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狗血文里走事业线(快穿): 第61章 第 61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狗血文里走事业线(快穿)》 第61章 第 61 章(第2/3页)

粮食。

    “先抓一把给你媳妇熬粥,以后有了粮食记得还他。都记得这个恩情,他给&30340;不是粮食和药,是命。”

    也是村长&30340;儿媳妇命不该绝,高烧之后靠着这点米粥和不知道灵不灵&30340;药丸,居然熬了过来。

    村长一家都没有对外说,灾民里生病&30340;不只是他一家,万一被人知道,安以农就是有一箱子&30340;粮食和药,也是不够用&30340;。

    “雪要下到什么时候呢?”

    扫完棚上和四周围&30340;雪,安以农搓着手缩进车里。

    这雪太重了,不及时清扫能把棚上糊着&30340;油纸压坏,他不得不每天爬起来扫雪,好在他糊棚&30340;时候用&30340;是最厚实&30340;油纸,风吹雨打两个月了还是好好&30340;。

    顾正中看到安以农进来,连扇子都没扇,只是心念一动,安以农身上头上&30340;雪花自己就消失了,暖意暗生。

    如果有其他人进了他&30340;车,一定会惊讶地呆住,这只用一层粗布隔出&30340;小小车厢,竟比外头暖和了好几度。

    安以农盘腿坐下,拿起放在褥子上&30340;一册书籍。这是顾正中带来&30340;,反正雪大他们走不了,干脆在这好好读书。

    他拿着书,上半身挺直,虽然看着一副狼狈&30340;难民模样,但是已经成为气质一部分&30340;仪态却是无法骗人&30340;。

    顾正中在旁看着,觉得赏心悦目。

    其实他要求&30340;强度实在有些难为人,就算四岁开始启蒙&30340;世家子弟都未必能跟上。但是安以农从未抱怨,他只是认认真真去执行,用最高效也最严苛&30340;方法要求自己。

    勤勉、好学、聪慧、一点就通,如何能不喜欢这样&30340;学生?

    大雪连着下了几日,车轮都被厚厚雪层淹没,大地一片白茫茫。灾民愁容满面,这要如何走?总不能一直等到化雪。

    “改道,往东走,东边&30340;平江府距离我们最近。”一人出主意。

    “平江府?不是说那儿才遭过水灾么?”

    几个领头人在那里商量,有人当机立断,也有人迟疑,平江府可是出了名&30340;多灾多难。

    “这样吧,我们分开走,一部分继续往南走,一部分转东去平江府。”本来灾民就只是因为共同目&30340;地聚在一起&30340;,目&30340;地不同&30340;时候分开也很合理。

    安以农决定去平江府,这本就是剧情里有&30340;,而且平江府山多地少人稀,正是需要劳动力&30340;时候,对灾民比较友好,来人就给分房分山地。也有部分能分到靠海&30340;沙地或者滩涂。

    “沙地啊。”安以农开始琢磨是用沙地种西瓜还是拿来养鸭子了。

    选择去平江府&30340;人不是特别多,加起来也就五户,不算安以农和黄梅生这两孤儿。

    他们要一边铲雪一边赶路,所以走得很慢很慢。

    认路&30340;事情交给灾民里一个商户,当家男人年轻时跑过商,懂得如何利用树冠&30340;茂密程度、树&30340;年轮和夜间天上&30340;星星分辨方向。

    他们日以继夜地赶路,终于在逃荒&30340;第九十二天来到了平江府,那一日,正是除夕日,平江府难得放起了花火,一颗颗金色星火飞到空中,炸成花。

    灾民们在城门外怔怔地看着花火燃烧过后特别寂寞&30340;天空,心中百感交集,脸上却只露出苦笑。

    “年三十了啊。”

    平江府&30340;知府没料到会有灾民到这儿来,但既然来了,那就好好安排吧,他们府地贫人少,多二三十人不算什么。

    “只是不知道这些灾民&30340;性子,可别生出什么乱子。”知府有些顾虑,听说这些灾民这一路不太平,因而身上也染了几分凶性。

    “大人,我看可以分到山岭县,那里七山二水一分田,山中多村寨山民,他们这点人造不成什么乱子。如果大人还不放心,可以将他们分作两批,送两个偏远村子去。”

    平江府&30340;知府接受了这个建议,甚至很为灾民考虑:“送到多姓聚居&30340;村子去,免得一姓势大欺压灾民。”

    所以安以农就和村长一家分开了,他和黄梅生,还有一个五口之家被分去山岭县下&30340;一个山村。

    作为在本地落户&30340;灾民,他们可以一次性得到官府补助&30340;三十斤粮食,一块宅基地和三亩地。

    这三亩地当然不是已经开垦好&30340;田地,而是山地、水塘、沙地三选一。安以农选择了水塘。

    另外补了三两银子后,他就得到了一口十余亩&30340;水塘,水塘附近不大&30340;土地也是他&30340;。至于他&30340;宅基地,则在不远处&30340;山坡上,已经用竹条和茅草搭了一间简易小屋。

    “这边上你可以开一个小菜圃,养些鸭子。”好心&30340;阿伯用着基本听不懂&30340;本地方言和他说。淳朴&30340;老人也喜欢白净漂亮&30340;少年郎,看着好相处。一开始他们还真担心来几个凶神恶煞&30340;灾民。

    安以农连蒙带猜理解了对方&30340;话,认真谢过。

    “这里离海不远,鱼虾价廉,也不好卖。”顾正中浮空三寸,扇尖抵着自己&30340;嘴唇。

    “水塘能卖&30340;,不只是鱼虾。”安以农笑道,“我准备在水塘边种植桑树,水中养鱼和菱角,塘边养鸭。”

    “本地有种桑养蚕&30340;习俗,蚕茧可抵税,其余&30340;可做生活之用。既然我准备走科举这条路,就不能把心思都放在种田&30340;事情上,选水塘是最合适&30340;。”

    最重要&30340;是,他对水生动物具备天然亲和力,又有‘健康光环’,选水塘可以发挥这个优势。

    “那么,可选&30340;十多个水塘,有更大&30340;更深&30340;,为什么选了这个?”这个水塘属于最偏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