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60-70(第22/23页)

来,再后面就没有记载了。”

    “后面他就去了五树县,偏安一隅,明哲保身,但我相信,他心里有成算,因此,你若是想做好这件事,尽可寻冷存真,杨知事前些日子跟那边打得火热,可为你从中说和。”

    赵有志得了准话,马上就找到了杨菱,而杨菱得知此事,也十分激动。

    “是极是极,北地是该有自己的官学了。”

    将这件事交给赵有志后,赵丰年开始画起了图纸。

    等赵青青找到人的时候,是在工房。

    “原来如此,原先的犁耕地时,常常需要回头转弯,总归是不大灵活方便,而将直辕改为曲辕,犁头的犁盘又可以自由转动,这样一眼,再转弯时就灵活省力多了,大人真是心思灵巧!”

    “这也并非是我想出来的,是某地的百姓们的巧思,我不过借鉴一二,总之,陆师傅,还要麻烦你跟大家这些日子辛苦些,做出两架来。”

    “不敢,大人几时候要用?”

    “三日后吧,三日后运一架去小河村示范,等各县统计数量,这些都要提前做出来,才不耽误了明年的春耕。”

    “那小人明白了,大人放心。”

    赵青青等他们说完方才笑着走了过去。

    “大人,这是方才柳掌柜交过来的参会商户名册。”

    陆木匠见他们有事商量,便带着侄子忙去了。

    赵丰年翻完名册,满意不已。

    李家跟盛富贵倒了后,这北地的不安定因素就没了大部分,至少,从表面来看是这样没错。

    过去一年里,百姓经历了太多,赵丰年私以为,无论是百姓们,还是官员们,都迫切需要一场仪式来庆祝,告别过去,迎接未来。

    当赵丰年在晚饭桌上提出这事,赵来贺还在帮忙想主意,巧娘却见怪不怪,“什么最开心?那肯定是赶集了,尤其是过年那会儿,一想到能去赶集,往家里搬那些东西,单单想着就叫人开心又满足了。”

    赵丰年当即双眼一亮,“娘,你说的对,那咱们就办一场大集,至于日子,就定在腊八吧。”

    于是赵丰年便让柳大统计好愿意参加腊八大集的商家,参会的商家要在这一日推出各种各样调动气氛的活动,而衙门会结合各方面对这天表现最高的商户发下嘉奖,更是免除这一日的税收。

    有这句话在前面吊着,商户们自然都踊跃报名了。

    不过,赵丰年提出对商户进行嘉奖,却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李家倒台后,北地的商户隐约以王家为首,这却并不是赵丰年想看到的,是以,这次也是为了再提拔几家商户出来。

    赵丰年这里召开会议,跟众人商定细节,而王家,王家主也在叮嘱下面的族人。

    “不可拔得头筹?这是为何?”

    “对啊,想我们王家一直被李家压一头,如今李家没了,我们自然是要担起责任来,也好叫大家都知道,谁才是北地的大商。”

    王家主却摇摇头,“那我们王家只怕要步李家后尘了。”

    见族人不懂,王家主解释,

    “我问你们,要是你们是知府大人,你们能愿意辖地出现一家独大嘛?我们王家并非一丝污点都没有,只不过站对了地方,知府大人知道我们王家是个识趣又能关键时候替衙门分忧,这才是我们逃过一劫的缘由,倘若我们一家独大,所谓树大招风,那就该到了知府大人收拾我们的时候了。”

    众人被这番话吓住了,王家主却又笑了,“也不用太担心,只不过退一步,让其他商户也有个出头的机会罢了,我们王家也不是谁都能撼动的。”

    倘若是赵丰年知道王家主这般识趣,定会放心不已。

    三日后,曲辕犁也做好了,正当赵丰年兴冲冲准备带着人去小河县试新农具之时,却被赵青青拦了下来。

    “大人大病初愈,还是虚弱的时候,大人关心百姓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我们自是拦不住的,只是骑马去就是不将百姓们的担忧放在心里了。”

    赵丰年了然,“行,听你的,来人,备轿——”

    近来赵又志跟杨菱一直待在五树县,前两天得知赵丰年今日要去小河县试验新农具,昨日连忙赶了回来,好一起去瞧个热闹,此时看见了赵青青这番话,当即嘴角抽搐。

    “你真像那话本里的一肚子坏水的大贪官。”

    赵青青转头朝着他微微一笑,“难怪你考不上秀才,原来尽看话本去了。”

    赵有志:“”

    杨菱路过,拍了拍他肩膀。

    “你说你,说又说不过赵典吏,何必呢?”

    赵又志:谢谢,更气了。

    小河县的百姓听说知府大人又带来了好玩意,立马冲到流水村围观去了。

    没错,这一站还是流水县,谁叫都是老熟人了呢。

    等百姓们瞧见赵丰年从轿子里走出来,一脸苍白虚弱模样,心里骂了盛富贵跟李家一遍又一遍,随即而来的便是深深的感动了。

    知府大人伤还没好全就急着操心我们种地了。

    这是所有前来瞧热闹的百姓心里的感叹声。

    而等看到知府大人点了一个干瘦的汉子出来,让他将东西套到了牛身上,开始耕地,众人起先还不明白是做什么,随着那速度越来越快,土地轻轻松松难过被掀起,毕竟都是庄稼把式,大家就看明白了。

    “这东西好灵巧,陈小牛瘦瘦小小的,却轻轻松松推着就翻好了!”

    “还不止呢,你们瞧那翻出的土,还是潮的,可见翻得也深!”

    “有了这个,明年地里哪怕是还没完全解冻,都不怕翻地了!”

    百姓们眼红心热地瞧着曲辕犁,恨不得自己跳下去犁一个来回。

    而聪明人已经在留意着知府大人跟何县丞的谈话了。

    “图纸在陆木匠那边,稍后本官会通知各县,你们各自派人去府城工房学习制作,最好是由官府出面,毕竟一架曲辕犁的造价在一两银二钱,普通百姓怕是负担不起,不如由官府做出一批,然后各村统计土地及人数,前往县衙租赁,耕牛也一样,说起来,也是前面忙糊涂了,又碰上了不少事,这耕牛是本官派人在北地外头买来的,不多,已经送了一部分去牧县培育,剩下的三十只,只能各县分一分。”

    昨日就通知了各县衙今日派人来看新农具,也好一起吩咐下去,如今,何县丞听得两眼泪汪汪,其他县官员也是眼热。

    “好东西啊,真是好东西。”

    “我们县也能用啊?知府大人实在是大好人啊。”

    “你们只管用吧,我们县已经有五只母牛怀上了,等到明年,说不准我们县就不缺牛用了。”

    “民之利器。”

    百姓们可不管这么多,只想着明年就能用上了!除此之外——

    “都怪那盛贼李贼,要不是他们,知府大人早就把耕牛给咱们用了!”

    北地的冬季种不了粮食,赵丰年就想起了原先让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