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公子的替嫁小夫郎: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跛公子的替嫁小夫郎》 40-50(第5/14页)

  “天黑,瞧不清。”

    边上的郑虎忙背过身去,一门心思地卷起褥子,塞进竹编的大筐子里,头都不抬。

    沈柳闷声笑起来,抱了好一会儿,才将男人扶稳当了。

    同丘子道过别,叫上虎子一道往家走。

    冬日天黑得早,月色中天,夜色融融。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做晚饭,烟火和着饭香味隔着老远就飘了过来。

    才走了这一小段路,沈柳的脸颊已经冻得通红。

    顾昀川看着心疼,他停下步子,将杖子夹在腋下,正想把头上的风帽拿给沈柳,却被小哥儿按住了手:“不成。”

    沈柳忙拉住带子给他系紧了:“你戴了一路了,摘了容易寒着,再说也不多远了。”

    顾昀川皱了皱眉,轻声说:“明儿个别出来接了,在家多歇歇。”

    沈柳鼓了鼓脸:“我在家左右也没旁的事儿做,再说你不想一回巷子就瞧见我吗……下回我出门戴顶棉帽,成吗?”

    一双眼睛黑漆漆的,顾昀川瞧得心口子满满胀胀的暖和,他是想见他。

    他以前从不知道自己是个这般矫情的人,可有了沈柳之后,便也懂了那些只能说与耳朵听的酸话。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他将沈柳的手握得紧紧的:“把铜壶也带上。”

    沈柳想他哪那么金贵啊,以前做工的时候,连棉衣都没得穿,还不是挺过来了。可他知道顾昀川宝贝他,即便他是个哥儿,打小就是被糙养着长大的,他也宝贝他。

    沈柳点点头:“好,我可听话。”

    边上的郑虎实在忍不住了,偏着头咯咯咯的笑,被顾昀川隔着风帽揉了把圆脑瓜:“臭小子。”

    推开大门,烛光透过灶房未关严实的木门,漏出一片温暖的黄。

    俩人缓步走近,推开门,饭香味扑面而来。

    赵春梅抬头看过去,关切地问:“回来了,冷不冷?”

    “不冷,阿娘、宝妹。”顾昀川叫过人,“我先把书箱放了。”

    顾知禧忙自灶火前抬起头:“今儿个吃丸子炖萝卜,玉米贴饼子,马上就好了。”

    铁锅里,滚水沸腾,煮汤的声音咕嘟嘟地响。

    第44章  萝卜丸子汤

    顾昀川笑着应声:“好, 放了书箱就来。”

    边上的沈柳忙抢着来接:“我去放吧。”

    男人没给,又顺手将小哥儿背上装褥子的竹筐拿了过去:“你去烤会儿火,暖暖手。”

    沈柳争不过他, 听话地搬了把小凳子到灶火旁, 和顾知禧一块儿烤火。

    见人都回来了, 赵春梅将粗瓷碗里切好的萝卜块儿下进了锅。

    才从菜畦里新收下来的青皮白萝卜,水头足得能掐出汁来,扑通声响, 撞开了水面上漂浮的油花。

    都说立冬萝卜小人参。

    一到了冬,许多叶菜奈不住寒, 家家户户就在地里种上萝卜白菜。

    节前, 顾家将玉米收下来后, 空出好大一片地。

    赵春梅赶在天好时,又补了一些萝卜苗,正好上两月种下的白萝卜能收了, 便用筐子背了回来。

    玉米在后院儿晒足了月,已经干透了,玉米粒子金黄金黄的, 凑近些,能闻见日头晒过的甜香。

    几日前沈柳和顾知禧背了几筐干玉米到前街的磨坊,给过铜板,让伙计帮忙碾成了玉米粉, 平日里烙饼、蒸馒头都香。

    越到冬天越寒,尤其日头下山后, 眼见着天阴风冷, 得喝些热汤暖暖身子。

    赵春梅便到肉铺子里买了五两肥瘦相间的猪五花,拿回家在案板上切得碎碎的, 和着粘糯米,搓了好大一盆丸子。

    今儿个下锅煮了些,余下的过油煎干,装坛子里密封好,能放上小半个月。

    柴火在灶膛里劈啪作响,火苗轻轻地跳动,映得两小孩儿的脸蛋儿红扑扑的。

    见顾昀川走远了些,顾知禧才凑到沈柳边上咯咯地笑,她小声道:“稀奇,我阿哥还真戴风帽了。”

