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辅导夫君考状元》 120-130(第12/14页)
很快长出茂盛的枝叶,差不多也是类似的原因。”她努力地用这个时代的人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解释科学原理。
少年听了,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不对,不对,这里面一定还有更为准确的原因。你这些解释,稍微有些牵强了。不过,我们所看到的很多现象,确实如此。我还需要再仔细琢磨一下。我一定能够查清其中的缘由。”少年的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神情,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少年放下了这个问题,双手负于身后,问道:“我自京城而来,常听人说当今天下的财货聚集于京师,而其中半数产于东南,其中江西的百工技艺之人数量颇多。来到这里,我也看到这里的棉、麻、烟、茶、瓷、纸、药、书、矿等都相当不错。既然如此,你为何想要做这粉丝生意?这东西很多人闻所未闻,又怎么可能会去购买?”
曾芸芸说道:“就是因为没人去做,才有去做的价值。而且,任何生意都是有第一个人去尝试的,就像地上原本没有路,总是要有一个人勇敢地去走,走的人多了才会形成道路。”
少年突然做出了龇牙咧嘴的表情,脸上满是惊讶,拍手说道:“真是奇怪!为何我总感觉你说话如此有道理?不行不行,我可不是盲目跟从之人。这里面肯定存在什么问题。”少年在原地转了两圈,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深奥的问题。
少年又问道:“既然你对做生意有些独特的见识,那我且问你:现在天下闻名的瓷器产于景德镇,而我听说景德镇曾经是向吉州窑学习,可为何景德镇能够后来居上,而吉州窑则渐渐没落?你可不要以你并非工匠为借口,说自己不晓得。”少年的眼神中充满了挑战的意味,他想看看曾芸芸是否真的有足够的知识和见解。
曾云云笑道:“你这可并非什么考校。身在庐陵,我们多多少少都知晓一些制瓷业的事情。江西制瓷真正得以发展还是在宋真宗景德年间。当时在那里派遣官员设置镇所,后来吉州窑的窑工大量迁入,而那边的高岭土也不断被开发使用,景德镇就后来居上。另外,他们的青花瓷烧造的工艺在全国独占鳌头。青花瓷的销量极为广泛,渐渐地,景德镇就成为了制瓷的中心了。当然,景德镇产瓷能够位居天下第一,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技艺先进,还有其他的一些条件。比如,朝廷和地方的官府对那里的投资,另外就是他们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资源。”
少年又问:“那你觉得庐陵人对景德镇那边,可还服气?”
曾芸芸说道:“人家做得好,为何不服?不过,景德镇所制造的官瓷几乎都是在宦官的督导下完成的,倒是有几分奢靡和浪费了。”
少年说道:“好东西自然是要花费大价钱的,为什么说是奢靡和浪费?”
曾芸芸摇摇头,说道:“难道你不知晓吗?向内府提供瓷器的其实并非只有官窑,也包括民窑。但是为了烧造出精美器物,朝廷不惜投入巨大的成本。许多器物因为要求极高,很难成功完成。十件当中不能使用的有**件,其余的都被搁置不用。难道不可惜吗?要知道,百姓的碗若是破碎了,只要没有裂开,都是继续使用的。”曾芸芸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资源浪费的担忧。
少年反问:“若非朝廷不惜本钱,景德镇的制瓷技艺又为何能够如此精进?”
曾芸芸说道:“我并不反对技艺的精进,只是反对浪费。大可以将精致的瓷器多销售一些给富商,甚至是海外。现在葡萄牙、荷兰等国的商人都陆续东来,景德镇的瓷器都是他们极为重要的所需之物。”
少年沉吟了一番,才说道:“这个路子还要好好地思索琢磨。待我回到京城,与家中长辈商量一番才能进一步探讨理论。”
此时,曾芸芸已经料定,这少年就是陈鹏书信中所提到之人。但既然对方还没有表露身份,她自然也不会去主动揭破。
最终还是这少年忍不住了,说道:“相比之前云台应该给你说过我吧。我就是看了他的信,才决定到这里来看一看。你就是曾芸芸吧?之前你的很多言论,我都略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可告诉你,我有很多问题打算与你深
入探讨。你要做好准备。当然,我先要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朱翊锦,爵位是洛王。当今圣上是我的堂兄。“少年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他希望能够得到曾芸芸的尊重和认可。
说完,少年取出了朝廷颁发的王爷金牌,并及时制止了曾芸芸等人的参拜。他道:“我素来不喜欢这些虚礼。今天来到此处,不虚此行。天色已晚,明日再叙。”
洛王离开后,曾芸芸又萌生了一些想法,决定与肖平商量一下未来的打算。
当晚,曾芸芸与肖平坐在屋内,烛光摇曳。曾芸芸将今日与洛王的交谈内容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肖平。
肖平听后,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芸芸,这洛王殿下身份尊贵,他的到来或许是我们的一个机遇。你说要在京城置办产业,我觉得此事可行。我未来要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若在京城有一处产业,也能有个落脚之地。”
曾芸芸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京城乃繁华之地,商机众多。我们可以先派人去京城打探一下行情,看看哪些产业适合我们涉足。”肖平表示赞同,“不过,我们也不能贸然行事。京城之地,权贵众多,我们要谨慎行事,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曾芸芸笑了笑,“放心吧,平哥哥。我会好好谋划的。我们可以从一些小的生意做起,慢慢积累财富。等你在京城科举高中,我们再扩大产业规模。”
肖平握住曾芸芸的手,“有你在我身边,我信心十足。我一定会努力考取功名,不辜负你的期望。”
曾芸芸又思考了一些具体的细节,如筹集资金、挑选人手等。
她深知,在京城置办产业简单,但商业上立足却并非易事。不过,她早已不是普通的百姓。有了朝廷的背景,很多事情都可以铺开了。只是其中涉及的事情还有很多,甚至要引入很多后世的机制,未免惊世骇俗。她也没有与肖平商议。
商议过多,肖平无法理解,反而徒增牵挂。
当晚的梦中,曾芸芸梦到了一个奇妙的京城,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机会等着她去施展。
第130章 教授与筹谋不知不觉在改变的大明……
朱翊锦离开后,帅嘉谟来了府城。来到店里,首先还是对曾芸芸和肖平千恩万谢。随后他表示,家中诸事已经安排停当,虽然初来乍到,但是与新村村民亲如一家,多得他们帮衬,因此在此生活,全无牵挂。因此,他来到府城,希望早点开始为东家干活。
曾芸芸没想到他能够这么快就融入这个环境。不过想想新村的村民也和他一样,都是在家乡遭受灾难来次,情感上有共鸣,又都是实在人,所以相处得好也属正常。
店里无事,曾芸芸便请他继续教授阿丰。不过曾芸芸要求他两三日就回家一次,以免家人忧盼。若是愿意,以后可以将家搬到城里。帅嘉谟忙摆手推辞,说家人在新村甚好,尤其是孩子很喜欢那边。所以,帅嘉谟表示自己会多回去,生怕曾芸芸强行要求他将家人唤回城里。
帅嘉谟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家人脸上无忧无虑的笑颜了,而且鉴湖社学办得很好,孩子在那里读书,未必没有好的前途。所以,他暂时没有来府城的打算。另外,府城之中官吏甚多,帅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