围,一个是你,一个是科尔沁达尔汗亲王的小女儿。这个达尔汗亲王你可能没什么印象,但他的福晋你应该有耳闻。她就是和硕端敏公主,先帝的养女,太后的亲外甥女。”

    先帝独宠董鄂皇贵妃,也没耽误在后宫造人,为皇室开枝散叶。可不幸的是,顺治朝后宫孩子的夭折率,只比康熙朝低了那么一点点。

    顺治皇帝一口气生了六个女儿,最后只有皇次女长大成人,不得不从宫外挑养女,满足联姻的需求。

    这位和硕端敏公主的祖父,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她的父亲是简亲王,母亲是简亲王的嫡福晋,也是顺治帝第二任皇后同父异母的亲姐姐,博尔济吉特氏。

    背靠简亲王府,身上流淌着满蒙两族的血液,端敏公主很快被接进宫,由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当今太后亲自抚养,直到十八岁下嫁蒙古科尔沁达尔汗亲王。

    显赫的家世,再加上父母早亡,养母性格温厚,导致端敏公主性格飞扬跋扈,等闲不看在眼中。

    石静刚住进慈宁宫那会儿确实见过一个从科尔沁来的小姑娘,年岁跟她差不多,长得很漂亮,性格有些骄纵。

    她住进慈宁宫之后没几天,那个小姑娘就搬到慈仁宫给太后作伴去了。

    石静都没跟她说上话,脑中只有一点淡薄的印象。

    “你是说……萨仁熙?”

    石静记得好像是叫这个名字:“当时我问你她是谁,你说是你的表妹,从科尔沁来给太皇太后和太后请安。”

    胤礽朝石静那边挪了挪:“她是太后亲外甥女的女儿,严格来说是我表妹。”

    想握住石静的手,被甩开了,听她问:“你跟我说这些做什么?”

    胤礽没抓到手,改为搂腰;“她还没嫁人,非说在等我。端敏公主给皇上写了折子递上来,说想让萨仁熙给我做侧福晋。”

    这下腰也不给搂了。

    胤礽将人重新捞在怀里,好一番诅咒发誓:“皇上格外看重手足,唯独瞧不上端敏公主。她脾气差,谁的面子都不给。那个萨仁熙跟端敏公主一个样,我给太皇太后和太后面子,才对她客气一些。但凡是个不相干的,早赏鞭子了。”

    “她想嫁给我就嫁给我,当我是什么,我不挑的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