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60-70(第20/23页)
“善解人意?多谢夸奖。”赵青青斜了他一眼,轻移莲步,离开了。
只留下赵有志风中凌乱。
第二天,北定府各县就接到了通知,前往府城参会。
这可是赵丰年“受重伤”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员会议,会议主题只有两点。
一是,各县以县衙为据点,按市价回收百姓大豆,二是启动天河计划。
起初鼓励百姓们种大豆的时候就让各县跟百姓们签了契约,无论种出来多少,官府都会回收。
上个月不出所料,大豆收获不错,
要不是碰到了赵丰年被刺杀这事,百姓们肯定更加开心。
如今事情解决了,大豆的事自然也是要提上日程的。
赵丰年前两天跟赵来贵柳大尺聊了聊,让赵来贵把制油厂开起来,依旧担任厂长。
赵来贵起先在赵家村已经做到了厂长,先前下定了主意要陪着女儿女婿一起来北地生活,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赵丰年出事之前,赵有贵还在跟媳妇琢磨能做点什么生意,如今一听赵丰年让他开制油厂,二话不说就应了下来。
制油厂对他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有女婿柳大尺帮忙,又有府衙的支持,这他还能做不好,也不用做其他事,干脆收拾东西回临县得了。
这回收的大豆都会卖给制油厂作为原料。
第一年担心百姓们不放心,由官府出面收大豆,如今百姓们知道了大豆的好,等看到制油厂收大豆,明年就不用官府再出面也会主动种大豆了。
制油厂势必能带动北地经济发展,赵丰年无比肯定,众人自然也都没有意见,只是对于制油厂选址,却起了些争执。
何县丞认为他们小河县种植面积大,大豆也种得多,制油厂理应放在他们县,而拓九坚决不同意。
“你都说了,你们县地多,那肯定是种不过来了,既然这么辛苦,哪里有那闲功夫去制油,厂?对,制油厂干活,我们县就不一样了,地不多,羊群也好管理,都不用多少人手,多余的人正好去制油厂上贡!”
赵丰年笑着纠正,“是‘上工’。”
何止是小河县跟牧县,就是其他人也眼热,谁叫赵丰年请来了赵来贵跟众人介绍了一遍赵家村制油厂呢,大家就是起初不明白什么厂不厂的,听完就知道了。
一个能赚钱的好作坊!
赵丰年是更倾向制油厂安排在小河县的,毕竟也要考虑原材料运输成本。
“大人你偏心,这有什么远的,如今有了丰渠,从小河县到我们牧县,走水路不到半天功夫就到了!”
沙沙县跟犁丘县也很心动,只是沙不多胆小,不敢跟小河县、牧县争,不过令他惊奇的是,一向什么好东西都要往自家抢的莫县令竟然从始至终没有开口,不禁感到好奇。
莫东西瞟了他一眼,“这个虽然也是好东西,但是我们县也会有更好的东西,我又不是什么都抢的。”
沙不多十分羡慕莫县令的豁达,却冷不丁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是,是大人?”
“沙县令不必惊慌,本官是想问问你,你们沙沙县可有什么想法?”
沙县令茫然无措,“赵大人,我们县大豆种的没有小河县多啊……”
赵丰年点点头,“你们县当前种的是不多,但是沙沙县土壤确是十分适合种植大豆,原料上是不缺的,本官的意思是,回头等制油厂做起来了,你挑几个人,去制油厂学习,说不定明年也能再开一家属于沙沙县的制油厂。”
沙不多当即双眼放光,“好,好的大人,我,不,下官回去就告诉大家伙这个好消息!”
北地第一家制油厂最终落户小河县。
而赵丰年也提到了第二个议题。
“……玉带子河上游水量丰富,挖出一条运河连通北地,并不影响下游水量,还是跟挖沟渠一样,每家最好出一个壮丁,条件也跟挖沟渠一样,管两顿干饭,根据最低工作量按日结算酬劳,这是一项长期计划,府衙经过反复推敲,定为五年完成,取名‘天河计划’。”
赵丰年刚说完,底下一片安静。
“好,赵大人,我也去挖!”拓九第一个打破了安静。
众人听完只觉得心情澎湃,似乎已经看到了一条大河波光粼粼地横亘在北地的大地上。
会议结束后,冷存真留了下来。
“冷县令找本官还有事?”
冷存真直接给赵丰年行了一个大礼。
“冷县令这是做什么?倒是叫本官不甚明白了。”
“大人大义,此前是我行事不懂变通,多有得罪,大人要如何处罚下官,下官都认。”
赵丰年没回他这句话,“听闻,冷大人是天元十五年的士?”
“正是。”
“冷县令,世人寒窗苦读数十载,所求无非是高官厚禄,知己红颜,抑或是为民请命,报效朝廷,不知冷县令是哪一种?”
冷存真俯首再拜,“为民请命,报效朝廷,乃吾之夙愿。”
冷存真走后,赵丰年翻着一本帐本,赵青青走了过来。
“看来,冷大人也算是身不由己了。”
赵丰年笑,“能在五个县里为百姓保住最多的粮食,自然是坏不到哪里去,更何况,冷存真此人,有自己的傲气,他能跟盛富贵等人虚与委蛇,却做不来惟命是从,否则也不会记下这本帐本了,这帐本也跟着信一起送去京城吧。”
赵青青点点头。
“话说,最近怎么没瞧见胖哥?”
“他还愧疚着,说是要去牧县帮忙挖河渠,以此惩罚自己,等他什么时候想通了,自然就回来了。”
赵丰年便明白了,赵大胖这是跟当初赵来富一样,钻了牛角尖了,不过,就跟那时候赵来贺说的那样,人迟早能想明白,然后走出来,心情更加开阔。
各县官员回去后,立马发了公告,解释说明了“天河计划”。
得知知府大人要召集人手挖人工河引水,牧县跟小河县百姓见怪不怪,反而觉得又能赚钱了,其他县百姓便有些不安了。
老实说,这要不是赵丰年提出来的,百姓们早就惊恐一片了,正是因为这是赵丰年提出来的,百姓们才愿意听县衙派到各村解释政令的小吏说话,待弄明白是为了引水进北地,百姓们一听就觉得不可能,依旧陷入了对劳役的恐慌中。
“这不还是服劳役嘛?我家可就一个男丁干活,要是去了,留下我们几个老的老,小的小,这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我家两个儿子,这去谁都舍不得,怎么就要服徭役了呢?”
那小吏连忙解释,“你们误会了,虽是说让一家出一个壮丁去挖河道,但是官府是给钱的!不叫白做,不光给钱,还包两顿干饭呢!”
“啥?给钱?这位差大人别是哄我们吧?哪有服劳役还给钱的。”
“那也要看是谁下的令啊,这个计划可是咱们知府赵大人提出来的!赵大人说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