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狗血文里走事业线(快穿): 第86章 第 86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狗血文里走事业线(快穿)》 第86章 第 86 章(第2/3页)

;30340;养殖场,还参观了正在修建&30340;用于储水&30340;水库,最后一站才是为扫盲存在&30340;学院。

    里面男童女童混着坐,台上老师一视同仁,他们用&30340;还是安以农编写出来&30340;教材,趣味性较强,有很多&30340;儿歌、顺口溜、成语小故事。

    里面&30340;孩子和老师在玩造句小游戏,孩子&30340;世界充满了天真&30340;幻想,他们造&30340;句也充满了幻想。但是看到&30340;成年人不会生气,反而透过孩子&30340;双眼看到了不同&30340;世界。

    启帝在外面站了会儿就走了,她&30340;脸上带着浅笑,这是她第一次明确露出高兴&30340;意思。

    “当初上奏,要把牛分为耕牛、肉牛、奶牛,这件事你是怎么想&30340;?要知道,牛自古以来便是耕地用&30340;,私下屠宰牛要判刑,你敢上奏这个,就不怕我治你&30340;罪?”他们边走边说。

    “自古以来&30340;也并非全是对&30340;,我们应该择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定沙&30340;黑牛,它天生就是不善耕种,但长得快肉质好,非要将它做耕牛,还不许养殖宰杀,不可惜了它一身好肉?”

    “你那三排福利房,一共用了多少钱?”启帝又问。

    安以农报出一个数字,居然没有想象中多,他说:“材料都是本地黄土,就是打地基&30340;木头不好找,好在商人们愿意花大力气从别处运送过来。最贵&30340;支出是吊炕,但是所用材料并不多,因而百姓也能承担。”

    “用了多久修好&30340;?”

    “四十多栋全部修好也没用半年。老百姓知道是给自己造房子,夜里还要偷偷来帮忙,泥瓦匠早上起来一看,那房子都修了大半边了,手艺比他也不差。”定沙县&30340;老百姓无知愚昧,但也淳朴知恩,顺着他们&30340;脾气撸,都是可用&30340;。

    穷山恶水出刁民,更多是因为穷和没有受到教育。

    启帝点点头,带大院子&30340;房子,可以晾晒粮食种东西,可以养牲口。三排四十二户人家,四面用一种耐旱&30340;树围起来,共用一口大水井。

    而且福利房四周就是分给他们&30340;田地和草场,日出种田,日落归家,非常方便。

    这样&30340;福利房并不只有这里一处,据说现在已经在修第七套。福利房里头还有配套&30340;家具,比如那种上床下柜&30340;,或者干脆就是上下床。

    小是小了一点,够三代七八口人居住。房子都是用&30340;好料子,冬暖夏凉。

    启帝计算着时间:“这些福利房全部修好,还有水库修好,刚好是你离任之后。那时候,这些都不会算在你功绩上。”

    “学生知道,三年&30340;时间太短,学生就是把晚上也都用起来,还是不够。好在陛下英明神武,一定会派遣最合适&30340;人来继续帮助定沙县&30340;百姓,我没什么可担心&30340;。”

    身后&30340;皇太女听到这‘马屁’,忍不住笑了声,又把嘴巴闭上,当一个安静&30340;听众。

    他们现在是在一条刚修好&30340;路上走,道路两边有行道树,树木之外是农田,田里有劳作&30340;人,路上还有往返&30340;商队,驼铃当当当地响着。

    这些商队有本地&30340;也有外地&30340;,自从定沙县有了特色产品,路上盗贼又被清剿一空,他们这里&30340;商人就多了许多。连带&30340;附近两个县&30340;商队也多了——因为多肉还有部分特产是周边几个县都有&30340;。

    在前面稍大&30340;一个转折处,有个小公园,修了滑滑梯、跷跷板、梅花桩之类&30340;东西,里面聚集着老人,一边搓皮绳一边聊天,那些孩子就放在一边让他们自己玩。

    “等他们大一点就能送学堂去,出来再学个手艺。我看木匠就不错。”

    “还得是养牛,工钱可高了。”

    老人在那笑呵呵地说着未来。

    启帝忽然回头:“我看学院里都是幼童,他们学了三年之后你就不管了?”

    “倒也不是不管,三年后那些孩子要考试,如果表现好,就有大师傅来领人,带走学手艺,学过&30340;孩子比没学过&30340;孩子领悟快。老师看那片地,就是草药田,有专门&30340;药农带着几个孩子边学边干活。还有那,是一种产香料&30340;树,也有制香料&30340;匠人带着孩子管着。”

    这条路是新修&30340;,路两边&30340;田也都是这两年开荒开出来&30340;。

    虽然外头说起定沙,都是他推出&30340;经济动植物,但对安以农来说,他为定沙百姓做得最得意&30340;事情还是分地开荒。

    经过老农&30340;指点,全县大部分&30340;土地都是麦子、大豆、高粱轮种&30340;顺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土地。

    剩下&30340;田种植牧草、草药、香料。

    足够&30340;田地提供了基础&30340;生存需求,也稳住了定沙人&30340;人心。

    与此同时,他积极推出定沙特有&30340;经济动物和经济植物,这些东西可以为定沙人增加额外&30340;收入,还能增加就业,一举两得。

    “这些土地,是定沙人自己开垦&30340;,上面&30340;粮食是定沙人自己种&30340;,就是黑牛和猎犬,也都是定沙人自己养自己卖&30340;。学生能做&30340;其实不多,只是指出了方向。”

    安以农看着田里跟着老师学习&30340;孩子:“以后学生离开了这里,定沙人还是能照样耕地种粮,养牛养犬,他们&30340;孩子也会一代代继续这些事。”

    启帝看着绿意盎然&30340;田地和树林,真不像是西北啊。她以前打仗&30340;时候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如今不过几年,风景都变了,到处都是迎风摇摆&30340;树苗和灌木。就像学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