    这么一说,赵春梅才反应过来,可不,真戴上了。

    冬日风大,棉帽怕吹飞都得系带子,顾昀川嫌繁琐,往常不到风雪天,就是放到他枕头边,他都不见得能戴,非得把耳朵冻红了才行。

    顾知禧可好奇:“哥夫你是咋说的啊?”

    “我也没说啥。”沈柳也不知道近来是咋回事,老爱闻木头烧焦的味道,他凑到火边嗅一嗅,笑着说,“晨时那会子……他自己主动戴上的。”

    “阿娘你可听见了啊!”顾知禧佯作生气地鼓起脸,“以前我和阿哥说,他都嫌我烦。”

    赵春梅掀开锅盖,丸子的肉香混着萝卜的清甜溢了满屋子,她笑着道:“那你说给娘听,娘不嫌烦。”

    沈柳歪着头看向顾知禧,跟着附和:“那你说给哥夫听,哥夫也不嫌烦。”

    顾知禧气地打他,可她收着力气,一点儿也不疼,倒是惹得小哥儿哈哈笑了起来。

    眼见着炖汤熬得差不多火候了,赵春梅用长柄木勺缓缓推散了汤面。

    丸子吸饱了汤汁,涨得浑圆饱满,白萝卜熬得半透,随着沸腾的热汤上下翻动。

    眼瞧着差不离,再煨上一会儿,待萝卜熟透就能出锅了,赵春梅用勾子扒拉了下柴火,灶火渐弱,转为小火慢熬。

    旁边的灶眼也开了,架了只小铁锅,一边炖汤一边将玉米饼子贴上,待会儿出锅时两边都热乎。

    趁着沈柳接人的工夫,玉米面糊已经发好了。

    掀开瓷盆上的盖布,赵春梅用木勺子轻拌了下,面糊蓬松起黏,挂得住锅,可以贴饼子了。

    得先拿葫芦瓢舀上半瓢水,将将没过锅底后,大火烧开。

    趁着水沸锅烫,把玉米糊贴在锅壁上,用热铁的高温将面糊烤熟。

    沈柳加了把柴火,用卷了边的破蒲扇灌上把风,嗡地一声响,火苗窜了起来。

    不多会儿,铁锅烧得发红,锅底的水噗噗冒了泡。

    赵春梅揪起面团在掌心轻拍搓圆,粘乎乎的面饼贴上热锅壁的刹那,呲啦一声细响,玉米的甜香和着柴火味在梁柱间流转开来。

    围着锅边贴了整圈,盖上锅盖子,转成文火慢煨,待锅水烧干,玉米饼子就贴好了,拿铲子铲进瓷盘里,饼底焦起一层锅巴,又香又脆,饼面软和宣腾,还冒着热气。

    顾昀川进灶房时,萝卜丸子汤正盛出来,他刚想过去帮忙,才想起来自己腿跛,端汤容易洒,指尖轻轻收了回去。

    顾知禧已经捏住了汤盆边:“阿哥洗手,咱吃饭了,哎呀酱菜没拿,阿哥拿酱瓜。”

    “来了。”

    堂屋里,烛台轻轻放到边柜上,一屋子暖黄的光。

    饭菜上桌,家人围坐,赵春梅把汤都盛好了:“快趁热尝尝。”

    粗瓷碗挪到眼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