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60-70(第15/19页)
里面又有公公来,问史苗一些琐碎事情。
史苗不轻不重答了些,最后还表态:“大人们遇到了什么难事?我一妇道人家,不知能帮到多少,在下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太奇怪了,朝廷是没人了吗?
三番两次问到史苗这边。
史苗巴不得诸
如玉米、番薯、土豆之类的粮食作物能在正确的种植方式下得到推广。
起码能填饱肚子啊!
可史苗的身份徒有一个拿出来能唬人的虚衔,农桑之事,不在她的职责范围。
圣上是想立个勋贵在皇家跟前伏小做低的典型才这么给荣国府赏赐。
史苗若参与得太多,名不正言不顺,将来得了功绩不是自己的,有了纰漏错处,搞不好还要背锅。
在其位司其职,就算宫里不能真给她一个官职,起码也要给个说法。
又过去两日,传旨的公公又来了。
“夫人,陛下口谕,请您和司农署共商农事。”
史苗可以确定,宫里真没人或者皇帝陛下在和某些大臣角力。
当朝圣上又不是刚刚亲政的小孩子,都这个年纪了,难道还会被架空?
史苗怀着疑惑:“当真?”
那公公反笑道:“夫人,如何当不得真,秦良玉还能上阵杀敌当将军呢!”
这话史苗爱听,甭管为什么,身为女子,能参与一点政事,史苗十分乐意。
史苗谦虚道:“我不才,只能尽力而为。”
可史苗的身份还是不允许她能去司农署和大臣们面对面讨论。
只能靠中间内官往来传话。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史苗把家里能用的人都召集起来。
“陛下应该是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这件事,若真推行下去,就算到了民间,也会很难。”
要出一个新品种种植推广方案。
史苗大约画出一个流程图,先将这回重点想推广的玉米和番薯列出来,再附上各个成长期图片,种植条件,成熟期等等。
先讲明白这两样的大致情况,再提出推广方案,要想推广,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种子的获取。
所以第一年不可能马上推广开,朝廷需要有育种基地,确保下一年能得到用于推广的种子。
史苗提出了三年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计划。
就算古时候没有电脑,她家那么多能写会画的,不耽搁史苗弄出一个纸质PPT。
只用了五天,史苗就把自己弄好的东西送到司农署。
那些大人约莫能看懂,有不明之处,最后只好把史苗请去讲解。
史苗还是不能进朝廷的公署,会议地点定在国子监的一个讲坛。
史苗正憋着一股火,她们家上下费力搞了这么久,连公署的边儿的摸不到。
若她性别为男,早就被请去了。
既然能去国子监,史苗当然不放过这个机会,直接把几个姑娘收拾停当,命下人们搬着固定她讲义的架子,浩浩荡荡往国子监去。
到了那处,史苗才发现,会议地点不在国子监内,是国子监旁边一个雅苑。
史苗带着一溜儿姑娘先进去,让下人将架子支好,再把讲义分发下去。
这些个大臣们还没反应过来,看那几个带着幕篱的姑娘,肯定就是国公府里得了封赏的几位。
他们不好开口说不妥,就被荣国府下人塞了讲义。
国公夫人穿得衣裳颜色,很像进士服的颜色,发髻庄重,妆饰寻常,自有一番压迫感。
史苗正因进不了国子监烦躁,当下也懒得走那一套官场奉承。
下面一群官老爷,没人比她大。
“我奉圣命参与此事,机会难得,长话短说,若有不妥之处,还望诸位海涵……”
然后史苗复习了一下毕设汇报的情形,当初面对一群导师她都敢自信满满的胡诌。
对着这群大人,史苗半点不发怵,噼里啪啦就把要讲的讲完。
一面还要指挥贾赦和贾政对放大版的讲义翻页。
一群来听的大人,小鸡啄米似的点头,最后也没能再提出多少问题。
史苗讲完,也不多话,仍旧带着一群人回家,至于她们要怎么和皇帝陛下汇报,是司农署的事。
史苗撤了,这群大人又讨论一会儿,工部侍郎恭谨的扶着一个衣着不起眼的男子上马。
定睛看去,便是微服私访的今上。
圣上一路走着,不忘连连点头夸赞:“国公夫人是大才之人,果然不凡,果然不凡。”
“如此一来,此事可成,此事可成!”
几位大人心中有些不是滋味,毕竟国公夫人说得太好,太过完善,显得他们十分没用。
这位夫人还离经叛道把姑娘们都带来,虽然没露脸,也于礼不合,圣上在场,他们不敢逾矩,不好开口,不然这种失礼的做派,不论她是谁,也该提点一二。
史苗回到家中,换了衣裳,喝点蜜水,问几个孩子:
“你们今儿也见着了,那些大人也就这样,没什么稀奇。”
祛魅。
不就是当官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瞧瞧自己离开时候那群大人的脸色。
史苗没装出一个自谦的姿态,落到他们眼里肯定不给他们面子。
那群人心里不定怎么叽叽歪歪呢!
反正史苗已经准备好等着御史大人参她一本的折子了。
刚好也检验一下那些道貌岸然清流大官的胸襟。
圣上想要推行新政,怎么会让提出的人身上有污点。
史苗没等到批她不守妇道的折子,也没有宫里的奖励。
反而朝堂之上,皇帝陛下和司农署唱了一出双簧。
大司农照猫画虎,把史苗用的那一招搬到六部议事厅。
“恳请陛下,让微臣展示。”
皇帝陛下点头应允,大司农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每逢几句就要颂圣一回。
皇帝陛下听着,还是国公夫人原版讲得通俗易懂。
不过皇帝陛下还是很配合,当即夸道:“好好好!诸位爱卿,还有什么异议?!”
大臣们哪里敢有,圣上想推行新政就是一件好事。
司农署的安排,已经很全面。
六部大臣如今担心万一将来自己上奏公务的时候,圣上也要这么详细的方案,他们该怎么办?
毕竟每年修缮河道、宫殿、还有各种采买、军费,哪一个花的钱不比这件事多?
众臣齐齐道:“陛下圣明!”
皇宫那边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先前忙的那些事,就当是史苗对宫里奖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