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70-80(第6/21页)

了赵丰年,赶回犁丘县通知百姓了。

    “要我们学医?可我连字都不会啊!”

    “药材炮制不就是晒干?这还用学吗,家里屋前屋后都要干活的,去五树县不是耽误功夫吗。”

    “说是学字不要钱,但是住那里吃那里都要花钱,又是一项支出了。”

    “学也行,就是能不能不学字?”

    莫东西气得恨不得上手打人。

    “你字都不认识,怎么分辨草药?谁说炮制就是晒干的?那里头学问大着呢,你们也是没脑子,去学炮制草药也好,学认字学医术也好,总比你们整日围着地打转强,那些是能握在自己手里安身立命的手艺,外头人家想学本事的,三跪九叩地请了人家收为学徒,还要看人家心情好不好呢,如今知府大人替你们想到了,又有衙门出钱,你们倒好,一个两个就想安逸躲懒!生生白费了咱们县种草药的优势。

    好好好,你们不去,等回头别的县的人去了,人家都一个两个不是当工人,就是做大夫,或者做学问,你们还在地里刨食,你们就知道好坏了!”

    有想不明白的,自然也有那聪明人,立马就明白了个中好处,连忙说要去学,倾家荡产也要去拼一把。

    莫县令脸上这才好看了些。

    怕被别的县抢了先,又连忙赶去了五树县,找到了冷存真,说明了来意。

    冷存真面无表情,“你们县想来就来,通过考验自然可以学,何必跟我说。”

    莫东西心里暗骂了一句冷假面,又陪着笑,“这不是,你管着这事么,都是认识了多年的老伙计了,回头你给多关照关照。”

    冷存真只看了他一眼,不做声,离开了。

    没得到准话的莫东西回到犁丘县,左想右想总觉得不太保险,索性直接找来了那几家有意愿去认字学医的,开启了临时教学。

    药物炮制、医术什么的他不会,但是可以多学会几个字也是好的!

    府衙里,赵丰年听赵有志说了犁丘县令去找冷存真这事,当即就笑了。

    “这个莫东西,原先是颗墙头草,又喜欢什么都争上一争,但是在为百姓谋取利益这方面,确实没什么话可说的。”

    “这也算是好事了,能先启蒙起来,后面也轻松些。”

    赵丰年点点头,“话说,五树县盖学堂的话也放出去了,你们招到了几个夫子了?”

    赵有志一听这话就哭丧着脸,“别提了,除了五树县本县的一个读过书的,就没人来,冷县令把自己都安排上了。”

    赵丰年想了想,“冷县令怕是那没那么多功夫的,这样,你去找翠翠,在府城还有各县加强宣传招人,实在不行,你也自己顶上去吧。”

    赵有志大惊失色,本以为赵丰年开玩笑的,却不想,一抬头竟见他无比认真,当即浑身一哆嗦,随即目光坚定,“你放心,我一定好好招人,哪怕是求,也要把先生求过来!”

    赵丰年满意地笑了。

    赵有志的效率很快,当天晚上就找了找翠翠,然后第二天,两人就带着人出门去了。

    随后,无论是府城,还是各县的百姓,都听到了一个说法。

    “知府大人是为了我们,是为了北地才设立学堂,可却苦于没有夫子,我诺大的北地,也竟找不出一个有志之士,实在是可悲可叹!”

    “为振兴北地而读书,好好好,真不愧是知府大人!说的真好啊!”

    “小可不才,祖上也曾是书香世家,只是后面被戎子压迫,不敢宣扬,略读了几本书,做夫子不敢当,但倘若只是为我北地孩童启蒙,还是可以的,我这就前去五树县,为振兴北地而读书!”

    “既然这样,也算上我一个吧!一起为振兴北地而努力!”

    冷存真没想到,截止到昨日,这学堂还苦于招不到夫子,今日就忽然冒出了这么多人,他都不知道,原来北地的读书人有这么多。

    得知是赵有志招过来的,冷存真一脸赞叹地看向了赵有志。

    “我可不敢居功,是大人让我跟赵翠翠典吏求个法子,这才有了这些人来,不过那句‘为振兴北地而读书’确实是大人告诉我们的。”

    “赵大人足智多谋,我不如也。”

    那还用说,这人从小就是个怪胎。

    赵有志忍不住心里吐槽。

    不过,好在,这事也顺利解决了,五树县的学堂终于能顺利开张了。

    北地还是有不少明白人,也知道读书能给孩子多添一条路,得知五树县的学堂招生了,忙送了孩子前去。

    学堂目前只分了两个大类,一是普通的读书班,二就是医学班。

    医学班的都要经过启蒙识字后才能进一步展开,所以,事实上,目前入学的都在上启蒙班。

    说是来的人多,最后也不过招了一百余人。

    “已经不错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也要一步一步地走,有了第一个学堂,就有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

    “这就是你为什么想把北地第一个学堂设在五树县的原因?为了取个好兆头?”赵有志一脸似乎明白了什么的表情。

    赵丰年微笑,“谐音梗就不要玩了。”

    总而言之,北地终于有了第一家学堂——五树学堂。

    平平无奇,却蕴含着无限的生机。

    “不少学子是外县,甚至是府城送过来的,只能住宿,食宿都在学堂里,好在此前就根据大人的图纸建了住处,倒是不愁地方安置了,就是麻烦了些,本来定的是半月可休一日,只是考虑到路程,是不是要多增加两日?”

    杨菱去五树学堂待过一阵子后,带来了反馈。

    “比起其他县,五树县的路不太好走,树林子也多,就更耽误功夫了。”赵有志也补上了一句。

    五树县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个县树多,“五”跟“九”在北地都属于极数,而刚好五树县县衙门口又有五颗老树,是以才有了这么一个名字,其实赵有志还真没说错,五树县

    的“五树”,还就也有个“无数”的意思。

    赵青青想了想,“其实,无论是小河县,还是牧县,又或者是已经在筹备制油厂的沙沙县,如今都建了厂房作坊,目前是产量还没跟上去,只在周围贩卖,但是大人肯定是希望这些厂房在各县遍地生花,届时总归都是要往外运货的,而那时候,这些县的路就不够看了。

    这些县里,除了沙沙县地处平坦,又多沙石,路况这才稍微好些,其他县的路大多不好走,前些日子,几个县的大人们围在一起的时候,也提起过这事,都想问问大人意思,咱们是不是该修一修路了,只是又考虑到,天河计划是北地大规划,挖河道那边是绝对不可少了人手的,而修路也是个大工程,当真一起做起来,怕是要耽误了天河计划的工期,所以大家便又都犹豫了。”

    赵丰年也不是没有想过修路,只是赵青青说的没错,北地人太少了,一部分去挖河道了,再抽调人修路,怕是百姓家中干活的人手就要不足,即便是好事,届时百姓们劳心劳力之下,怕是免不了要起怨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