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狗血文里走事业线(快穿): 第82章 第 82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狗血文里走事业线(快穿)》 第82章 第 82 章(第2/3页)

水鬼找出来&30340;有地下泉&30340;地方,从这里打下去,用不了几米就能出水。

    以前之所以没有人发现,是因为土里压着一块巨石,水冒不上来,也就长不出草,看着像是没水&30340;。但是现在,那块巨石刚刚被人(鬼)用法术转移走。

    这块地附近是刚刚开垦好&30340;荒地,有经验&30340;农民正摸着被雪水滋润过&30340;泥土微笑。安以农想要在这里建一个小村子,里面都是福利房。

    以后,因为没有资源而受穷困&30340;那些人可以在这块土地上耕种,然后回到属于自己&30340;房子里。每个村子还会配备一口大水井,可以满足他们&30340;日常生活。

    打水队看着这个圆点半信半疑,但是他们不敢反驳这个新知县&30340;话,认命地拿起工具。没想到&30340;是,他们才忙活半天,地下居然就有水从缝隙中钻出来。

    “出水了!出水了!”打水队&30340;人欣喜若狂,满脸脏污也不能掩盖他们&30340;快乐。

    水,在这里是比粮食都宝贵&30340;生存物资。

    安以农站在外面,同样笑得很开心。

    这个消息很快传出来,定沙县&30340;居民都跑来看。倒不是因为这口水井,而是因为他们知县亲口承诺,会在这里修上好&30340;房子,用一半&30340;价格卖给穷人。

    “真&30340;吗?还有这样&30340;好事?”他们半信半疑。

    但是之前已经分到土地&30340;人却坚信不移:“我们知县是什么就是什么,不会骗人。”

    “骗人倒不会骗人,不过……”安以农想了一下,“能申请福利房&30340;人,必须是一户五口人以上,在乡下和县城都没有房子&30340;人。如果有房子&30340;人申请了并且得到这个名额,他们名下&30340;房子就会自动充公。

    “所以,能接受吗?”

    要新房子,就要白舍掉自己&30340;旧房子,很多人就摇头了:“现在说起来是好听,可谁知道那房子修起来是什么样子&30340;?万一还比不上家里&30340;老房子呢?不干不干。”

    但也有人犹豫:“先看看,万一知县大人没骗我们,真是上好&30340;房子呢?”

    知县没有骗他们,之后每一天都有人过来挖地基。因为一次都能过来几百人,不用一个月,三排福利房&30340;地基就挖好了,并且家家户户都挖了地窖。

    水井打好了,地基也挖好了,这时候商人带回&30340;圆木就能派上用场了。

    这都是已经阴干&30340;好木头,木匠修整好形状,插/入磨好&30340;石质基座里,用榫卯结构固定,就是足够支撑两层楼&30340;木质地基。

    安以农要修&30340;是适合西北地区&30340;单层平顶泥砖建筑,是三合院&30340;造型,算上中间开阔&30340;院子,建筑面积一共是一百六十平米。

    “这边日夜温差大,冬季干燥寒冷,夏季干燥高温,所以墙体做得比较厚实。这边初夏&30340;时候刮大风,常年少雨,屋子适合做平顶。

    “另外窗也少,窗户还小,主要也是为了防寒。但是既然房子里是准备做吊炕&30340;,那么窗户其实可以稍稍做大一点点,朝南开,通风透光。”

    安以农直接拿了他做好&30340;100:1&30340;模型,效果可以被很直观地看到。

    “别&30340;都没关系,就是这里,厨房和炕床就是一墙之隔,炕床做大一点,能躺下一家七八口那种,冬天可以集中取暖。”

    分开供暖,这个成本就太高了,造房子&30340;成本高,烧柴&30340;成本也高。但是烧吊炕和集中供暖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之前他琢磨水泥,也是为了有水泥板做吊炕,吊炕比传统土炕更节省柴火。

    要知道,住进来&30340;有极大可能是贫困户,得根据他们&30340;情况去设计。

    所以安以农选择用泥砖去造房子,只有不得不用砖头和水泥板&30340;吊炕用了些相对贵一点&30340;材料。

    这个建筑结构他已经问过有经验&30340;鬼工匠&30340;意见,墙体造厚实一点,用个七八十年完全没问题。

    “这些宅子每隔三十年都要检查一次,脱落&30340;墙体及时修补,如果地基被虫蚁啃噬,还要及时加固。这样能用一二百年。”没有量产水泥和钢筋&30340;年代,这样木质结构泥砖为体&30340;单层建筑已经是贫困户最期盼&30340;坚固耐用&30340;好房子了。

    福利房成了定沙县如今最热门&30340;一个话题,每天都有人好奇地过去看,跟现代网红打卡一样。

    安以农本来还想每日看看进度,一看这个情况,他觉得自己去不去都行。这么多人盯着,修房子&30340;木匠和泥水匠根本不敢偷懒。

    于是他更多时候去看自己养&30340;牛,还有开始种植&30340;橡胶草和多肉。

    种植橡胶草&30340;老农一辈子没种过这种奇怪&30340;草,所以如何种植,还在摸索中。倒是多肉,也就是本地人说&30340;瓦松,很多人都知道怎么种得好,看起来不需要安以农费心。

    “地,有了,今年只要天气不坏,总是能收获足够一家食用&30340;粮食。房子,开始修了,今年就会有一批人住上,以后会有更多人住上。那么接下来就是发展本地&30340;经济作物,以及宣传出去。”

    书房&30340;安以农想着自己&30340;计划。

    他已经想好了,养殖本地&30340;特色动物,一种就是之前&30340;黑牛,一种就是本地&30340;猎犬。安以农已经让人去收购猎犬,和修建犬舍,用来养殖猎犬和训练猎犬。

    至于经济植物,第一肯定是实用性很强&30340;橡胶草,其次就是走薄利多销路线&30340;多肉,最后就是本土草药和香料。

    “要将商品推销出去,单靠我们自己宣传肯定不行。就算我写话本,用知县&30340;名义卖货也不保险。”安以农思来想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