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楼都不让我考科举: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全红楼都不让我考科举》 100-120(第23/30页)

经差人去请过了,许是二爷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吧?”沉鱼连忙道,“奴婢再去瞧瞧。”

    “他哪里是在路上了,怕是还在书房里读书吧?”卢氏冷笑了两声道,“他如今是谁都喊不动了。”

    卢氏如今有着身孕,沉鱼也不敢让卢氏生气,一面支使了小丫鬟再去喊贾政,一面劝道,“奶奶莫生气,二爷也是为了早日中举,这才日日都在书房里读书的。”

    “平日里他不出书房也就罢了,今日瑚哥儿来了,这么久了他还在书房待着是几个意思?”卢氏怒道。

    “二婶,不妨事,”贾瑚也跟着一起劝道,“我又不是头一回见二叔,今日见不见也不妨事。”

    卢氏却说道,“哪有你千里迢迢来的,他连见都不来见的?”

    “他哪里有什么急事,这几日也不知道哪根筋抽着了,还倒是片刻都书不离手了?我兄弟当年中状元的时候都没他努力。”

    卢氏正抱怨着,贾政被一连三四个小丫鬟催了好几趟,也总算是放下了书,来见贾瑚了。

    “瑚哥儿又不是什么外人,”贾政道,“哪里还非得拘什么劳什子的礼,来见他?”

    “那二爷倒是跟我说说,什么礼,瑚哥儿这样大老远的来了,你连本书都不肯放下。”卢氏怒道。

    贾政深知卢氏自打有孕以来来脾气大了不少,他哪里敢跟卢氏争辩,只得讪讪道,“我这不是那一节正好没看完么?”

    卢氏见贾政已经服软,倒也不再揪着这一点计较了。

    “瑚哥儿,你爹…”贾政坐了一会儿以后,忍不住问道,“怎么就突然中了武进士?”

    这句话出口以后,接下来的话,贾政也越说越顺畅了。

    “也不是我觉得你爹不行,只是不说兵法那场,就说比试,咱们当时都是一起跟着俞师父习武的,老大那功夫我也能看出点来,实在也不怎么好,更何况还要考兵法呢。”

    贾政这些日子里,除了日夜苦读,希望自己能考中一个举人,省得回去以后被贾赦大肆嘲笑以外。

    就在思考,他大哥,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到底是怎么中了武进士的。

    难不成就他走了这么几日,贾赦突然梦中有神仙授课?

    若是没有神仙,贾政是真的想不到贾赦到底是怎么能考中武进士的。

    哦,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大宁实在是没有其他习武的人了。

    但这个可能也实在是不可能存在的。

    贾瑚看惯了自家亲爹和二叔的互怼,自然也是知道贾政这话也没有带任何恶意。

    再加上,贾政和卢氏都是亲人,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

    但贾瑚说起这件事来,难免听起来还有些自吹自擂的意思在里头,所以贾瑚说起来倒是还略微有些不好意思。

    “我爹能考中武进士,可能我也有一部分原因……”贾瑚端起自己手边的茶喝了一口,一五一十地将经过讲给了卢氏和贾政听。

    说完,贾瑚还补充了一句道,“我此番来金陵,除了也想来下场试一试以外,就是想着来金陵避一避,也好平息一下京城那儿的风波。”

    “到底是瑚哥儿。”卢氏听完夸了一句道,“要我可想不出这么好的主意来。”

    贾瑚被卢氏夸得颇有些不好意思,刚刚想自谦几句,就听到贾政拍着大腿说道,

    “我就说嘛,凭老大那个脑子,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中了武进士,原来是瑚哥儿你给老大出了好主意。”

    贾政是真心放下心来了,既然贾赦不是凭自己实力中的武进士,那么只要他这科他能考中举人,回去还是能嘲笑贾赦的。

    卢氏不免又啐贾政一口,“二爷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现如今越发是一惊一乍了。”

    卢氏话音未落,贾政又拍了下大腿道:

    “哎不对,瑚哥儿,你说武举的试题能靠着之前的试卷猜题,那乡试是不是也……”

    第116章

    不得不说,贾政这问话,还真就问到点子上去了。

    “好像确实可以,”贾瑚沉吟了一会儿以后说道,“不过倒是没有武举似的容易。”

    所谓科举,考得也不过就是百三千和四书五经。再加上科举自隋朝开始,这么多年下来,虽然中途也变过许多样式,可到底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整理一下之前考过的试题,倒是没准还真能看出点东西来。

    但文举又不似武举那般容易找出重点来。

    毕竟文举这么多年下来,都不知道多少场考试了,而且又是每个州府还考得不一样,基本上那几本书都快让主考官给出烂了。

    再加上,每一届的主考官都是由京里现点的,每一届都不同。

    主考官到底是人,所以每一个主考官的主观想法都会有些不同,有些偏重《论语》,有些喜欢《孟子》。

    再加上有些主考官比较务实,喜欢出一些与现实相关的题目,而有一些主考官则是学院派。

    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在去历年的试卷中找重点,这便有些难了。

    不过,现如今不过几个月就要乡试,贾政这会儿跟没头苍蝇似地复习,倒不如看一看之前的试卷,好歹模拟的考一考。

    也总比贾政这几日这般随便拿起一本书背个一整天要好得多。

    而且如今各省的学政京中也已经定下来了,以贾家的人脉倒是可以去打听打听到底是谁了。

    知道了谁是学政那就更好办了。

    学政不是翰林院的翰林们,就是各个部里的那些主事,但总而言之,反正肯定是个文人。

    这年头的文人,也总是喜欢作诗作赋,这么些年下来,学政肯定也有些诗词歌赋流传在外的。

    甚至还有些将自己的诗词歌赋出书的,这就更好找了。

    找一找他们这些年的诗词歌赋,便也能猜出些这个学政的喜好来。

    再照着这个学政的喜好,去找一找历年的试题,模仿着做一做,倒也还能查漏补缺。

    “咱们还得写信回去问问,本届金陵的学政,圣上点了谁?”贾瑚说道。

    “这,我兄弟倒是早就替二爷打听清楚了。”卢氏在边上插话道。

    如今卢望秋就在翰林院里,学政的消息他肯定也是最先知道的。

    姐夫就要参加乡试,卢望秋哪怕是在看不惯贾政,看在卢氏的面上,也得细细打听了金陵的学政。

    卢望秋不仅是把学政给打听清楚了,他也是经历过科考的,自然知道其中的关窍,连这位学政平日里流传在外的诗词歌赋,卢望秋也抄了一份送到了金陵来。

    贾政也点头说道,“那位学政大人的作品我倒也看过了,倒像是个务实的人。”

    “他的诗词中,还有不少悯农之言。”

    “那二叔不妨找一下之前那些比较务实的试题,按照着寻常乡试的时间,做着试试。”贾瑚建议道。

    至于如何找那些试题,贾瑚就没出主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