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60-70(第10/19页)
史苗也没有假惺惺推辞:“陛下圣明,必然会论功行赏。”
圣上脸色有了一丝波动:“论功行赏?府上两位公子,不在这之上。”
史苗坦然答道:“编撰此册他们未尝帮到多少,是以未曾落款。臣妇带着女儿们做这些,是让她们明白,荣国府受圣上隆恩眷顾,纵使女儿之身,也要为国尽忠。”
皇帝陛下一时不知是迷惑,还是欣慰:“好!好一个为国尽忠。”
迷惑为何荣国府不为两个儿子请功,反而把女儿们的名字放在编撰名册里。
甚至和荣国府不相干的人也有姓名,偏偏漏了最重要的两个。
看来荣国府真心想把这个进献给宫中,又怕太出风头,故而写了女儿们的名字。
用心良苦。
史苗也没想到,她说的都是真话,竟然遭到了这样的曲解。
皇帝陛下看荣国府越发顺眼了,不枉他特意将人召进京城。
在旁边默默看了许久的太后适时开口:
“我朝对有才女子,曾有加封孺人的先例,圣上不如赐一个。”
皇帝陛下很配合的唱起来双簧:“母后说的有理,就这么办。”
孺人,九品。
史苗原本想着,这件事能在皇帝陛下跟前挂个号,姑娘们凭本事挣下御赐之物傍身。
看来宫里想树典型的心,比史苗预想的还坚定。
尤其封赏姑娘们,就像当初封赏史苗的一品诰命,名头好听,彰显皇恩。
女子诰命再高,也没有实权,翻不出多少风浪。
九品孺人,京城一抓一大把。
但这是未嫁女子加封,和她们的夫家无关。
姑娘们以后就是有身份的人了。
皇帝还真是干了一件大好事。
史苗离席,再度行礼:“臣妇,谢圣上隆恩。”
史苗一出宫,后脚封赏的旨意跟着命贾赦袭爵的旨意就送到家。
正好史苗不必换下衣裳,领着全家上下领旨谢恩。
得此殊荣,荣国府上下欢无
不欢欣雀跃,贾敬这下脸上有些挂不住,再不敢大呼小叫,意有所指。
陛下旨意来得如此快,肯定是婶娘还没进宫,就打定主意要给姑娘们封赏了。
欢喜过一阵,史苗却不敢得意忘形。
请走贾敬,召集一家子迅速开会。
她最担心的就是老大,现下已是一品大官,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史苗不得不把神情放得严肃:
“明儿你进宫谢恩,母亲要叮嘱你几句,诸如收粮之类你知道的就如实说,但种粮那些你不像是你妹妹们亲眼看着,亲手种着,不可乱开口,实在不知如何,就装傻充楞,也不要自作聪明。”
贾赦撇嘴,丝毫没有得了官的实感,还是要被母亲训:“儿子知道了。”
史苗又对难掩失落的贾政道:
“这次唯独漏了你,不是件坏事,圣上赏的官和你自己考的官不一样。倘若圣上赏了你,今后恐怕就止步于此,你还小,若读好了书,只要圣上愿意,将来必定少不了一份差使。”
圣上点的很明白了,直接故意问出为什么没有两个儿子姓名,这回的圣意不用猜。
史苗甚至觉得,如果这份报告上只落贾赦和贾政的名,宫里顶多赏点东西,或许还会当没看见。
贾敏又是那副绷着脸小学究的神情:“我觉着圣上已经手下留情。”
贾赦连忙问:“怎么说?”
贾敏道:“倘若圣上执意要奖赏二哥哥,把咱们家架在火上烤,岂能拦得住?”
把女眷功绩记在家中男丁头上的事例,比比皆是。
圣上如果打定心思要给贾政赐官,也就是一封圣旨的事。
赐个名头好,品阶高,无实权的,就够让荣国府里外不讨好了。
贾政绷着脸:“儿子知道。”
贾敏见贾政如此,继续道:“只怕如今咱们家只有衣二哥哥一个人是白身,内外好些目光浅薄的人,会就此生事,挑拨是非。”
贾政才多大,心里肯定会难受,需要时间调节。
不过贾敏说在了点上,史苗无奈一笑:“将来咱们家的事,少不了多少,兴许圣上也乐见如此。”
宫里只让贾赦进宫,一家子大早起来送他。
贾赦穿上大红的官袍,带上官帽,是个齐整模样。
可惜面容年轻,神态不似那些官场浸淫多年的老狐狸。
史苗看着贾政这模样,怪不得有些官员故意蓄须装老成。
太嫩了,很好骗的样子,被卖了还帮别人数钱。
史苗和姑娘们一直送他到二门:“记得恭谨些。”
贾赦出门去,贾敏还看着他远去的方向,一步三回头:
“你担心什么,那宫里面压抑得很,你大哥哥还不至于管不住嘴。”
贾敏叹气:“那能怎么办,就是担心啊!”
谁不担心,感觉故意只让贾赦进宫,专门要套话。
史苗掰过闺女的小脸蛋:“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况且天暂时塌不下来。”
贾赦头一回进宫,虽然好奇,但下了马车后却头也不敢抬,盯着脚尖跟着引路公公一路来到勤政殿偏殿,等候圣上召见。
直到过了午,外面才有动静。
贾赦跟着掌事公公进去,殿里只有陛下坐在金丝楠木圈椅上。
他进去就依着礼节跪拜请安:“微臣叩见圣上。”
掌事公公叫起,皇帝穿着常服,打量他几眼:“爱卿长成大人了,和你父亲很像。”
贾赦慢腾腾站起来。
皇帝见他模样白净秀气,被一品大红官府压着一截,甚至显出几分怯弱。
又问:“怎么不说话?”
贾赦谨记不知道怎么答话就谢恩的原则:“臣第一次进宫,不知该说什么,唯有谢圣上隆恩。”
说罢又跪。
掌事公公有些没眼看,这一位嘴巴不灵光,陛下话都递到这儿了,就该说说祖上蒙受圣恩云云……
皇帝陛下只好亲自又叫了一回起。
“起来吧!”
“你母亲说你们兄弟忙着读书,没有一起种地。是也不是?”
贾赦赶紧站起来,拱手道:
“回圣上,确实如此,臣和兄弟在书院读书,偶尔去庄子上探望母亲,臣只监督过收粮。”
陛下轻笑一声,继续问:“你倒老实,说说看粮是如何收的?”
还好这是他真做过的事,贾赦也能说几句:“臣的母亲和妹妹们不便出门,金陵近郊庄子上收粮,多是臣……和臣的兄弟负责。”
“额……不过头一回收粮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