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60-70(第5/19页)

就不必了。”

    再将那个竹雕签筒递过去,请甄家老太太:

    “您来抽,这是我们家做来打发时间的,令签上有飞花、季节、数字、回还、牌令等等,抽到哪个就玩哪个。”

    甄家老太太很干脆,伸手就从里面拈出一个签,拿在手里眯着眼睛细看:

    “这个好,飞花就飞花字,春日里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好意头。”

    众人见抽出的是飞花令,又恰好飞‘花’字,都道甄家老太太抽的好签。

    宾客们知荣国府重读书,还怕抽到刁钻的令法出丑。

    老少皆宜的飞花令,谁都能说上两句。

    史苗又提议各自组队,团队出战。

    她有四个女儿,自成一队,甄家老太太今日带着老三家儿媳妇,还有三个孙媳妇,也是一队。

    其他家的夫人和姑娘,有三家组成一队,也有两家组成一队。

    让人把戏班的小鼓搬来,倒计时以鼓点为号,还设了早就预备好的荷包当彩头。

    夫人和姑娘门都不露怯,加之又是最常见的‘花’字令,酣畅淋漓,一直说出百首去。

    最后没分出个胜负,史苗觉着玩不到头,提议平局,谁都得了彩头,正好宾主尽欢。

    宴席散的时候,瞧着各家夫人和姑娘们,大抵都是高兴的,知府家的三姑娘还想去看荣国府图书馆,被贾姝以图书馆正在修缮暂且搪塞过去。

    今日两个哥哥在那边模拟考,如何能去?

    贾姝也不知,母亲是不是故意锻炼哥哥们的定力,这头唱戏吃酒,那边两个苦哈哈在考棚里做题。

    史苗还把自己先前印的种植观察手册简本,各随一份给宾客们当伴手礼,叮嘱门房那边的婆子媳妇妥当送客。

    甄家老太太今日在荣国府痛快玩一日,身子虽然疲乏,心情却难得不错。

    唯有一件事,叫老太太原本应该美好的一天有了瑕疵。

    老太太回到甄家,儿媳妇领着孙媳妇伺候她洗漱泡脚。

    甄家老太太瞧见三孙儿媳妇木木的杵在两个嫂子后面,气儿就不太顺。

    今日飞花令,那么简单的字,甄家老太太都能说好几句诗。

    况且众人为显才华,诸如‘花落知多少’、‘桃花潭水深千尺’这样的句子,一开始都不提。

    这个孙媳妇,从头到尾一句也没说。

    幸而长孙媳妇厉害,最后都是她在出力,替甄家占了一局。

    甄家老太太也懒得给什么面子,直接当着众人面,对老三媳妇道:

    “她虽然不太通,你这个做婆婆的也该教一教,雅的不成,俗的也要会几句,就是那戏文诗文中,也能有一些,如何一句也说不了?”

    三太太勉强绷住脸,硬着头皮找借口:“这孩子面皮薄,她也是懂的。”

    其实甄家老太太说得有理,就算以前未出格时,家里没教好不太好,戏文听了这么多,总该能念几句。

    荣国府的丫鬟婆子还积极习字,甄家的孙媳妇岂能目不识丁?

    显然三太太的话不能令人信服。

    大太太幽幽飘出一句:“今后往来还要去多少人家,这面皮也不能一直薄下去啊!”

    甄家三太太脸色气得涨红,再看儿媳妇还是那副油盐不进的模样,心里更堵,当夜就气得胸口疼,一夜

    不曾安眠。

    第二日,甄家三太太就叫人去物色女先生,非要教儿媳读书写字不可。

    甄远自来和王夫人没多少话,只当没看见,仍旧去书院读书,每日早出晚归。

    ……

    荣国府那头,请客以后收摊子才最累,当下服务业又不如现代,还担心人员安全问题,只能荣国府的人自己来。

    史苗有些发愁。

    现在她请人看一回戏就忙成这样,等贾赦成婚,就算荣国府上下全部变成八爪鱼,也万万忙不过来。

    看来要和几家酒楼弄个协议,培训一批人负责外院宾客事宜,才能把贾赦的终身大事红火办下去。

    史苗已经不太在意王夫人了,反正她又没嫁给贾政。

    不过宴席上,王夫人的表现另类‘突出’,简直史苗不注意都不成。

    史苗也意外,王夫人竟然一句诗词也没说,木讷的添茶递水伺候甄家老太太,像故意找点事做。

    若多来几次,次次都扮演这种角色,难怪王夫人当婆婆以后,特别讨厌灵巧聪慧的女子。

    第64章

    原本史苗也无心关注现在已经和贾政婚姻不相干的王夫人。

    奈何史苗不想注意也不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是木头太挫也非常显眼。

    史苗注意得到,其他家八百个心眼子的太太姑娘肯定也注意得到。

    多年媳妇熬成婆,熬成婆以后又接着为难下一个媳妇,简直完美闭环了。

    偶尔的几次接触,让史苗越来越庆幸,她的到来,把贾政和王夫人这门亲事蝴蝶掉了。

    甄家三房那花钱请到了一个女先生,王夫人就算再不愿意,头上一个孝道压着,也只能跟着女先生读书写字。

    她闺中倒也非全然一无所知,但家中要求不多,她学得不精,字迹之类没有下功夫练过,写出来很不好看,下人私下传出去,成了大房二房的笑料。

    甄家三太太气得不是今日肚子疼,就是明日心口疼,对儿媳的功课要求愈发高了,乃至亲自检查。

    偏生这个媳妇在读书一事上有些驽钝,甄家三太太一月间似乎老了好几岁。

    随着院试时间临近,周边参加考试的学子向金陵聚集而来,金陵城文风更甚。

    钟山书院连着搞了两次文会,半点不见贾家兄弟的消息。

    那两兄弟,宛若人间蒸发了一样。

    直到考试那日,贾赦和贾政一早就来史苗院里磕头辞行。

    史苗也十分平常,只叮嘱几句早去早回,也懒得再提什么考场注意事项,好好考之类的话。

    练了这么久,考场上再犯一些低级错误,那就是他们没有考上的命,下次再来。

    “孩儿这就去了。”

    贾赦和贾政齐齐给母亲磕头。

    史苗挥挥手:“去吧!去吧!”

    瞧瞧这个天气,雾蒙蒙的小雨,若没轮到好考场,有些人的卷面要遭殃了。

    不过荣国府的两位大爷怎么会轮不到好去处。

    就连入考场的时候,搜捡的人都客客气气,分到的考棚虽不是簇新,屋顶瓦片严密,桌板平整,椅子结实稳当。

    就连周边几个考生,都清清秀秀的,也不知分考场的人刻意为之,还是贾赦贾政兄弟运气好,凑巧了。

    考秀才没有考举人变态时长和题量,贾赦和贾政一日考出来,早就习惯这种结构。

    到家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